国防建设巡礼——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015-03-07 03:29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与国防杂志社联合主办
国防 2015年5期
关键词:预备役民兵哈尔滨市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与国防杂志社联合主办

国防建设巡礼——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与国防杂志社联合主办

哈尔滨是中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有东方莫斯科、冰城夏都的美誉。近年来,中共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坚持以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积极适应“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职能要求,加速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不断深化后备力量建设调整改革,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明显。哈尔滨市连续7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

召开军地防汛救灾协作会议

哈尔滨高校大学生征兵启动仪式

表彰先进

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第一主任陈海波

哈尔滨市市长、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宋希斌

哈尔滨警备区司令员孙钢

哈尔滨警备区政治委员曲升云

坚持党管武装,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哈尔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作为重要职责,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做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定期召开议军会、武委会和国动委会,听取汇报、分析形势,研究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征兵工作、双拥和维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开展管武、议武、学武活动,组织第一书记和国动委主任“双述职”,落实党管武装工作责任制,进行党管武装军地联合考评,充分调动全市上下协力抓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履新谈话制度,由市委书记与警备区领导一道与新任职县(市、区)委书记见面谈话,宣布部队系统的任命通知,增强其管好武装的责任感、使命感。先后出台了《哈尔滨市民兵武装干部管理暂行规定》《哈尔滨市街道办事处人民武装部专职武装干部编配》等法规文件,并协调解决武装部长和专武干部职级待遇问题,有力推动了基层武装工作。

战备器材标准化配载 

抗洪抢险

现场观摩

坚持应急为先,动员能力快速提升。按照平战一体和系统化、具体化、实战化要求,预设“一部、四中心、二十五个部位”的指挥机构,制订了国防动员“一纲六案”以及兵员动员、交通运输、物资征用、通信保障、政治动员、医疗卫生等专项保障计划。深化基干民兵调整改革,编实建强应急、支援和储备三支队伍;突出预备役部队、八类应急分队和人防、交通专业等骨干队伍建设,全市完成了1个预备役应急营、55支民兵分队4911人、4支交通保障大队1500人、12支人防专业队伍3600人的骨干应急队伍建设。认真落实省军区关于标准化配载建设的指示要求,每个区(县)投入170余万元,新建、改建和租用库房14个1000余平方米,配备箱组、托盘、装车轨道、紧定器等共764件(套),器材架486米。制订出台《全市民兵应急装备建设意见》,投入建设经费2257万元,为所属预备役防化团和18个人武部配备炊事挂车18台、发电机36台、班用帐篷234顶、单兵携行装具和野战餐具各2250套,大幅提升了应急队伍自我保障能力。建立健全不同等级的应急响应机制,切实做到了一种威胁多个设想、一项任务多套预案、一种方案多项对策。近年来,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反恐维稳演练、城市防空袭演练、国民经济动员演练、抗洪抢险演练、重要目标防护演练,提高了军地联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军民三防演练

防化救援应急分队演练

民兵高炮分队实弹射击

防化演练

坚持均衡发展,基础建设逐步完备。着眼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认真落实民兵武器装备集中管理要求,近4年来,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对市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和民兵装备训练基地进行了维修和信息化改造,全市所有民兵武器装备实现了集中管理,武器装备的完好率、配套率和出动率显著提升。新建省级防化兵训练中心,改建市、县民兵训练基地8个,训练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加大人防工程建设力度,完成单建式工程7项7.8万平方米,防空地下室124项103.56万平方米,全市人防工程总面积达到322万平方米;新建电声警报器48部,新建、升级警报回视终端120套,更新警报线路3400米,全市警报器完好率100%、警报覆盖率98%、鸣响率100%、统控率达95%以上;投资343万元完成“基于电子屏多媒体多功能新型防空防灾预警报知系统”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建设,逐步形成了市区两级联动、地上地下互通、多媒体警报与传统警报结合的新型报知模式。围绕市国民经济动员“十二五”规划目标,指导哈药集团建成国家级“东北地区(黑龙江)药品生产储备动员中心”,建设省级动员中心2个、市级经济动员中心1个。注重抓好交通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覆盖市域的应急保障交通圈基本形成。

抗击冰雪灾害

日遗化武处置 

核爆观测演练

防化洗消训练

坚持互促双赢,职能作用日益彰显。把双拥共建、参建参治作为检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成效的手段,作为推进军民融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先后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安保、抗击冰雪灾害、抗旱保春耕、军警民治安巡防等一系列多样化任务;所属预备役防化团先后20多次完成全省范围内日遗化武核查保障和应急救援任务;全市先后出动现役官兵1.6万余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8.6万人次,动用各类装备器材8000余件(套),加固堤坝67公里,排除渗漏、管涌、脱坡等险情190余次,为确保松花江汛期洪峰安全过境作出了积极贡献。针对“征兵难”严峻形势,坚持政府主导、协力推进、破解难题,圆满完成征集任务,高学历青年征集比例达36%,连续3年在全省介绍征兵经验,相关做法被《解放军报》内参刊发。立足为驻地部队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加大拥军优属、转业干部安置、军人子女入学、随军家属就业力度;组织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为7600余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解决了就业难题,活动过程及相关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和《解放军报》等新闻媒体相继报导。大力加强军事设施保护,重新划定管理区、禁区37处,纠治影响军事设施安全行为126起;投入专项资金、指定专业人员管护辖区国防工程,确保了维护及时、状态良好、功能齐备。

(伍宏波 仇耐勇 供稿)

猜你喜欢
预备役民兵哈尔滨市
失去玉桂叶的日子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的历史沿革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