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之五武汉会战

2015-03-07 03:29刘晓莉
国防 2015年5期

康 昊 刘晓莉

同仇敌忾之五武汉会战

康 昊 刘晓莉

关键词:军事历史 抗日战争史 武汉会战

作者:康昊,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综合计划部助理研究员,中校;刘晓莉,武警后勤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专业技术9级

1938年6月,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近一年,日军侵占了我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大片土地。在占领徐州打通津浦线后,日军进攻的矛头指向“九省通衢”武汉,妄图实现“切断国共统治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分裂”之目的,进而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华中派遣军”集中了9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和海军部队,总兵力30余万,气势汹汹沿长江西进,企图在短时间内夺取武汉。

一、防守失当,屡失要地

日军原计划以1个军沿平汉线南下,1个军沿长江西进,从东、北两个方向钳击武汉。然而,由于华北地区“共党游击活动日益活跃顽强”,导致平汉线铁路屡屡遭到破袭,迫使日军放弃平汉线方向的攻击计划,改由“华中派遣军”以主力沿淮河地区西进。6月12日,由于蒋介石下令炸毁花园口黄河堤坝,导致淮河泛滥,日军又重新制定作战计划,其部署为:兵分两路,第二军辖5个师团从合肥出发,沿大别山北路西进,从东北方向进攻武汉;第十一军辖5个师团、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一部,在海军舰艇的支援下,利用夏季长江水位上涨之际,从安庆沿长江两岸溯江而上,水陆配合向武汉方向进攻。

为防守武汉,中国军队也做了相应准备。由第五战区(下辖第三、第四兵团)和新成立的第九战区(下辖第一、第二兵团)等部队分别负责长江北、南两岸的防御,总的作战指导是:通过后方游击战和正面作战相互配合,依托长江一线的有利地形,节节抵抗,粉碎日军夺取武汉的企图。会战开始之时,两个战区共辖约30个步兵师和若干独立旅团、要塞守备部队等,至会战结束时,先后有124个师投入战场。然而,其中九成的师在此前一年的作战中损耗严重,平均每师兵力仅5000人,不及日军一个师团兵力的1/4。

6月12日,日军仅用一天就攻陷重镇安庆,使之成为攻击武汉的有利阵地,且为日本航空兵夺取了前进基地。6月22日,日军波田支队与海军的第十一战队从安庆溯江而上,进攻马当要塞。由于遭遇中国空军和两岸炮兵的不断轰击,加上长江航道中布设了大量水雷,日军损失多艘舰艇,被迫放弃从水上攻击,改在长江南岸登陆,迂回攻击马当要塞。

然而,负责要地防守的第十六军部队连以上军官全在后方军部参加所谓的“抗日军政大学”结业典礼,导致24日日军登陆作战时,一线守军各级都无人值守。第五十三师向第十六军军长李韫珩报告与日军登陆部队发生激战,要求增援时,李韫珩却一再指责下级“谎报军情”,丧失了最佳的反击时机;后虽下令第一六七师前往增援,但该师为了保存实力,竟循一条崎岖山路行军,逾7天未到前线,直接导致马当要塞失守。

日军乘势攻击湖口要塞遭遇守军顽强抵抗后,其波田支队竟施放大量毒气,终破守军阵地。7月4日,湖口要塞失守,日军舰艇由此自由出入鄱阳湖。7月26日,重镇九江失守,导致整个长江江防体系门户大开——日军既能向西沿江直接攻击武汉,也能从九江南下攻击南昌、长沙,切断粤汉线,迂回武汉侧后。中国守军在战略上的态势大大恶化。

同一时间,长江北岸的日军第六师团向大别山东麓的太湖方向发起攻击。这一方向是第五战区判断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借山峦优势,布防准备较为充分。日军虽然已占领了太湖,但在继续向大别山东麓进攻的过程中遭到顽强抵抗,中国守军与攻入山区的日军逐村逐屋反复争夺。据日军第六师团统计,在几天的战斗中,遭遇当面中国军队的大小反击多达290余次,尽管日军最终占领了太湖—黄梅一线,却因伤亡惨重,一直休整到8月中旬才继续攻击。

二、两岸激战,万家岭大捷

日军占领太湖—九江一线后并未立即向武汉发起攻击。一方面,日军深入中国内地后普遍水土不服,疾病减员甚多,作战伤亡也不小,急需补充休整;另一方面,由于总兵力有限,日军只是占领了长江沿岸的要地,侧翼和后方还有大量的中国军队存在,必须抽调兵力巩固。直到8月22日,日军大本营才再次下令进攻武汉。

长江北岸的日军第六师团从黄梅出发,向广济方向攻击,遭遇中国守军顽强抵抗,同时侧后不断遭到中国军队反击,经历八昼夜才前进了30多公里,遂转入防御。在修整补充兵员后,日军于9月15日从广济出发,继续向西攻击田家镇要塞。日军海军和航空兵对田家镇要塞发起了多次攻击,地面进攻部队在作战中还多次使用毒气,致中国守军阵地的工事基本被摧毁,人员损失超过2/3,9月28日要塞失守。

长江南岸,日军以波田支队为主攻力量,在海军配合下沿江进攻武汉;以第九、一〇一、一〇六师团和从华北抽调来的第二十七师团分别沿瑞阳路、南浔铁路、星德公路和瑞武公路向德安、武宁进攻,以保护主力侧翼,并伺机攻取南昌。然而,中国军队由薛岳指挥的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利用赣北地区的有利地形节节抵抗,积极主动实施反击,让日军吃尽苦头。

战至9月13日,向德安进攻的日军第一〇一师团损失惨重,师团长伊东政喜被炸伤,联队长饭冢国五郎被击毙,遂停止进攻。日军第二十七师团虽然攻占了瑞昌,但此后攻击麒麟峰—覆盆山等地时,遭遇中国守军多次反击,阵地反复易手,仅9月25日一天,日军就遗尸300余具、4人被俘。其后在攻击覆盆山的战斗中,联队长谷川幸造被击毙。第一〇六师团也遭遇重大伤亡。

其时,日军通过空中侦察发现,由于主力被转向瑞武路方向,中国军队在南浔路和瑞武路之间兵力薄弱,出现空隙。第十一军司令冈村宁次立即命令第一〇六师团从这一空隙锲入,向万家岭山区进攻,迂回中国守军后方,10月2日,占领了万家岭地区。

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决心利用敌一〇六师团孤军冒进的态势,调集第六十六军、第七十四军和第四军等多支部队,以优势兵力围歼。10月7日,中国军队开始从四面围攻万家岭一带的日军,经过几天激烈战斗,将日军压缩至不足5平方公里的一块狭小地域内。然而,由于日军能够不断得到空中火力支援和弹药补给,且中国军队缺乏重火器支援,因此,一直难以按设想聚歼日军,只能通过夜袭等手段,不断攻击消耗日军。

武汉会战期间,著名军事家、时任国防大学校长的蒋百里在《大公报》上连载了新作《日本论》,其中结尾写道:“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极大鼓舞了士气民心。

经过多日激战,敌一〇六师团濒于崩溃,日军紧急空投200余名连、排级军官补充损失。据被俘日军供称,中国军队一度利用夜暗和植被掩护,突击到距日军师团指挥所不到百米的地方,师团长松浦六郎下令掩埋军旗,甚至准备自杀以防被俘。虽然日军最终在增援部队的接应下,凭借强大的空中掩护突围成功,但其主力大半被歼灭,丧失了进攻能力,只能后撤。

三、弃守武汉,转入相持

在中国军队的奋勇抗击下,沿长江攻击的日军损失惨重,攻势一再停顿。然而,第五战区对大别山北麓的防守比较薄弱,日本“华中派遣军”在这个方向上虽然一开始只投入了第三和第十两个师团的兵力,进攻势头却一直未能被有效遏制。

负责守卫这一带的孙连仲第二集团军虽然作战极为勇敢顽强,多次给予日军重创,但自身亦伤亡过大,甚至整连整营牺牲在阵地上,只能且战且退。至10月12日,日军占领信阳,切断平汉铁路,形成北、东、南三个方向夹击武汉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心主动放弃武汉,各部队提前向豫西、鄂西和赣南、湘北等方向撤退。27日,日军波田支队占领汉口,武汉会战结束。

武汉会战前后持续3个多月,尽管日军最终占领了武汉,但其试图通过夺取武汉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预期化为泡影,不仅遭受了惨重伤亡,而且百万大军已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一方面,在后方,中国军队的各游击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日军虽表面上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但实际控制地区有限,大量部队投入对既占地区的巩固作战中,兵力捉襟见肘。另一方面,中国军队虽屡创日军,但毕竟在兵员、装备、训练等多方面处于劣势,难以发起强有力的反击、驱逐日寇,只能通过游击作战消耗之。由此,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开始。

在整个武汉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在苏联援华航空队的大力支援下,同日军空袭武汉的航空兵进行了多场大规模激烈空战,且对沿江而上的日军舰艇发起几十次空袭,取得了不小战果;中国海军所剩无几的舰艇也积极布设水雷,极大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遗憾的是,最后多在日军空袭中被击沉。

参考文献:

[1]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编印.武汉会战期间国军作战之经验教训.1940.

[2]薛岳等.武汉会战.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3]郭汝瑰、黄玉章.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武汉抗战史料选编. 武汉市档案馆,1985.

[5]毛磊.武汉抗战史要.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何 荷)

中图分类号:E296.93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5)05-00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