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动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5-03-17 15:15马翠花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弘扬

马翠花

(河北农业大学 宣传部,河北 保定 071000)

高校推动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马翠花

(河北农业大学 宣传部,河北 保定 071000)

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基本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也是弘扬雷锋精神的主体,高校应加强舆论引导、发挥时代雷锋典范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扩大群众参与度,将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推进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

雷锋精神;核心价值观;常态化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5.0074

雷锋精神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整个社会的时代期望,也是新时期青年人学习、践行的楷模。习近平同志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并提出“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1]。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社会的责任,高校责无旁贷。雷锋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在高校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当代青年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产生50多年来,始终传承在我们全党、全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气息,但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始终没有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2]。

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也是超越时代、民族、地域、文化和语言界限的一种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念,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要义。

高校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需要。高校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同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要培养教职员工树立勤勉敬业的职业精神,鼓励教职员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争做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引领者。

二、高校推动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的时代要求

当今社会日益多元化,包括社交活动多样化、信息传播多维化、生活方式个性化等等,大学生的思想不再是单一而是更加丰富,以“90后”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彰显个性,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现实功利相结合,过度的功利追求导致拜金、拜官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当代青年肩负着祖国复兴的历史重任,更应该将雷锋精神贯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将雷锋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可以看出,塑造新一代大学生群体的良好人格和品行,是时代的呼唤。

(一)引领时代潮流,打造文化品牌,需要弘扬雷锋精神

虽然雷锋精神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的一种时代精神,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烙印,但雷锋精神又是超越时代的,并没有过时。在当代涌现的“雷锋式人物”,如郭明义等,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好人”们,就是一个个生动的诠释[3]。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雷锋精神,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也是在历史中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的传统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些,正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品牌,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宝贵资产。

(二)塑造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需要弘扬雷锋精神

在一定的意义上,雷锋不仅仅是50多年前的社会楷模,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块厚重基石。人要有灵魂,国家的文化跟人一样,也要有灵魂。核心价值观就是文化的灵魂,就是一种软实力。国与国之间软实力的竞争,实质上也就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3]。只有确立自身的核心价值,才能使得文化发展明确方向,增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作用,社会才能形成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雷锋精神正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3]。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雷锋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价值导向与人民利益、社会理想与职业准则、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人的价值与社会贡献有机统一起来,学雷锋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高校推动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用雷锋精神去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爱岗敬业、奉献友爱、自强上进,把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与自己的前途和希望紧紧结合在一起[5]。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让其感受雷锋精神的伟大吸引力,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既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三、高校推动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也在不断丰富。2013年,中宣部出版的《雷锋精神学习读本》紧扣时代主题,主题内容穿插“雷锋心语”、“雷锋故事”、“网民感言”等板块,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人的思想实际谈如何弘扬雷锋精神。这充分说明,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基本内涵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6]。高校弘扬雷锋精神,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关键要在“常长”上下功夫,将雷锋精神所体现的理想、敬业、诚信、奉献等融入日常生活,转化为自觉行为。

(一)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常长”学雷锋氛围

高校推动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要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加大思想道德建设正面宣传力度,营造抑恶扬善的舆论环境,使学雷锋的氛围无处不在。

第一,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学雷锋活动。每年3月份,围绕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全面宣传雷锋事迹。如利用雷锋宣传月在教师中开展 “立足岗位学雷锋”、“学习雷锋,为人师表”等主题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在大学生中开展“我与雷锋精神同行”等活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诚信友善、勤俭节约的精神;常态化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中奉献他人。要充分发挥QQ群、微博、微信平台、专题网站等传播媒介对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的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学雷锋活动,扩大学雷锋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二,创新活动载体学雷锋。“常长”学雷锋氛围营造要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体系中,要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主渠道中;同时要贴近实际,结合师生诉求和需求,创新载体形式,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诠释雷锋精神的真谛,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河北农业大学通过开展寻找、挖掘、讲述“农大好故事”的活动,发现和宣传普通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感人事迹,充分挖掘典型身上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推出一大批形象生动、感人肺腑的典型人物,以此加大对“立足岗位学雷锋,践行核心价值观”典型的宣传力度。如学校南门口的普通门卫刘博文,因其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诚实质朴的为人,赢得大家交口称赞;机电学院年轻老师郝建军,因其懂感恩、敢担当,处处为大家撑起一片天的特点,博得大家一致好评,“好故事”就此先后以《标杆门卫——刘博文》、《人们眼中的“郝老大”》为题,讲述了他们一件件看似普通却又真实感人的故事。同时,学校还针对高校教学、科研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好故事”形式推出了屡获科技奖励的蔬菜育种团队——《小种子大梦想》,外语学院赴渤海校区青年教师团队——《他们的彩虹梦》,以及反映青年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诚信驿站——《树诚信之风 展人性之美》等故事。每一期的好故事都充分体现了农大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传承,而这种境界和传承就是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的生动体现。“农大好故事”自2014年上半年推出以来,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和宣传橱窗等形式,已陆续推出28期,点滴间引领师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弘扬雷锋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

(二)找准典型与雷锋精神的契合点,发挥时代雷锋典范的引领示范作用

高等院校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源地,让雷锋精神在高校中大放光彩,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个别“90后”大学生在当今社会文化交融,思维活跃的背景下,极度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导致一些社会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主义现象、价值观模糊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针对这一现象,高校深化弘扬雷锋精神要结合实际,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正面典型,提炼凝聚典型所体现的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使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先进典型可以指明方向,让人们感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人们了解“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很重要的。近年来,高校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有十几年来默默资助关心过世同学父母的“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有扎根边疆、坚守艰苦一线、倾心教书育人的保定学院毕业生群体;有意志坚强、豁达乐观,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和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妹妹,一边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榜样洪战辉。许许多多这样的雷锋式模范典型群体和人物,他们的行为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道德基础上的对社会有责任的爱,他们的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是时代精神在青年身上的体现。如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的同学,十几年来主动关心、照顾病逝同学父母,给老人寄钱、写信、打电话、看望老人,就像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成了习惯。直到他们的事迹2011年被媒体发现,在15年里,果树9301班的同学默默地做了一件平凡而伟大的事,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身边的典型,采用话剧、报告文学、报告会、电影、歌曲、情景剧、画报等多种载体形式,多视角传播渠道,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全校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涌现出“农大式排队乘车”、“带着母亲一起飞”等许多先进事迹。

在具体实践当中,高校应当做到把握雷锋精神的内涵,找准典型与雷锋精神的契合点、找准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丰富拓展学雷锋活动载体,通过先进典型言传身教、以先进典型事迹为原型制作文艺作品等形式发挥学雷锋典范的示范作用,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勇于进取的坚韧品格;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守诺践诺的精神品质;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爱国奉献的精神。将雷锋式群体和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效用。

(三)构建学雷锋活动平台,推动实践活动常态化

2014年3月2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实践,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7]雷锋永远是我们可亲、可信、可学的现实榜样,高校要推动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就要把学雷锋活动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开展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使人人参与其中,将学习雷锋活动转化为自觉行为。

第一,师生中要常态化地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学习雷锋活动要立足高校实际,在学生中,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等结合起来,形成常态化实践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到生活中去,在服务和奉献中了解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师员工中,通过“师德建设活动”、“立足岗位,争做好员工”等活动,倡导大家发扬雷锋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本职工作中,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把雷锋精神的传承落到实处。如河北农业大学通过举办“师德论坛”以及主题演讲等活动,宣讲学校教工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从“坝上农民的福星——张立峰教授”到“网架空间写春秋——夏亨熹从教五十年”再到“人生不留白——海归博士王秀玲”,以生动的讲演形式再现学校教职工立足岗位、倾力奉献的精彩历程。同时通过活动挖掘教师们精心育人的典型,弘扬师德精神,带动全校教职工践行师德精神。

第二,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传承雷锋精神要借助公益性社会组织,释放社会能量,促进雷锋精神传承。如2014年11月,河北省成立了“善行使者公益协会”,许多热衷公益事业的个人、道德模范、企业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以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正能量。在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提升素质,充实生活,升华灵魂,实现价值。湖北省武汉市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的“吴天祥小组”,以雷锋精神和“吴天祥精神”为指引,多年来为普通市民服务,从清理垃圾、看望孤寡老人、灾区慰问和捐资助学等小事做起,真正做到了传承雷锋精神、继承雷锋品质。河北农业大学把学习宣传果树9301班优秀群体事迹作为学雷锋活动的有力抓手,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成立了“接力果树9301班志愿服务团”,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建立“固定对象、定点对接、长期坚持、接力服务”的运行模式,以使志愿服务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在高校传承雷锋精神的优势在于有专门的领导机构,组织上有保障;存在于校园之中,文化上有传承;主力是青年学生,精神上干劲足。这样,学生一届一届所接力的不仅是一项志愿活动的开展,也不仅是一所高校的精神品质,而是可贵的雷锋精神。

四、结语

传承雷锋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正如刘云山在谈到学雷锋这个话题时所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精神文明建设有其特殊的规律,急了不行、慢了也不行,暴风骤雨不行、抓抓停停也不行,关键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就是常态化、长期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出成效[8]。我们学习雷锋不只是将缅怀雷锋停留在口述历史的层面上,而是要有实际行动,坚持从小事抓起,建立长效机制;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新雷锋,推动学雷锋活动常做常新,使得雷锋精神永远与我们同行,以此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这样,雷锋精神才能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高校教育学生、规范学生,塑造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精神载体。

[ 1 ] 曹智,李刚.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11/c_119718630.htm,2014-03-11.

[ 2 ] 王易.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zt/zt_xkzt/zt_jsxzt/mlxllfjsybx/mlxllfjsybx_fxpl/201502/t20150225_1523017.shtml,2015-02-25.

[ 3 ] 杨凯.雷锋的软实力[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2/21/c_122729855.htm,2012-02-21.

[ 4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2013-12-23.

[ 5 ] 王连杰,王公杰.论高校推进道德模范宣传教育常态化建设 [J]学理论, 2014(3):280-281.

[ 6 ] 龚亮,王昊魁,周洪双.今天,我们更需要“雷锋”——代表委员谈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03-03(5).

[ 7 ] 隋笑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N].光明日报,2014-03-03(4).

[ 8 ] 曹林.“雷锋”是自省力量而非律他标准[N].新华每日电讯,2013-03-05(1).

(编辑:王 佳)

2015-01-23

2014年度河北农业大学党建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研究”(编号:DJ20140101);2014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编号:20140320)。

马翠花(1981-),女,汉族,河北新乐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G641

A

1008-6927(2015)03-0040-04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