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5-03-17 15:15安军超曲良谱
关键词:园林规划绿地高职

刘 行,安军超,曲良谱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2.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广泛关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高职课程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园林规划设计作为高职园林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园林设计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目前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园林行业的岗位需求,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现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园林艺术、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培养与养护管理、园林工程制图、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测量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园林工程、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课程相衔接。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园林规划设计图纸的的设计和绘制,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简单的设计概算,为将来从事园林设计、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一)教学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普遍存在体系不完善、设计理念落后、结构不科学、理论内容陈旧等问题,实效性低,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严重脱节[1]。另外,设计案例还只停留在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项目,缺少图片的描述,而对近几年国内外新建的、影响深远的项目案例却很少出现在教材中,已明显跟不上形势,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授课形式主要在有限的教室环境中进行,理论讲授阶段以教师作为“表演者”结合相关图片进行讲解,学生仅作为旁听者被动接受,缺乏师生互动,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训阶段主要以虚拟的设计任务为主,学生无法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设计过程,设计作品趋于理想化,严重脱离实际,缺乏解决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这些间接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部分学生流于应付与敷衍,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2]。

(三)考核方式呆板落后

传统课程考核主要在期末进行,以理论试卷或快速设计图纸形式为主,形式比较单一[3]。理论试卷采取闭卷形式,主要以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等题型为主,大部分学生通过考前临时记忆就能顺利过关,考后理论知识很快就忘光了。这样机械的考试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仅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4]。快速设计图纸形式的效果不明显,学生经常抄袭一些优秀作品,随意拼凑,缺乏创新,无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单一考核方式很难有效的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表现和水平,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全面扩招,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下降,大部分学生主要通过自主招生和高考录取方式考入高职院校,且高考成绩处于中下水平。踏入校门后,高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行为特点、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于普通院校校学生的特点。经过几年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发现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文化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高职学生以较低的高考成绩进入大学,文化基础薄弱。并在各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拼命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获取高分,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而缺乏学习主动性。进入大学后,部分高职学生仍以被动方式来学习大学课程,严重影响了其进步的空间。

(二)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不足

在高中学习阶段,多数高职学生处于班级成绩的中下等,被边缘化,得不到老师的重视,长此以往,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质疑,自卑心理逐渐形成,信心明显缺失,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较低的高考成绩使他们只能选择高职院校,面对本科院校学生的激烈竞争以及社会较低的认可度,这些无声的压力使高职学生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和失落的情绪。

(三)思维活跃,动手操作能力强

高职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具有创造力和自我表现特征,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动手操作能力强。与枯燥的理论内容相比,高职学生更热衷于实训操作环节,因而课程设计中应增加实训内容,对于部分课程可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本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模式、教育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如下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园林艺术、园林布局、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等方面,分论为城市广场、城市道路、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公园绿地的设计及实训。为了使教学内容实现与企业需求的平稳对接,采取了结合园林专业对口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选择确定课程内容的方法,在原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园林规划设计程序及规范,使学生熟悉规划设计的整个过程,使设计作品更加规范化,并掌握简单的设计预算,使其设计作品具有可实施性。另外根据园林行业的发展趋势,增设了庭院设计、滨水绿地、屋顶花园、生态农业园等绿地规划设计及实训,并依据高职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特定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传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丰富,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对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简入难。每个教学项目均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定多个任务梯度。另外,组间的竞争机制以及组内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使每组同学均能通过一定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满足其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设计技能及其应用。

1.案例教学。通过对经典园林设计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触类旁通。以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项目为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预习,应用网络资源或实地调研搜集1个经典的居住区绿地设计案例并写分析报告;课上小组成员进行ppt演示及汇报,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和讲解。此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结合园林学科的前沿动态,以避免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的束缚。另外,案例的分析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设计理念在园林设计作品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做出科学的评价,进一步可提高学生的决策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5]。

2.现场教学。针对高职学生对枯燥理论课程的反感,采取现场化教学,将课堂搬进广场、居住区、公园等绿地进行直观教学,教师针对现场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直观生动;学生理解充分,牢固掌握。如城市道路绿地设计项目的实施,笔者以校区周边有代表性的道路为课堂,带领同学们边走、边看、边讲解,并鼓励学生针对道路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现场进行实地测量,统计植物种类及造景手法,绘制道路绿化平面图及竖向图,以加强其感性认识,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纪律和教学质量具有了明显好转。

3.体验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聆听,认真记笔记既可。而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通过自主“思考”、“想象”和“研究”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构建的过程,又是其独特见解形成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应用以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为例加以说明。第一步是任务调研阶段。在任务书的驱动下,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广场绿地进行调研,认识广场类型和空间布局;测量广场绿地,把握各园林要素间的空间尺度关系;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使用者对广场的满意度,最后查阅资料撰写调研报告。第二步为方案设计阶段,占用4课时。引导学生对优秀广场设计作品的方案构思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意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构思,教师点拨指导,然后各组进行方案展示,全班同学共同观摩提出建议,第四步教师点评。第三步为方案表现阶段,共4课时。根据修改意见善设计方案,绘制广场总平面图、局部效果图、编写设计说明等;最后为方案汇报阶段,占用2课时。各组学生进行图面展示及方案汇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组织学生与教师共同对作品进行评比打分,主要从作品完整性、布局合理性、图面效果、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仅作为学习任务的引导者,学生作为完全主体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唤起了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考核模式的改革

本课程考核改变传统考核“一考定成败”的局面,主要从知识、技能、素质3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由60%的过程考核和40%的结果考核组成。过程考核主要针对每个学习项目的方案设计及汇报成绩、绿地调研及分析报告成绩、课堂纪律表现测评等方面为考评依据。结果考核成绩主要由理论知识成绩(以试卷形式考核)和技能操作成绩组成,其中技能操作成绩以设计文本的形式考核,包括绿地总平面设计图、场地立面图、局部景点效果意向图、植物列表以及设计说明等。这种考试模式兼顾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考评,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另外,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都能得到及时反馈,查漏补缺,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提高专业技能。同时,教师也可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信息,并用以反馈教学。

(四)拓展教育的应用

通过对任课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设定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设置拓展任务引导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而对能力欠缺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最终让每位学生均能达到预期目标,享受成就的快感,激发其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为了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吸收部分设计能力强的学生进入“致远设计室”形成一个设计团队。致远设计室由设计团队教师创建,以提供更高的学习平台为主要目的。每年筛选出最出色的学生参加江苏省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园林景观项目的比赛。在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学生的努力下,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设计室还承担着校内示范园及中药园的规划设计,整个设计团队的成员分工合作,实地勘探、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等各个工作流程均由学生参与完成,从而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并对学生创业起到鼓舞作用。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满足社会需求[6]。园林规划设计作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课程性质以及园林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以及拓展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教学中,紧跟社会发展,摆脱陈旧教材的束缚,采用大量近年新建的国内外影响力大的设计案例,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教师将课堂搬进各类绿地,将枯燥的理论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为主体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集体荣誉感;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和教师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并反馈到学习和教学中;除此以外,教学中兼顾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并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开拓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设计室,在校园里就可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并鼓舞了学生创业的激情。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任课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课堂纪律明显好转,迟到旷课现象基本杜绝,认真听讲、主动思考的学生比例由原来的31%上升到65%。另外,通过致远工作室的平台,指导更多有潜力的学生参加各类园林景观设计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获得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项目二等奖和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项目比赛一等奖。

[1]李鹏飞.“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研教改,2009(8):35-36.

[2]刘丽霞.《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改革体会与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1,7(2):106-108.

[3]赵丽艳,汪殿蓓,王有宁,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2(3):59,61.

[4]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4):54-56.

[5]李鹏飞.“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9(8):35-36.

[6]郭舜.浅谈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0-72.

(编辑:刘伟霄)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绿地高职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对策
细节处理在园林规划与施工中的探讨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