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比较

2015-03-17 07:35李俊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鼻咽癌放化疗病灶

李俊伟

(濮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 河南濮阳 457099)

鼻咽癌是发生在患者鼻咽黏膜处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比较常见。由于患者鼻咽的解剖部位比较深,结构复杂,鼻咽癌的病理形态多表现为低分化,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受邻近结构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1]。一般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不易发现,一旦确诊,约有70%的患者已转为Ⅲ~Ⅳ期[2]。临床对鼻咽癌的治疗多是进行单纯放疗。本文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到2011年4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咽活检或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5~54岁,平均(38.6±4.2)岁,Ⅲ期24例,Ⅳa期6例。研究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6~55岁,平均(38.4±4.0)岁,Ⅲ期23例,Ⅳa期7例。排除存在比较严重的心、肝、肾等相关疾病患者和存在放疗禁忌证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单纯放疗,给予患者直线加速器常规分割照射方法。对患者靶区的药物使用剂量:GTV(gross tumor volume)即大体肿瘤体积区域:2.12~2.20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69.96~72.60 Gy;如经治疗患者仍存在残存的肿瘤则适当加量至76.0~78.0 Gy。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即计划靶体积区域,PTV1:1.8~2.0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59.4~66.0 Gy;PTV2:1.8~2.0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50.0~56.0 Gy。研究组则采用同步放化疗的方法,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2],靶区包括鼻咽、颅底、颈部。同步放化疗第一阶段采用面颈联合野,2 Gy/次,5次/周,总剂量为32~38 Gy;第二阶段采用面颈分野,鼻咽量6MVX线,剂量为70~78 Gy/ 7~8周。其中,颈部转移淋巴结电子线和6MVX线,剂量为70~74 Gy/7~8周。对颈预防区域照射6MVX线,剂量为50 Gy/25次/5周,对于残留病灶照射10 Gy。药物方面采用以下方案:使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等在化疗之前进行一定的预处理,避免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3]。放疗的第1周和第5周,给予1~5 d静脉滴注,PDD 20 mg/m2,加生理盐水500 ml;氟尿嘧啶500 mg/m2,加生理盐水500 ml;1~3 d,80~100 mg/m2顺铂静脉滴注配合化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CT复查,观察患者局部肿瘤的变化情况。根据WHO制定的关于实体瘤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治疗后患者所有的病变症状均已消失则评定为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病灶最大的两垂直径乘积减少高于50%则评定为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病灶最大的两垂直径乘积减少低于50%或增加25%以内则评定为稳定;治疗后患者病灶双径的乘积或者单径增加高于25%,亦或出现新病灶,则评定为进展。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定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2。鼻咽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的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中重度黏膜反应[4],如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3年存活率比较(n,%)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相关医疗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关于鼻咽癌的治疗也获得较大进步,对患者鼻咽癌局部病灶进行同步放化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在对患者进行放疗同时结合化疗进行治疗,化疗所使用的药物可直接对患者肿瘤细胞产生一定的作用,杀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并可抑制肿瘤细胞亚致死损伤的相关修复,使放疗对患者体内肿瘤的杀伤作用增强。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患者无转移生存率、总体生存率等生存指标。进行同步放化疗还可避免由于延迟放射治疗导致的不良影响,防止出现由于使用新辅助化疗手段治疗使患者体内肿瘤加速增生的现象[5]。

本研究显示,进行同步放化疗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6%)高于进行单纯放疗的对照组(73.3%),3年存活率(8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鼻咽癌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同步放化疗也增加了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6]、口腔黏膜炎、胃肠道反应。本研究资料统计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明显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口腔黏膜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同步放化疗没有明显增加口腔黏膜反应。

综上,使用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好,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对患者配合合理的放射源并注意对放射剂量的分割,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1] 宣莹,张振勇,曾越灿,等.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Meta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3):204-208.

[2] 黄东华,赵永翀,冯国清,等.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4,20(5):907-909.

[3] 郑青平,石成良,周媛媛,等.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的比较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10):824-827.

[4] 刘平,贾玉荣,张淑香,等.同步放化疗及单纯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3):68-69.

[5] 包睿康,周俊东,朱忻,等.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疗效的比较-一项关于Ⅲ期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1):164-165.

[6] 郑青平,石成良,周媛媛,等.鼻咽癌诱导同步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的比较分析[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3,(1):18-20.

猜你喜欢
鼻咽癌放化疗病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
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和EGFR-TKI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