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评述

2015-03-18 21:25中船重工七一二研究所唐鈁
财政监督 2015年2期
关键词:相关者研究者利益

●中船重工七一二研究所 唐鈁

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评述

●中船重工七一二研究所 唐鈁

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问题也成了探讨的对象。通过梳理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并对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最后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财务绩效 社会责任理论基础 回顾与展望

一、理论研究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根据欧洲委员会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目标在于为包括股东在内的整个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并识别、防范及减轻企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个理解已经超越了仅仅专注股东利益的传统企业理论,然而如何界定“整个社会”却让人感到非常模糊。Freeman(1984)在其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中阐述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很好地解决了 “整个社会”的衡量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职工、供应商、客户及政府等主体,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实际上为研究者通过会计指标从不同利益主体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创造了条件,因为它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报告联系起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对传统企业理论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成本效益分析。尽管基于受托责任观与基于决策有用观的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有所区别,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是毋庸置疑的,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企业要实现盈利,在做出经营或投资决策时必然会权衡企业活动的收益与成本,这也就是财务管理学和成本会计学中经常提到的成本效益分析。企业在决定是否履行其社会责任时,除非法律强制要求履行,通常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确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益超过成本。

(三)品牌管理与营销。品牌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许多案例表明优秀的品牌与良好的声誉可以增强顾客对企业产品的好感与购买倾向,可以为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并带来非凡的业绩,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品牌的建立需要企业长期的努力和积累,然而一个品牌的毁灭几乎可以发生在旦夕之间,譬如三鹿奶粉。正是由于品牌重要性与脆弱性的特点,企业需要对其进行战略管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是否在于品牌营销,我们很难判断,但是我们很容易想象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能提升企业声誉,进而提高其品牌知名度;而许多品牌在短时间内就销声匿迹,究其原因可发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甚至严重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作用也得到了实证支持,刘凤军、李敬强和李辉(2012)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承诺及水平可以显著提高品牌影响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部分或因品牌管理与营销的需要。

二、文献研究回顾

(一)国外研究。国外研究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探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动因,尽管大多数研究者检验通过了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争议。

现实中许多企业案例让人们深刻地感觉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能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影响财务绩效,这些渠道包括销售收入、成本和经营效率,以及融资和诉讼风险。在一个消费者具有很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市场上,企业出色的社会责任表现能提高其品牌价值和声誉,而这又将反过来强化消费者对公司品牌的评价 (Brown&Dacin,1997),一个更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声誉能转化为收入的增加(Levetal,2010)。那些有更好声誉并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计划来改善员工福利的企业可以吸引更多懂技术、会创新的员工来改进生产 (Waddock&Grave,1997;Roberts&Dowling,2002;Edmans,2011),而更高的员工满意度可以在未来转化为更好的财务绩效(Banker&Mashruwala,2007)。另外,那些受到严厉管制的行业中的企业,由于履行社会责任而提升的声誉能够引起媒体对其进行更积极的报道,并受到管理者当局和政策制定者更好的对待(Brown et al,2006)。当然,这些研究更多是研究者们从感性认识或逻辑推导来研究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实证研究兴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量化问题解决后,研究者们越来越喜欢通过数据处理与回归分析的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Rao&Hamilton(1996)、Frootman(1997)、Johnson(2003)等发现,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能增加其利润,而其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及非法行为会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Ruf等(2011)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销售报酬率正相关,他们是以销售报酬率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而此前Waddock和Graves(1999)对469家企业进行研究,他们分析当年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下一年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发现它们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他们分别使用资产报酬率、权益收益率和销售报酬率来衡量财务绩效。由此可见,研究者们不仅选择不同的业绩指标进行实证研究,而且还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财务绩效影响的滞后性进行了研究。随着有关实证文献数量的增多,有研究者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分析。Orlitzky等(2003)对52项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进行分析,确认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绩效的正相关关系;而Margolis&Walsh(2003)与Roman等(1999)分别总结了127项和52项相关研究(都是1970年以后的),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通常的正相关关系。虽然大多数研究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财务绩效的一个决定因素,但这些研究在某些方面也出现了分歧,比如应该选择哪种企业社会责任计量方式,或者在回归模型中应该选择哪些控制变量。基于这个原因Callan和Thomas(2009)重新研究了这个课题,在重新研究之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仍然得到了证实,意味着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的收益超过其成本(Waddock&Graves,1997)。最近的研究指出拥有良好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能获得收益。具体而言,Dhaliwal等(2011)发现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如果保证其有更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它们将能连续享受更低的权益成本,也即它们的财务绩效可能会更好。这类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成本的研究结论也许能从侧面验证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间的正相关关系。

尽管如此,那些得出二者非正相关关系的研究仍然值得我们关注。譬如,Abagail、McWilliams和Siegel(2000)在控制了研发投资变量后得出了与大多数研究结论不同的结果,即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作用是中性的。

(二)国内研究。从国内研究文献来看,我国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不少人已经意识到 “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改善生存环境、提升社会形象、吸引优秀人才,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最先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是徐光华和张瑞(2007),他们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模型,通过选用内外部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数据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进行分等级的评分计量,并选取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衡量财务绩效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财务绩效越好。同济大学研究生周佳(2008)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以2001-2004年在国内上市的1097家公司为样本,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不仅明确了两者间的正相关关系,还进一步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此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仍然被不少的实证研究证据所证实。但是同国外一样,国内研究者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他们也注意到了不同变量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关联的影响,譬如一些研究者把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他们认为企业规模不同也会导致其社会责任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而企业社会责任对绩效的影响也会出现差异。

三、研究评述与展望

(一)研究评述。国内外关于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实证研究的文献有很多。研究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思路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有研究者注重两者关系的时效性,有研究者考虑两者影响的方向性,也有研究者通过控制一些变量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还有研究者采用事件研究法从反面推断两者的正相关关系。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实证研究都支持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绩效这一观点。但是,这些研究仍然存在这样一些不足:第一,研究主要集中于两者单向关系的讨论,而忽略了两者互为因果的可能;第二,支撑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本身亦不完善,主要体现为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模糊不清,缺乏可操作性;第三,尽管研究者意识到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然而研究者很难也很少将这些因素引入到问题的研究中;第四,研究结论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样本选择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绩效指标架构及基准不同等众多因素导致的。

(二)未来研究展望。刘连煜(2001)曾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其本身虽然是道德性的抽象观念,但在学术研究上仍应该着力探讨其衡量的维度,以利于将之具体落实。研究者对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应当克服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问题,努力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其次,对两者关系的讨论应该由单向影响转向相互影响,因为理论支持相互影响的可能性。再次,不能照搬国外研究方法,应该试图将制度、文化等因素引入研究中,这样的结论才更适用于我国国情。最后,因为这个领域研究结论不一致,研究者也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以检验两者的关系。■

1.Dhaliwal,Dan S.et al.2012.Non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analyst forecast accuracy: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J].The accounting review,87(3):723-759.

2.Dhaliwal,et al.2011.Voluntary non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the initi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 86(1):59-100.3.Freeman,R.Edward.1984.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 press.

4.刘凤军、李敬强、李辉.2012.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1。

5.刘连煜.2001.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第1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徐光华、张瑞.2007.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12。

7.钟向东.2011.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业绩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周佳.2008.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相关者研究者利益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