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部门预算公开 促进单位财务管理

2015-03-18 21:25宋迎霞
财政监督 2015年2期
关键词:收支公众部门

●宋迎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新预算法增加了预算公开的内容。预算公开包括政府部门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是目前政府正在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2014年10月31日,湖北省武汉市104 家市直单位同时向社会公众公开了其2013年度的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决算信息,力度空前,使该市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又向前迈了一大步。随着2015年新预算法的正式施行,部门预算公开将实现常态化。政府各部门应认真做好预算公开工作以及与其有关的基础工作,以公开促进单位内部财务管理。

一、各部门预算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对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部门负责人会提出“部门预算可不可以不公开”这样的问题,认为公开会带来麻烦,不公开最安全、最省事;有些财务人员也认为公不公开无所谓,部门预算就算公开了,公众也不一定能看懂。总体上看,预算部门的相关领导和财务人员还没有认识到部门预算公开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对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对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具体要求执行不到位

一是填报的数据不够准确,与前期已上报财政的数据存在矛盾;二是对有关重要开支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没有反映形成的原因;三是有些项目不够细化;四是文字表达不够标准,小数位数不统一;五是没有摸清情况,所作说明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六是因害怕支出超标,对有些项目和数据有隐瞒的倾向。

(三)内部缺乏与部门预算公开相关的基础工作

武汉市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施行较晚,市直部门的预算公开工作也只有两三年的历史,且经历了由点到面的过程,因此各单位内部还缺乏与部门预算公开相关的基础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将预算公开作为长期工作来抓,缺乏相关的程序、制度和措施;二是没有稳定的预算公开平台,有的部门网站链接打不开,有的部门将公开信息放在网站的下级目录中,导致公众找不到或很难找到公开信息;三是对财政收支分类执行不到位,收支归类不够科学,项目分类不够细化,影响了公开信息的质量。

(四)预算公开在促进内部财务管理方面的倒逼功能有待加强

年度决算是部门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以往年度部门决算没有向社会公开,做好做坏一个样,财政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在进行经济管理和作出财务决策时不会考虑社会公众的意见,也不会主动从公开信息中发现以后年度需要改进管理的地方。从2014年开始,武汉市市直部门全面公开部门决算信息,有望通过社会公众的监督,及时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倒逼单位查找原因,在以后年度改进财务管理。

二、加强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理解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重要性

部门预算公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实施部门预算公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公共财政的本质在于,政府受公众之托,聚公众之财,为公众所用,受公众监督。因此,我国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必须对公众负责,做到公开透明。其次,实施部门预算公开是对财政资金进行社会监督的基础。如果部门预算不公开或公开的质量不高,将影响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行使,不能发挥社会监督的应有作用。再次,实施部门预算公开是预防经济腐败的手段。实施部门预算公开,可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遏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可以促进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可以丰富监督制约机制的内容。

(二)了解当前形势,认清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对部门的财政拨款金额也相应增加,因此对预算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就是对这种要求的体现。二是有些部门公布的数据公众难以理解,公布的信息不够详细明确,也缺少对政府绩效的考察,公开的透明度还有待提高,只有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才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做到预算公开透明。三是新预算法规定了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政府采购以及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必须公开,并具体规定了公开的时限。目前有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只有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才能使之逐渐符合法律规定。

(三)夯实部门预算公开的会计核算基础

一是严格执行财政收支分类,对部门的各项收支进行合理归类,真实地反映其功能和经济用途,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预算执行和公开提供良好的基础。二是在财政规定的收支分类基础上,根据本部门业务特点对财政收支分类进行细化,体现单位业务特点,为编写相关预算公开说明提供合理依据。三是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部分业务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记账,反映经济业务的本质,保证相关公开信息的真实性。

(四)建设和维护部门预算公开的多种渠道和平台

一是加强部门门户网站的建设,将其作为部门预算公开的重要渠道,为预算公开提供稳定的信息平台。二是预算信息应公开在网站的醒目位置,并长期保持公开状态,使公开工作常态化。三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考虑使用与公众沟通的新渠道,如微信、微博等。四是加强与公众的互动,通过各个平台实现与公众双向、实时的交流沟通。

(五)健全部门预算公开的程序、制度、措施

一是规定公开的工作流程,一般是由财务部门填报表格,编写说明,层报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核,最后由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再对外公开。二是由保密部门对公开的项目进行审查,合理确定公开的范围,保证涉密项目不予公开。三是从公众的需求出发,合理确定项目的细化程度,兼顾公开的效率和效果,满足外部监督的需要。四是使用规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预算信息,明确数据间的勾稽关系,保证年度数据前后一致。五是对专业性较强的词汇进行解释,让公开信息通俗易懂。六是加强单位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保证各渠道对外报出数据的口径一致。七是强化公开的责任制度,规定各内设部门在公开工作中的责任,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加强考核,落实责任。

(六)做好部门预算公开前后的舆情应对工作

在公开前,一是应对拟公开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在编写预算公开信息时进行恰当说明。二是从公众的角度分析拟公开的信息,对可能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讨论,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做好答复的准备。在公开后,要及时了解舆情反映,对提出的质疑认真做好解释工作。

(七)以部门预算公开为手段,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一是要对收支项目进行清理,将合理的收支项目纳入预算编制。二是在年度预算公开后,加强对预算的执行,防止不合理的开支和项目间的挤占挪用,对需要作预算调整的项目应严格履行相关手续。三是在年度决算公开后,积极采纳公众的合理建议,不断改进财务工作。四是利用对预算项目绩效的公开,促使单位采取绩效管理措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利用公开的信息对下级单位进行监督和检查,进一步规范其财务工作,提高本部门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收支公众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收支两条线”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