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博客的实效性调查研究

2015-03-19 09:24徐永贵吕莎莎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博客辅导员交流

徐永贵,吕莎莎

“博客”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1]辅导员博客是辅导员通过发布与更新网络日志的方式进行网上办公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它在外观上与一般的博客没有区别,但是辅导员博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是辅导员采用网络载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行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延伸。[2]

本文从辅导员使用博客的实效性入手,分别对山东淄博、烟台、青岛、枣庄、滨州、日照、济南、济宁、泰安等9个城市七个专业的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样本有效性达到98.75%。通过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总结出辅导员博客使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提高高校辅导员使用博客实效性提供可借鉴的策略方法。

一、调查数据分析

(一)辅导员与学生上网的地点与目的分析

通过对辅导员上网的主要地点分析,97%的辅导员在办公室上网,只有3%的选择在家中上网,辅导员上网大部分时间是查看QQ留言与学生交流,发微博、微信以及处理学生事务的时间在整个调查选项中仅占10.8%。

66%的学生选择在宿舍上网,在教室或机房上网比例均为16%。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辅导员、学生上网的地点大都集中在学校,学生选择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宽裕的宿舍。其中有近一半学生课余上网时间为2~4个小时,42%的学生上网在2小时以下。上网期间QQ聊天占29%,浏览网页占28%,发微博、微信占16%,听歌占18%。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设备、时间以及上网习惯等方面具备与辅导员通过网络进行沟通的条件。

(二)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方式以及学生上网方式的分析

通过对学生上网方式的问卷调查与座谈分析,学生98.37%拥有手机,73.25%拥有笔记本,学生56.7%用手机上网,41.7%用笔记本上网。学生具备浏览辅导员博客的硬件条件。

目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在传达相关信息时50%辅导员选择通过学生会干部向学生传达,选择QQ发布消息为28%。通过对学生希望与辅导员交流的方式调查分析,38.68%的学生希望通过面对面交流,30.19%的学生希望通过电话进行交流,19.81%的学生希望通过QQ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手机普及率很高,所以跟辅导员交流的方式大部分选择电话或者手机QQ,这几种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

(三)辅导员与学生对博客的认识与使用

在被调查的30名辅导员中,31%辅导员有博客,42%很少用博客,27%没有开,使用博客的辅导员的平均年龄为34岁,男性比女性对博客的使用更感兴趣,年长的比年轻辅导员会有更多的课余时间管理博客。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分析出,当今高校辅导员博客的拥有率占到辅导员总人数的73%,但是真正能利用辅导员博客开展学生工作,分享工作心得的却不到三分之一。再通过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的了解以及有无博客的调查分析,48%学生没有博客,52%学生虽然有博客,但对辅导员博客根本不了解,何谈通过辅导员博客与之学习和交流。

(四)辅导员没有工作博客以及学生不经常浏览辅导员博客的原因

通过对辅导员没有开博客的原因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有没有时间管理它,增加工作负担,没有兴趣做博客。

从辅导员的年龄和性别因素进行分析,年龄在30岁以下的10人,拥有辅导员博客比例为90%,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15人,拥有博客比例为60%,年龄在40岁以上5人,拥有博客比例为20%,;同时对拥有辅导员博客的教师性别进行具体分析,男性12人,其拥有博客的比例为66.7%,女性18人,其拥有博客的比例为50%。因此可以看出,辅导员的年龄以及性别成为其是否使用辅导员博客的原因之一。

而通过对学生进行不经常浏览辅导员博客原因调查分析,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浏览博客的习惯,同时辅导员博客内容不更新,内容不丰富,不能及时反映学生关心的问题等也是学生不浏览辅导员博客的原因。

二、调查研究结论

(一)辅导员博客的使用率以及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的关注度都比较低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辅导员博客拥有率61.5%,但辅导员博客使用率仅为42.3%。另外,学生对辅导员博客不了解、内容不感兴趣造成学生访问辅导员博客次数低的原因。

(二)辅导员博客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性差

通过调查发现辅导员博客的建设举步维艰,最根本原因在于博客内容缺少原创性,缺少辅导员个人思考;其次,辅导员博客在形式上太过单一,主要内容是文字格式,缺少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

(三)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辅导员博客产生冲击力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微信、微博成为大众交流的平台,其内容简短、操作浏览方便深受大众喜欢。相比之下,辅导员博客内容篇幅较长,实时性差,因此对辅导员博客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

三、调查研究建议

(一)完善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制度体系,加强辅导员博客使用的宣传力度

辅导员博客提供了很好的网络思想教育路径,如何确保该路径顺利、持续地拓展?辅导员博客建设相关制度体系是保障和根本。辅导员博客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保持其长期性、持续性和常态性发展,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推向网络前沿。

(二)创建与完善辅导员博客团队,实现思想教育的蝴蝶效应

首先我们需要更新辅导员思想观念,加强其网络信息素养培训;其次我们辅导员需要以教育引导为出发点,提高辅导员博文的质与量;再次需要加强辅导员网络信息素养培训,美化博客的环境界面,创建个性化的辅导员博客;最后各高校需要创建三维一体博客群,加强辅导员博客的实效性。[3]

(三)从内容版块入手打造精品辅导员博客,增强其育人实效性

辅导员博客内容版块的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其作用能否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问卷调查、辅导员座谈讨论以及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总结出辅导员博客可以按照专题形式有选择地开辟3—6个模块:素质拓展、心理健康、社会焦点、就业升本、信息发布和娱乐休闲。

(四)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技术教育手段,实现多样性教育方式的平衡利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应过分依赖新媒体新技术,而应该将传统面对面方式和网络技术支持的多元化教育手段平衡利用,进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手机、QQ、微信、博客等多元化新媒体教育手段平衡发展利用;引导学生正确、合理、适度地使用手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博客沉淀积累,微博与微信短小精悍,二者相互促进和补充;因QQ的使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将继续保留促其发扬光大。

(五)多种新媒体技术融合应用,改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动态性互动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学生98%拥有手机,校园网络覆盖范围很广,学生在网时间很长,我们应该提供低门槛的博客二维码扫描,提倡学生安装手机客户端,打开学生对辅导员博客关注的门户;同时引导学生创建日志博客,在学生博客中创建常用链接栏,使之成为学生与辅导员博客互动交流的桥梁;我们辅导员要加强学生对辅导员博文回复的肯定与表扬,增强学生存在感与归属感;最后我们需要将校园文化活动与多种媒体技术平台紧密相连,创建完整宣传窗口。

[1] 赵品.微博时代的高校新闻宣传策略[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2(2).

[2] 蒋远喜,赵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应对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9).

[3] 阳德青,付雁.析微博时代下的社会网络舆情传播 [J].高校辅导员,2012年(2).

猜你喜欢
博客辅导员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博客天下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