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刊数字化发展现存问题及建议

2015-03-19 21:38赛树奇
传媒 2015年2期
关键词:期刊数字化数字

文/赛树奇

期刊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期刊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途径把期刊内容传播出去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具有管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产品数字化和传播网络化等特点。随着网络领域的拓展和应用,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电子终端的不断发展,逐渐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方式,纸质媒介的阅读率持续下滑,传统期刊赖以生存的根基开始动摇。在数字化改变期刊生产流程、管理方式、营销方式和盈利模式的背景下,我国期刊已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数字化业务持续增长,收入比重也在不断攀升,但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由于期刊数字化出版具有成本较低、传输快速、互动性强、搜索方便、存储量大等特点,依靠数字化信息和数据占领未来市场、谋求新盈利和发展模式,成为我国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焦点。

我国期刊数字化发展历程

期刊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984年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首次推出我国微机文科排版系统,随后在全国12家省市印刷厂采用了这套微型机激光排版系统。1988年北京大学研制出华光微型机排版系统,并研制出第四代激光照排机,从而使期刊生产中的排版、印刷等重要环节“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和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刊单位开始采用桌面出版系统,不仅降低了在录入、编辑等方面的成本,也节省了编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办公管理信息化也开始逐渐引起期刊社的重视,一批掌握先进IT技术的期刊社和书店开始着手开发自主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2000年前后,互联网飞速发展,我国也诞生了第一批以经营数字期刊为主要业务的新兴互联网企业(如知网、万方、龙源等),推动着传统期刊朝着数字化方向前进,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内容消费方式也受到互联网文化的深刻影响。2006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次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使用“数字出版”的概念取代以往的“网络出版”“电子出版”,从官方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数字出版的概念。同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正式发布《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并对产业发展做出了总结。而在产业层面,随着整个内容领域媒介融合的加速,市场格局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08年前后,汉王、盛大等一批颇具实力的IT和互联网企业正式进入数字期刊领域;2009年,中国移动成立了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随后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进军数字出版领域并出版手机杂志;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百度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期刊数字化内容的分销中。因此,从2006年数字出版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广泛应用以来,期刊数字化发展呈现出重塑和整合的趋势,大量外资涌入,电信、互联网、IT制造等领域参与其中,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新格局开始形成。

我国期刊数字化发展现存问题

技术标准不统一。在全球互联网标准中,4000项国际标准里只有3项由中国制定,中文标准严重缺失。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化产品缺乏总体标准和文本格式,数字期刊产品格式较多,阻碍了期刊数字化发展。而且每个数字期刊都有自己的阅读格式,所生产的电子阅读设备不能兼容,不同的期刊社生产出的数字期刊产品需要有与其匹配的阅读器,这导致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同时还要去购买与这个数字产品相配套的阅读器,不但增加了阅读成本,还会造成客户的不断流失,也不利于产业链中每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内容整合,阻碍数字期刊数字化的发展,造成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版权保护难度大。目前,我国数字期刊相关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版权保护意识薄弱及技术推广不力是我国数字期刊所面临的最大瓶颈。由于数字作品的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使一些作者在明知自己的权益被他人侵犯的情况下也不积极主动去维权,对数字出版侵权者采取放任和无可奈何态度。有的权利人甚至默许一些知名网站盗用自己的作品,以提高本人知名度,助长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由于很多信息和资源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阻碍了人们对数字期刊产品的购买欲望,不利于数字期刊业的健康发展。

复合型人才匮乏。不管是在产品开发还是市场营销方面,数字期刊都与传统期刊截然不同。传统期刊从选题论证、编辑、出版等环节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式。而在数字期刊中,需要既熟悉和精通传统期刊又懂得数字技术及其经营的人才,既需要有传统编辑具有的选题策划能力、营销能力、编辑校对能力,又需要有网络编辑能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等。然而在目前期刊数字化发展中,传统期刊的工作者不精通数字技术及数字化的运营模式,而数字期刊工作者人员又不了解传统期刊出版流程,这种现象造成了出版数字期刊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匮乏。

盈利模式不清晰。盈利模式是为企业带来利益的经营模式,需要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产过程、产出方式和管理控制的系统构架和方法。盈利模式需要进行持续的创新,以便适应市场的变化,使其具有持久性的营销模式。当前,我国期刊数字化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期刊社和技术提供商虽然对数字化的营销与盈利模式进行了很多探索和研究,但是成熟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形成,只有部分手机杂志和专业数据期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盈利模式。有些传统期刊社只是把纸质的期刊转换成电子版本格式,而没有进行深层开发。期刊数字化不是简单的纸质产品转化成电子版本,而是将数字产品进行深层开发,使其符合跨媒体融合的趋势和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对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建议

完善出版管理体制。我国传统期刊社的数字化转型遇到的许多现实障碍,归根结底是由于现行的、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出版管理体制造成的。我国期刊数字化产业布局模糊,同质化竞争严重,数字版权保护力度不够,传统期刊社缺乏数字化转型动力,传统经营观念制约数字化商业模式等问题,均可以从出版管理体制的垄断、封闭中找到根源。这一体制性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期刊市场集中度低,生产能力分散,无法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产业结构效率低下。

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我国传统期刊在数字化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进行核心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有些传统期刊社认为发展数字化短期内不能盈利,导致资金投入不足,而把资金投入到短期收益的产品上。所以,需要期刊社在数字化技术研发、数字化技术设施建设、数字化重点领域发展项目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数字化的研发能力、转化能力和营销能力,推动期刊数字化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众所周知,期刊数字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单靠期刊社的资金数字化转型难以为继,政府应在内容管理、资金投入等项目上加大扶持力度,或者引进外资,使我国期刊数字化转型得以顺利进行。

加强版权保护力度。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条款设置较为粗糙,原则框架多,操作细则少,网络著作权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一方面,现行条款只包含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条款,且适用度有待提高,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管辖地法院确定难、权利主体身份确定难、被控侵权行为主体确定难、侵权证据审查和事实认定难、侵权行为界定难、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过错认定难、侵权损害赔偿确定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对数字作品著作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如复制权、发表权、署名权、发行权等权利的保护还是法律的真空地带。因此,急需国家制定针对数字期刊版权保护的法律,切实维护期刊社和消费者的权益,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提高数字期刊产品的防侵犯能力。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面对数字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落后于社会需求的现实,应当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以加强数字产业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切入点,使数字期刊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高等院校在调整自身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程设置的同时,加强与期刊社的沟通联系,深化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合作,同时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对传统期刊人才进行数字技术培训,尽快掌握最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树立期刊数字出版意识,了解数字期刊出版内容特性和要求、读者阅读新需求、数字产品消费形式等,提升对数字期刊产品的掌控和开发能力。传统期刊社应积极制定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在人才开发、培养、管理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计划和制度,树立行之有效的在岗人员培训机制,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期刊数字化数字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期刊问答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