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发展困境与发展路径

2015-03-19 21:38王振兴
传媒 2015年2期
关键词:慧眼电视节目传统

文/王振兴

中国一直提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但是,反观中国建国以来的人文发展可知,中国的社会形态可谓是走过了“精神至上,物质短缺”“物质积聚,精神返滑”的现实状态,而推测中国人文未来的发展状态应是“精神—物质平衡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此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其主推者在于媒体,县级电视媒体肩负着很大的责任。

县级电视台的发展困境

自电视台诞生以来,县级电视台就面临“贫、寡”之位,只是跟随央视及省、市等高层次电视台之后效仿而存在,这主要与中国的社会制度及传统、技术条件等因素有关,所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其一,技术的贫弱使县级电视台只能处于被动跟随的地位。县级电视台设备条件简陋,技术困乏,难以直播新闻或自制电视节目。

其二,节目内容单一、形态匮乏。由于技术条件简陋,导致县级电视台只能以形态简单、内容单一的节目维持生计。绝大多数县级电视台以新闻、政务报道为主,缺乏节目形态和样式的创新,唯一能改变受众视觉感官的是电视剧。

其三,创新团队严重缺失。影视是技术与艺术发展的综合,但真正主导影视发展的根本主体是人。此类主体是有头脑、有智慧,懂发展的创新人员。因为创新人员越多所形成的看法、认识也就越多,形成的点子自然也就越多,更有利于节目样式的发展,而县级电视台由于区域性问题和待遇低等原因,缺乏创新人才。

除以上因素外,县级电视台还缺乏一双“慧眼”和一副担负重任的“臂膀”,这对于县级地方电视台的发展而言是极大的困境。

“慧眼”不只是看世界的眼睛,更在于心灵。拥有了慧眼才能发现问题,寻找创新。作为记者,有一双慧眼便会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拥有了慧眼,其节目创新指日可待。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电视台,之所以能深受百姓信赖,就在于它具有能够发现百姓所需的“慧眼”,比如说《舌尖上的中国》所拍摄的中国各地的名吃、名街,就在于其能够发现老百姓身边的“珍宝”,即使这些小吃都是各地域的东西。但是,作为县级电视台应该比央视更了解当地的名吃小巷,而却无人去发现,更无人去拍摄,这是心智的困境。

孩子是中国的未来,作为县级的电视台更应该肩负起引导、教育孩子向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更要深入挖掘孩子成长、发展的乐趣而开展教育类节目。湖南卫视较火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更多的是引导城市孩子或明星之子进入农村、山区等地体验生活,而县级电视台更应具有贴近农村的便利性和实地性,具有开展孩子教育的先天优势。像此类真人秀节目还得向国外购买电视节目模式,相仿国外教育形式,那中国的孩子就没有可让其他国外孩子成长借鉴的东西吗?所以,在中国不是缺乏创新的节目题材,而是县级地方电视台缺乏发现题材的“慧眼”和缺失肩负孩子成长的“臂膀”,这才是地方电视台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竞争优势

作为县级电视台,比任何省级及以上电视台都更熟悉本地的文化和内涵。央视和各大省电视台所依托的是各地方发展的文化和现象,远不及各地域的民众知晓自己的文化,这也是依一方水土下建立的地方媒体所独有的优势和特色。

熟谙风俗文化。每个地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风俗文化及种群形态,而地方电视台更有将自身地域的风俗文化传承并创新引导的优势。这将是所谓“接地气”的节目资源。

熟悉人文环境。不同地域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效应各异,不同的地域人文也由此产生。在地域中的人文环境所蕴含的精神不一样,进而造就的文化也不一样,所以,县级地方电视台更深受本地人文环境的影响而具有地地道道传承当地人文精神的优势。

明晰区域历史。每个县级地方电视台都深受地域历史发展的影响,所以,县级电视台更具有发掘本地域历史文化的优势,既可以展播地域历史的精髓,又可以将地域传统与当下文化的发展融合创新而传递新的文化内涵。

掌握发展信息。地域经济的发展与本地民众的生活、起居息息相关,所以,县级电视台具有获知本地经济发展更快、更新信息的便利优势,可以及时作出各种电视节目的创新、研发,及时将社会发展情况传达给当地民众,并起到引导、教育的良好效果。

县级电视台的发展路径

地域文化的重视与发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的集聚现象越来越严重,相形之下精神文化越来越被淡化,社会的趋同化导致了文化差异性的缩小,更导致文化风俗的趋同化,同时,更多的民众缺失了对自身精神文化的追求,唯一的精神追求就是过多物质获得后的高消费,因此,县级地方电视台更具有重塑传统精神文明的职责。

在当下,各民族文化正在趋同的时候,县级电视台更应该利用地域风俗、传统文化唤醒当地受众保护、传承自身民族文化的意识。

越是民族的越是有精神内涵的。一个民族只为了物质而不断忙碌,缺失的是精神追求,丧失的是生存信仰,所以,笔者倡导各县级地方电视台要善于利用本地域的文化传统探索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使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地域题材内容的开拓与发展。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深入挖掘地域的题材才是县级电视台的生存之道。

首先,蕴涵于人之本体所必需的“衣、食、住、行”中的文化题材。电视节目面对的是受众,而与受众密切相关的事物就是“衣、食、住、行”。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域的受众其生活习惯有别,所以,每一项的内容从历史到今天都可以做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节目。就拿“衣”来说,尤其在多民族的云南更是形态各异,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装配饰,可以从各民族历史上“衣”(包括衣料、衣服等)的产生、发展等范围进行节目创作,这既体现了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发展,又能给现今青、幼年以文化的回顾与传承。而“食”是最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传统,各地方电视台都具有发掘本地美食的优势和条件,可以从历史上的“食”到今天“食”的文化变迁做一系列的电视节目,以此来传承有关“食”的传统文化。

其次,关注于青、幼年成长与发展的传统题材。中国电视节目更多侧重于成年阶段的目标定位,而地方电视台更是少有对青、幼年节目的开发与创新。在中国早期的电视节目中相对青、幼年的电视节目稍有侧重,如动画片《葫芦娃》《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等等,利用中国传统元素塑造正义的化身,引导青、幼年积极向上、健康发展。而现今的地方台更应该将节目创作的目标瞄准青、幼年成长,继承传统文化,开发新文化。

再次,传统与现代变动性题材的运用。中国比较成功的电视节目大多数引自于国外的节目模式,而作为具有上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而言,并非是没有能力创作好的电视节目,其原因在于中国电视媒体创作者不会运用中国的文化创作节目。

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财富,而另一方面又在破坏中国的传统财富,也就是毁坏了旧传统才能创建新传统。在中国各大城市文明趋于同质,而在偏远贫困的乡野才是保存传统文明更为凸显的地方,所以,才有了“城市孩子和山区孩子互换体验生活”的电视节目,这是传统文明与现代生活价值变动比较的题材。当然,这是一类现今文明与传统精神思辨类的电视节目,所以,县级地方电视台更能够通过古今变迁的文化律动创作有价值的电视节目。

县级电视台节目创作团队的重组与培养。县级电视台必须从技术与艺术的角度创新自己,改变自己,并能拥有一支创新的团队,这是一个电视台能取得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领导层应该开放思想,组建自身节目研发的创作团队。只有自身武装起来才能有能力洞察社会的变化,迎合观众的口味,创作适合本区域受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其次,县级电视台要与传媒院校建立合作机制,推行更多的节目创作平台,辅助自身发展,才能有更多节目创新的思路与发展模式。最后,县级电视台的发展要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建立自己的节目创作与研发团队才能将本地域的文化创新性地发展与传承,最终有益于地方电视的发展。

猜你喜欢
慧眼电视节目传统
紧箍咒和慧眼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错中寻源 练就慧眼
老传统当传承
安全隐患逃不过他的慧眼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借你一双慧眼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