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性别语言的特点及原因探究

2015-03-20 15:07王新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差异语言

王新萍

(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汉语中性别语言的特点及原因探究

王新萍

(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在使用一种语言的时候,会受到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语言的差异也体现了心理、生理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在汉语中,男性和女性的语言差异较为明显,甚至有些词专门由男性或者女性在使用。探析汉语中因性别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差异,对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语言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汉语中男性和女性语言使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代社会男性和女性语言使用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汉语;性别语言;特点;原因

汉语是汉族人民在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最主要的交际语言。然而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个人都使用着相同的语音、词汇。除了因地域原因而导致的方言差异外,男性和女性之间也因性别的不同,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联系社会成员之间的纽带,语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男性和女性语言使用上的差异,除了生理因素以外,也与一定的社会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男性和女性语言的差异,是社会赋予了他们思想的差异。

1 关于性别语言的研究历史及其发展

很多学者认为性别语言就是指女性语言,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欠妥。语言是全人类的,语言没有阶级性,它一视同仁地为全民服务,只是在具体使用中表现出一些具体差异而已。因此,性别语言应该是操同一种语言的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它可以以男性语言的使用为参照,从而提炼出女性使用语言时的一些特点。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出现了对语言及性别的相关研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一些人认为语法中的性范畴是由人类的性别决定的。人们通常认为阴性名词带有消极和从属的意味,所以这些名词所表示的事物与女性有关;而阳性名词则充满力量,带有积极色彩,因而阳性和中性名词带有男性的特征。20世纪初,矛纳斯指出,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决定了语言中存在这种性别差异,他认为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地位的不平等直接导致了语言的社会化进程。叶斯珀森在《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一文中概括了女性语言的特点,他认为女性更多地会在语言中采用委婉语,所使用的咒骂语较少。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关于性别语言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所研究的语言范围十分有限,主要是关于英语的,也有少量的日语。此时,汉语中性别语言的研究则刚刚起步。随着欧美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语言学家对于性别问题有了进一步研究,20世纪70年代,一批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语言性别差异的社会根源。如英国学者科拉夫在他的《语言和妇女地位》一文中指出,在语言所反映的世界图景中,男性居于中心地位,而女性的地位则是残缺不全的。到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女性研究者开始由批判父权制和研究女性特有经验转向性别制度的分析上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学者纷纷研究性别语言的差异,但是大多仍然是以英语为例进行研究。如郝红艳在《性别语言差异原因分析》一文中,以英语为例分析了性别语言差异及其表现,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高嵩、陈莹在《女性语言特点及原因探究》一文中,结合英语进行举例,分析了女性语言的特点,并解释了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等等。在中国长达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曾长期占统治地位,儒家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对妇女的言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妇女语言的使用上也刻上了深深烙印。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获得了解放,但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于解放初期的妇女而言,她们的言行相对自由,但是骨子里仍然能看见传统思想的痕迹。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更加自由开放,男女性平等发展,女性的思想和心态也更加开放,她们的语言由传统的温柔内敛转向优雅可爱。

2 性别语言的特点

在汉语中,男性和女性之间语言的差异主要通过语音、词汇、句法结构、修辞和感情色彩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中词汇部分既包括交际中男性和女性用词的差异,也包括某些词语专门用于男性或女性的差异。

2.1 语 音

语音具有生理、物理和社会属性。语音的生理属性是指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不同的发音部位、相同的发音部位但是采用不同的发音方法都会发出不同的音;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由发音体的震动产生的,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指语言的语音和语义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一种社会的约定俗成。什么样的音表示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音表示,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语言在语音上的差异,主要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体现在物理上。一般而言,男性的声带比较厚,因而声带震动的频率低,发出的音就比较低沉;女性的声带轻而薄,震动的频率高,因而发相同的一个词时,女性的语音显得清脆而响亮。如汉语中的“妈”(mā),其调值是55,如果是男性发这个音,调值则可能变为44或者33。但是在日常交际中,由于有具体的语境,同一个人说话,其调值的相对偏高或者相对偏低并不影响言语的表达。

2.2 词 汇

男性和女性语言使用上词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女性喜欢使用一些色彩明丽或者包含某种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比如,要表达下雪了这样一个事实,男性会直接说“外面在下雪”,女性则会说“外面下着白白的小雪花”;又如,一位男性会告诉他的妻子“门前你种的那棵花开了”,而表达相同事实的时候,一位女性则会告诉他的丈夫:“门前我种的那棵花,今天开了一朵粉色的小花,太漂亮了。”(2)在日常交际中,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副词,从而加重自己所表达的意思,或者构成委婉礼貌的表达。女性经常使用的副词有:很、非常、特别、挺、可能、也许、应该、大概、几乎、太、差不多,等等。如女性说“今天的这场晚会真是太精彩了,那些跳舞的姑娘动作特别柔美,她们的歌声也挺甜的。”而一位男性在表达这一意思时,则可能只会说“今天这场晚会还不错,舞跳得可以,歌声也还行”,一般不会用一连串的副词。又如,同学邀请自己一起去爬山,但是自己又不想去,女生会说“我可能去不了,那天下午我应该会有事的”,而在相同的情景下,男生会说“我有事,去不了”。(3)女性在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语气词,如:吗、啊、嘛、啦、呢、吧,等,而男性使用语气词的频率相对来说就少得多。如女性常说“已经九点了,咱们是不是该出发啦?”男性则说“九点了,咱们走。”女性说“明天咱们都不用上班了,咱们一起去商场买点东西好吗?”男性则说 “明天不用上班,咱们一起去商场买点东西。”女性说“这双鞋子的价格太便宜啦”,男性说“这双鞋子不贵”。在词汇方面,男性女性的差异还表现在一些词的特定使用对象或特定使用主体上,如“漂亮”“聪慧”“温柔”等这样一些词主要用来形容女性,而要用相同意思的词形容男性,我们则说“帅气”“聪明”“温和”。还有一些带脏字或者比较粗鲁的词,一般出自男性之口,而女性的言辞一般比较文雅和内敛。

2.3 句法结构

在语言表达上,女性偏向于使用一些复合句,常常使用一些连词,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即使…也”“然而”“却”“之所以…是因为”等等。而男性则常常使用一些独立的小句。如女性说“虽然饭菜很好吃,很香,可是我吃饱了,所以不能再吃了。”一位男性则会说“饭菜很香,我已经饱了,不吃了”。女性说“天气预报是说明天有雨,即使下雨,我也会陪你去的。”男性在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则会说“天气预报说有雨,我照样和你一起去。”男性和女性在句法结构使用上的差异,还表现在男性多用祈使句,而女性偏爱使用疑问句。尽管有时候女性在发问时心里早已有了答案,但还是会选择疑问的句式以示礼貌,而男性则通常会显得比较直率和大气。如女性说“明天是妈妈的生日,咱们一起回家给妈妈祝寿好吗?”男性则会说“明天是妈妈生日,咱们一起回去给妈妈祝寿吧!”又如一位女性在上公交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没有零钱,于是她会对身边的另外一个一起工作的女孩说“不好意思,我没有零钱了,你能借我一块钱零钱吗?”如果遇到相同的情景,男性一般会直接对他身边的同事说“我没零钱,你帮我投一块钱的零钱吧”。

3 性别语言差异形成的原因

3.1 男性和女性在语音上的差异主要是受其生理的影响

男性的声带通常比女性厚,在相同时间内震动的频率自然比女性声带震动的频率低,所以男性的声音一般听起来比较雄浑低沉,而女性的声音则听起来清脆洪亮。发同一个音的时候,男性的音高略低于女性。此外,性格也是影响男女不同发音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嵩、陈莹曾在《女性语言特点及原因探究》一文中指出:“由于男女生理和性格上的差异,在语言使用上也会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气质。”[1]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体质一般稍弱,性格一般也偏于内向和温婉,说话时经常吐字较为清晰,而男性一般则充满阳刚之气,说话比较快,音长相对较短。

3.2 社会地位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性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常常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庸,封建礼教要求妇女遵从“三从四德”的社会规范。在这样一种压抑的环境里,女性丧失了自身的尊严与内心的诉求,在男性面前经常以“臣妾”“奴婢”这样一些卑微的词称呼自己。在家庭教养中,女性也常常被教导柔弱顺从,久而久之,女性也接受了自己低人一等的传统封建观念。为了使自己不脱离社会群体,女性在言语中也经常慢条斯理;在句式选择上,常常使用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式,力图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与人交谈时,常常习惯于以对方为中心,附和别人的期望,通过这些行为展现自己良好的家庭教养,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李昕辉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与社会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社会行为正确性的期望比男性更高。”[2]这也说明了社会地位对女性语言表达的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女性从封建礼教中彻底解放出来,从根本上与男性获得了平等地位,但是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让妇女在身份地位提高的情况下,思想上还很难完全达到开放的程度,很多女性仍然追求传统中的柔弱服从的形象,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些从旧社会走过来的长辈,仍旧认为男性的地位比女性高,因而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中国的女性在交际中依然保持着内敛恭谦的一面,言辞庄重,语气委婉。但是一些带有封建性的称谓,如“奴婢”“臣妾”已经取消。

3.3 从心理层面上讲,女性一般比较感性,缺乏安全感,从内心深处渴求被保护

张爱玲曾在其文章中说:“即便是事业上与男性同样杰出的女性,从心理上讲,也把第一位让给了男性。”[3]一位女性,无论其外表多么坚强,在内心深处始终有着自己无法摆脱的脆弱及对于外部世界的恐惧感,女性常常渴求得到男性的保护。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女性常常通过清晰缓慢的表达,商量委婉的语气来展现自己柔弱的一面,期望以此获得周边男性乃至周围其他人的怜悯保护之心。而男性则截然相反,他们精力旺盛,强壮威猛,对周边的事物充满征服欲,女性的柔弱正好迎合了他们保护弱小者的心理。很多女性正是通过语言塑造自身温文尔雅的形象,从而体现自身的涵养,以此得到社会的认可。

4 当代性别语言差异的新特点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认识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化。当今社会,女性走向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女性的交际范围变得广泛,互联网的迅速传播,也方便了女性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女性与男性有同等的机会参加工作,使得女性的社会化增强,女性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也得以提高,很多女性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开始发生变化。她们的一言一语,不再是处于被动地位,女性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追求,可以按照自身的个性发展自己。自卑的心理逐渐减退,个体的本位意识提升。

21世纪,女性的个性开始由传统的柔弱走向可爱幽默,有的甚至带上了霸气的色彩。因此,网络上现在有了一个新词“女汉子”,专门用来形容那些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内心强大的女性。传统的温柔文静的女性越来越少,文静的性格也不适应经济化时代的要求,女性的言语特点逐渐转向可爱幽默的方向,语言中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形容女性可爱的词“萌”,意思是说女孩子像新长出来的嫩芽一样,惹人喜爱。女性也常常使用一些带可爱色彩的语气词或者拟声词,如“咯”“哈”“喽”“哒”“嘛”“哇塞”“么么哒”等等。很多女性和男性一样使用网络上骂人的词语,如“二货”“傻逼”,等等。男性与女性的用词及语气上的差异正在一步步缩小。正是社会环境的改变促使男性与女性语言差异的变化。

[1]高嵩,陈莹.女性语言特点及原因探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2.

[2]李昕辉.女性语言风格特色浅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9(2):81.

[3]张爱玲.论女性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1):77.

责任编辑 闫桂萍

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of Chinese Gender Language

WANG Xinp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Yunnan Minzu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500,China)

Language is the tool of thinking,and when humans are using one kind,he will be hampered by the psychological,physi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in many aspects.Different language also reflects different psychological,physiological and social status.In Chinese,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s more obvious.Some words are exclusively used just by men or by women.I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eopl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human language by exploring the differences caused by gender in Chinese.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of contemporary men and women in language use can be learned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male and female language usage in Chinese.

Chinese;gender language;features;causes

H0-05

A

1674-5787(2015)02-0052-04

10.13887/j.cnki.jccee.2015(2).14

2015-02-02

王新萍(1990—),女,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差异语言
相似与差异
语言是刀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技能退化与语言濒危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