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认知风格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2015-03-20 15:07陈盈羽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共性独立性创造性

蔡 恋,陈盈羽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试论认知风格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蔡 恋,陈盈羽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受知觉环境刺激而在加工信息方式上的个体差异。认知风格对创造性思维有显著影响,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有广阔的空间。

认知风格;创造性思维;变通性;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1 认知风格的内涵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是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习惯化的方式。认知风格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长久的过程,并还将继续发展下去。Herman Awitkin在19世纪40年代进行了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经典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结构模型[1]。随后,斯滕伯格提出认知风格研究的3种倾向:信息加工倾向、人格倾向和活动倾向[2]。Witkin的“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模型[3]在认知风格研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Kagan提出“深思—冲动”的认知风格维度[4];Guilford提出“聚合—发散”认知风格维度[5];Kirton提出“适应—创新”认知风格维度[6],等等。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以前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发现增值期;(2)20世纪80年代认知风格研究的停滞与理论综合期;(3)20世纪90年代认知风格的成熟与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定型期[7]。

认知风格的内涵可笼统地表述为人们加工信息时表现出的个别差异。认知风格的差异可分为:(1)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2)听觉型、视觉型、触觉型和动觉型;(3)冲动型和沉思型[8]。对认知风格的大量研究产生了不同的认知风格维度,不同维度的认知风格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又产生着显著影响。

2 认知风格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创造力又称创造性,是个体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新颖且有价值的观点或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其核心是发散思维,其能够使个体基于固定诱惑物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功能思维,它会受到认知风格的影响。因此,探讨认知风格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

2.1 认知风格中的适应性与创造性思维

认知风格中的适应性能够使个体通过信息量性的积累逐渐形成独创性、流畅性和灵活性的创造性思维。Kirton提出“适应—创新”双极连续的认知方式,并开发出Kriton Adaption—Innovation Inventory(KAI)量表衡量个体认知风格:适应者和创新者位于相反的两个极端,任何个人的认知风格可能处于这两个极端的任何一点上。适应者对于结构和一致性高度关注,偏好采用被广泛接受的模式来解决问题或创新。而创造者更倾向于挑战现有的规则,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法。适应性的个体解决问题时,习惯以常规思维得出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而创造性思维的个体会重组眼前的或记忆系统的信息,产生大量独创的解决方式。然而,创造性思维是基于信息量性的积累产生的一种新颖和独创的认知风格,任何一种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割裂于适应性而单独存在的。认知风格中的适应性是一种量化标准,创造性思维是基于适应性的质化飞跃,两者共同完善个体的认知风格。

2.2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场独立、场依存性是被最广泛定义的认知风格维度。对场独立、场依存性的研究,棒框测验,斜屋斜椅测验等表明:个体在知觉过程中,不同被试的认知风格受背景因素的影响不同[9]。

场独立倾向于利用内在参照标准对信息进行加工,场依存则一般较少独立性,对外部环境依赖性很大[10]。镶嵌图形测试是测量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最常用的方式,测试结果表明:场依存性被试很难知觉出被镶嵌的简单图形,然而,场独立性被试在测试中有着很好的表现。两者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产生不同的作用。

场独立、场依存性与创造性思维关系还表现在信息提取上的差异。场依存性个体善于意识性提取,而场独立性个体善于自动提取[11]。例如:向个体分别呈现石子、沙和水泥三种实物及共同呈现三种实物。共同呈现时,场依存性个体只倾向于将三种实物混合形成建筑上的混泥土;分别呈现时,三种实物会在场独立性个体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的效用,如石子可以铺路、按摩穴位等。因此,场独立、场依存性个体在提取信息上的差异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2.3 问题共性意识的认知风格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问题共性意识是认知风格的一个子维度,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如:让被试学习一个分散兵力攻克堡垒的军事问题[12],然后让他们解决辐射肿瘤问题。被试知道问题的共性与否会影响迁移的产生,最终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许多发明也是源于问题共性。例如: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然而,飞机飞行时会折断机翼引起失事。于是人们效仿蜻蜓在飞机的两翼加上平衡重锤,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因此,意识到两事物间的共性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13]。

2.4 认知风格与创造性之间在脑机制层面的关系

基于脑机制的认知风格与创造性关系的探讨尚无深入的研究。随着脑电技术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顿悟就是个体通过对情境全局的知觉,使得一个观念由被压抑的状态跨过“意识阈”的分界线,形成有意识的状态[14]。Qiu J等采用fMRI技术考查了被试在顿悟性的解决汉字字谜问题时的大脑活动发现,顿悟条件下脑激活显著增加的区域有左侧额下/中回、枕叶下回和小脑。左侧额下/中回与形成新异联系和打破心理定势有关,枕叶下回和小脑与对字谜的再审视和注意的重置有关[15]。

对场独立、场依存性的神经机制研究表明,内侧前额叶在功能和结构上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相关[16]。额叶区域和后叶顶叶与创造性认知有关。Bechtereva等人对言语创造性进行研究发现,言语创造力仅与左侧颞顶联合区有关。Howard-Jones,Blakemore,Samuel,Summers和Claxton通过研究表明:创造性故事的产生主要与增强的双侧额叶和降低的右侧顶下小叶的激活有关。总之,内侧额叶和顶叶后部区域既是“场独立—场依存”的关键脑区,也是创造性的关键脑机制作用节点。

3 进一步的思考

对于认知风格与创造性的关系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首先,怎样完善认知风格才能最大化地形成创造性思维?个体加工信息时可以平衡认知风格的比例。如:场依存性个体提高自主提取信息的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次,如何使问题共性意识最大化促进创造性思维?问题共性意识是建立在信息量的基础上,形成创造性思维质的变化,共性意识促进创造性思维。最后,深入探讨认知风格与创造性在脑机制层面的关系,对与大脑不同区域相关的认知风格进行更全面的探究。如:灰质是个体认知风格与创造性思维的中介,那么,关于认知风格与创造性,大脑的其他部位又各自有何分工?

[1]Grigorenko EL,Sternberg RJ.Thinking style[M]. New York:New York Plenum Press,1995.

[2]Sternberg RG.,Grigorenko EL.Are cognitive styles still in styl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7(7):700-712.

[3]Witkin HA,Moore CA,et al.Field-dependent and field-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 and their educational implication[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7(1):1-64.

[4]Kagan J,Messer SB.A reply to “Some misgiving about the Matching familiar Figure Test as a measure of reflection impulisivity”[J].Development psychology,1975(11):417-418.

[5]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Isaksen SG,Lauer KJ.An Exam Initi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ype and Cognitive Style [J].Creative Research Journal,2003(15):212-236.

[7]李浩然,刘海燕.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发展[J].心理学动态,1999,8(3):43-47.

[8]孙广治.认知风格的差异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96-97.

[9]孙广治.认知风格的差异研究[A].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0]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1]李力红,赵秋玲,张德臣.外显,内隐记忆与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关系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5):614-615.

[12]杨卫星,王学匠,张梅玲.对共性问题的不同意识水平与推理能力对迁移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1,24 (3):282-286.

[13]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31aaa4bb4a641d08

[14]杨卫星,王学臣,张梅玲.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问题共性意识水平对解题迁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17-20.

[15]刘春雷,王敏,张庆林.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107-109.

[16]郝鑫.认知风格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D].重庆:西南大学,2014.

责任编辑 闫桂萍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Styles and Creative Thinking

CAI Lian,CHEN Yingyu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Cognitive styles are peopl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way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when they stimulated by the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And cognitive styles will exert a 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creative thinking.A further research can be done to investigate their relations.

cognitive styles;creative thinking;flexibility;field dependence;field independence

G633

A

1674-5787(2015)02-0116-03

10.13887/j.cnki.jccee.2015(2).31

2015-01-02

蔡恋(1990—),女,重庆师范大学教科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陈盈羽(1990—),女,重庆师范大学教科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共性独立性创造性
独立性检验高考热点例析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共性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独立性与责任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