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被动句的对比与翻译方法

2015-03-20 18:06付晓燕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差异性翻译

付晓燕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与翻译方法

付晓燕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表达被动意义的形式,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其被动意义的呈现方式也不同。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翻译例证对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进行解析归纳。

[关键词]英汉被动句;差异性;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很大的语言。英语属于形态性语言,它的形态存在很多方式,尤其是动词。英语的被动句通过动词的被动语态来呈现,由be +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其被动句的呈现方式是一目了然的。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被动意义的表达没有固定的格式,是隐性的[1]。汉语被动句主要靠语言各部分意义上的逻辑关系来确定。如:“作业做完了”,“任务完成了”,“路修好了”。这类句子表面上没有被动的标志,但实际上应该把他们视为被动结构。本文主要探讨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

一、英汉被动句特征

(一)英语被动句

在英语中,在没有必要说出施动者,或者不愿说出施动者,或者无法说出施动者,或者为了强调受动者时,英语就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被动语态的出现多为下列三种情况。

(1)不知道或不必说出动作的施动者,只是为了凸显动作本身。

On his way home from the bank,the old man was robbed.

The book was first published in 2010.

(2)动作的受动者是谈话的中心,比施动者更为重要。

Edison will long be remembered as the inventor of incandescent lamp.

The school is run by the trade union.

(3)出于礼貌、作为委婉的措辞而不说出施动者。

He is said to be a smuggler.

The little boy was criticized three times last week.

(二)汉语被动句

汉语动词本身无被动语态,主动与被动的表达只能依靠上下文的含义和动词本身的意义来体现。汉语的被动句主要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但由于受英语等印欧语言的影响,其使用范围已逐步扩大,已没有太多的限制,但是“在口语中被动式的基本作用仍旧是表达不幸或者不愉快的事情”(丁声树,1961)。汉语被动句主要用于强调受动者,并且常常把施动者说出来。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有标记词的被动句和无标记词的被动句[2]。

1.有标记的被动句

汉语经常使用一些特定的词语表示被动,如:“被”、“受”、“把”、“挨”、“遭”、“给”、“叫”、“获”、“使”、“让”、“由”、“得到”、“受到”、“予以”、“加以”、“为……所”、“被……所”等,这些词都属于被动句的标志性词语。

①他被任命为我校科研处处长。

He has been appointed as head of search Department of our University.

②她深受大家的尊重。

She is greatly respected by everyone.

③他遭到了邻居们的嘲笑。

He was laughed at by his neighbors.

2.无标记的被动句

无标记的被动句是指句子的谓语动词在形式上是主动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动作承受者,整个句子没有标记性的词语,也没有施动者,句子的被动意义是通过整体意义显示出来的。也就是说,此类被动句在形式上是主动的,逻辑上是被动的,用主动的形式表达了被动的意义。

①艾滋病的蔓延问题可以通过教育加以控制。

The spread of AIDS can be controlled through education.

②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

The grasslands were covered by a dense pall of rain and fog.

③这个问题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处理。

The problem must be dealt with by appropriate means at an appropriate time.

二、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英语的被动句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译成汉语被动句;第二,译为汉语主动句。究竟作何选择,必须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从句式、修辞和辅助词语等方面多动脑筋,尽最大可能译出原文的被动意义[3]。

(一)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被动句

在汉语中,有很多的词汇表示被动的含义,因此将英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时,可以相应地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①He was fired.

他被解雇了。

②A lot of houses were damaged in the earthquake.

许多房屋在地震中被破坏。

③The old man was knocked down by a speeding car.

那位老人是让一辆超速行驶的汽车撞倒的。以上三个例子都将英语被动句翻译成汉语被动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含有“被”、“遭”、“让”这三个词的被动句是典型的汉语被动句句式。

(二)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主动句

英语被动句使用频繁,而汉语被动句却使用很少,在翻译时,通常把英语的被动句或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的主动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保留原句主语

在将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有时可以将原文中的主语仍旧作译文中的主语。

①He has been asked out for the party.

他应邀参加了聚会。

②The hardest work was assigned to the strongest labors.

最艰苦的工作分配给了最强壮的劳工。

③My hometown was visited by the worst flood in ten years.

我的家乡遭受了十年以来最严重的水灾。

2.把原被动句的施动者转为译句的主语(by短语译成主语)

英语中很多被动结构不使用by短语,如果使用了,那是为了突出动作的实施者,是句子的逻辑主语,是作者要强调的对象,翻译时,常把by介词短语译为译文的主语。

①Our plan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president of our university.

校长批准了我们的计划。

②The news was passed on by word of mouth.

众口相传就把这则新闻传开了。

③An honorary degree was conferred on him by Oxford University in 1995.

牛津大学于1995年授予了他荣誉学位。

3.补充原语被动句省略的逻辑主语

英语被动句动作的执行者有时没有必要交代,常常省略。在汉译时,要添加相应的主语,如:“人们”、“大家”、“有人”、“我们”等等,作为译文的主语。

①Copper articles have been used for several thousand years.

人们使用铜器已有数千年了。

②The lecture is considered very important for beginners.

大家认为这讲座对初学者很重要。

③To keep fit,I was advised to take in low calorie.

为了保持健康,有人曾建议我减少卡路里的摄入。

(三)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英语句子在构成上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但是汉语却有很多的无主句,因此,在没有动作实施者的被动句中,可将被动句翻译成无主句。

①Time can always be found to do things onewants to do.

只要想干,总是可以找到时间的。

②Quality must be guaranteed first.

首先要保证质量。

③The child was bribed with a piece of cake to go to bed.

用蛋糕哄孩子乖乖上床睡觉。

上面的被动句都被译成了无主句,更加自然、地道,而且强调了原文所陈述内容的客观性。

(四)英语被动句的其他译法

1.翻译成转换了主语的汉语句子

①English is spoken in Britain,the U.S.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讲英语的国家有英国、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

②The findings of the court will be published on Wednesday.

法院将在星期三公布调查结果。

③The compass was invented in China four thousand years ago.

中国在四千年前发明了指南针。

2.以it为形式主语的被动句

以it为形式主语的一些被动结构在翻译成汉语时有其固定的表达法,通常要改变成主动形式。

It is said that...据说……

It is supposed that...据推测……

It is well known that...众所周知……

It is expected that...人们希望……

It is assumed that...假定、假设……

It is estimated that...据估计……

以上探讨的是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成汉语的方法技巧问题,究竟采用何种译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在符合翻译原则的前提下,选用恰当的方法和适当的技巧加以灵活处理。

三、汉语被动句的翻译

(一)有标记的被动句译为英语的被动句

汉语的被动句译为英语的被动句,尤其是具有明显标记的被动句更应如此,这是英译汉首先要考虑的翻译方法。

①他有责任心,被同学选为学生会主席了。

He is very responsible,and was thus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Union.

②整个地区为热带、亚热带森林所覆盖,气候独特。

The whole area is covered by tropical as well as subtropical forest and has unique climate.

③有个领导在会上受到了批评。

A leader was criticized at the meeting.

上面例①中的“被……选为”译为was elected;例②中的“为……所覆盖”译为is covered;例③中的“受到了批评”译为was criticized。

(二)无标记的被动句译为英语的被动句

①这座桥将在今年年底建成。

The bridge will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②这项计划正在研究,明天会有结果的。

The plan is now being studied,and will be decided tomorrow.

③请全体师生于上午十点在操场集合。

All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requested to meet in the playground at 2:00.

在形式上,以上三个例句都是主动的,但实际上表达了被动的意义,所以被译为被动句,如例①中的will be completed;例②中的is being studied,will be decided;例③中的are requested。

以上两种情况汉语被动句都翻译成了相应的英语被动句,所有译句在形式与内容方面均与原句保持一致。

(三)有标记的被动句译为英语的主动句

并不是所有的汉语被动句都必须译为英语的被动句,有时汉语的被动句也可以译为英语的主动句,英语有些词语和结构本身带有被动的含义,包含这样词语的句子虽然是主动句,但实际上表达了被动的含义,被称为形式上的主动句,而逻辑意义上的被动句[4]。如:

①他们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They ran into an unexpected attack from the enemy.

②天太冷,水管都给冻住了。

It was so cold that the water pipes froze.

③玛丽被雨淋感冒了。

Mary caught cold because of the rain.

上面的例句都是明显的汉语被动句,但是被译为英语的主动句。如例①中的“遭”、例②中的“给”、例③中的“被”,在译文中都用主动的形式表达了,分别为ran into,froze和caught cold。这样

(四)无标记的被动句译为英语的主动句

汉语中有许多逻辑意义的被动结构,有时可译为英语的主动结构。英语中的有些句型形式上是主动的,但从逻辑上分析还是表达了被动的意义。将汉语中无标记词的被动句译为英语主动句,既能实现意义的转换,又能达到形式的对应。

①他的新小说销路很好。

His new novel is selling well.

②白色衣服容易弄脏。

White cloths stain easily.

③这种纸一撕就破。

This paper tears easily.

④这首诗读起来顺口。

The poem reads well.

以上四个例子都是含有被动意义的汉语句子被译成了蕴含被动意义的英语主动句,各句的谓语部分揭示了句子主语的本质特征,反映了主语的内在属性和特点,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对等。

本文主要对英汉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并结合例证对英汉被动句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归类分析。在处理英汉被动句的翻译问题时,必须透彻理解原文,根据上下文含义,选用正确的翻译技巧加以处理,保证译文的准确无误,并能够忠于原文。

[参考文献]

[1]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58.

[2]郭富强.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35.

[3]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79.

[4]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3.

[责任编辑张泽宁]

作者简介:付晓燕(1982-),女,甘肃民勤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2015-03-10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30(2015)02-0078-04

猜你喜欢
差异性翻译
意拳与形意拳的差异性研究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