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合音新词探析

2015-03-20 18:45张肖艺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缩略词语素新词

张肖艺

(青岛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网络合音新词探析

张肖艺

(青岛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网络合音新词是以合音的形式创造出来的网络流行语,因顺应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台湾腔的流行、网络语言的求异性而产生。就构词类型来说,网络合音新词可以分为两类:零声母音节合音新词和反切法合音新词。网络合音新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合音词以及缩略词在产生和应用上都有所不同,且具有感情色彩俏皮、口语色彩浓厚、个性张扬等语用效果。

合音词;缩略词;零声母;反切法

近年来,一种新的网络流行语席卷整个互联网,如“酱紫”、“我宣你”、“你造吗”等等。这些网络流行语虽然数量有限,但传播面广、接受度高,且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运用合音法构成的。本文主要就这类网络合音新词展开论述。

一、合音词

合音词就是指两个音节合并成一个音节,合并后的音节词义固定下来并用一个汉字表示所形成的词。虽然合音词在汉语中只占极少数,但其发展已历经千载,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能发现合音词的踪迹。如“诸”是“之于”或“之乎”的合音词,“消”是“需要”的合音词,“盍”是“何不”的合音词,“甭”是“不用”的合音词,“俩”是“两个”的合音词,“仨”是“三个”的合音词。

在网络语言发达的今天,这种独特的造词形式成就了很多网络流行语,如:

(1)我的脑海,我的心,我全身上下每一个器官都在说着,我宣你!你造吗?有兽,为直在想,神兽,我会像酱紫,鼓穷气,对你说,我宣你。

(2)你造吗?有兽为直在想,神兽我会像间酱紫古琼气对饮说:“其实为直都宣你!宣你恩久了,做我女票吧!”

(3)同学,表酱紫!

以上例句中,宣(喜欢)、造(知道)、为(我一)、神(什么)、兽(时候)、酱(这样)、穷(起勇)、间(今天)、琼(起勇)、票(朋友)都是网络合音新词。

二、网络合音新词的成因

1.语言表达经济性原则

语言的经济原则要求语言的表达者用较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出尽可能多的信息量,且信息传递应高效、准确。网络合音新词的产生正是顺应了语言表达的这一原则。合音词形成的一个重要动因是急说快读而自然形成的连音,相应的合音词就具有了提高表达效率的作用。合音词是将两个音节合并成一个音节所形成的新词,但表达意义上并没有缩减,因此同样的音节所承载的信息量更大,可以传递更加丰富的内容,因而语言表达更加“经济”,更适用于即时性的网络社交。

2.台湾腔的流行

台湾腔由普通话和台湾土著的闽南话交融而成,它具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发音特征:其一是发音吐字没有轻声,这是台湾腔最突出的特征。轻声虽然通常不被列入汉语“四声”,但在语言表达中依旧能起到分辨语义的效果;其二,拖音严重,不干脆;其三,没有卷舌音,无儿化现象。这些发音特征构成了台湾腔“软、绵、柔、嗲”的特质。此外,台湾腔中不少常用字的发音与现代汉语不一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滑稽”,在大陆读huájī,在台湾则读ɡūjī;“说服”,在大陆读shuōfú,在台湾则读shuìfú;“曝光”,在大陆读bàoɡuānɡ,在台湾则读pùɡuānɡ;“包括”,在大陆读bāokuò,在台湾则读bāoɡuā;“追悼”,在大陆读zhuīdào,在台湾则读zhuīdiào;“悬崖”,在大陆读xuanyá,在台湾则读xuanái,等等。

近年来,台湾新闻媒体、偶像剧、流行歌曲、娱乐节目等流行文化的冲击,使得模仿台湾腔在大陆成为一种流行风尚。受这一趋势的影响,网络语言也倾向于模仿台湾腔拖音的语音特质,使得相邻两个音产生粘连,合并为一个音,如这(zhè)样(yàng)合并为酱(jiàng),不(bú)要(yào)合并为表(biǎo)等。

3.网络语言的求异性

网络的兴起、普及使得每个网民都可以在网络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情绪、态度,但要想让自己的表达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突显出来,就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此外,网络空间还给予人们前所未有的表达自由。渴望关注的需求以及自由创作空间的提供,使得网络语言呈现出一种求异性。网络合音词正是网络表达的求异性所催生的合音词语,它具有网络语言的典型特点,因迎合了网民表达的需求而广为流行。

三、网络合音新词的构词类型

1.零声母音节合音新词

构成零声母音节合音新词的原有结构中都含有一个零声母音节,如:

表(biǎo)=不(bú)+要(yào) 酱(jiàng)=这(zhè)+样(yàng) 为(wéi)=我(wǒ)+一(yī)

零声母音节指只有韵母而没有声母的音节。但实验语音学证明,零声母音节往往有特定的、具有某种辅音特性的起始方式,即一种轻微的摩擦成分。这种摩擦的明显与否往往因人而异,并无区别意义的作用。这也说明汉语语音趋向于声母加韵母的完整形态。正是在这种趋势的作用下,零声母音节在一个词中容易与前一个音节发生连音现象,受前面一个音节中的声母语流的影响,伴随着部分音素的脱落、同化等而合并为一个音节。儿化音就是典型的零声母音节的连音现象,如花儿(huā er)读作huār,爷儿们(yé er men)读作yérmen。零声母音节在口语中的这种不自觉的连音现象的存在催生了相应的合音新词。

2.反切法合音新词

反切法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注音方法,最迟在汉末已经出现。古代韵书《广韵》《集韵》等均采用反切法为汉字注音。反切法的基本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与后一个字的韵母(包括声调)相拼,组合成一个新的音节。如《广韵》:“冬,都宗切。”以都(dū)的声母d与宗(zōng)的韵母ōng相拼合成冬(dōng)的读音。古代人们不仅能通过反切辨识字音,还善于运用反切来打哑谜、说隐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语音不断发生变化,现代汉语中声母系统与韵母系统均与古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用现代语音去读古代反切注音难免出现偏差。现代汉语拼音注音法创制以后,反切注音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不可否认的是反切法作为曾经最通行的注音法,为古代汉语的流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反切注音的语音表达方式至今仍影响着汉语的语言表达,大部分网络合音新词运用这种反切法来构成新词,如:

宣(xuān)=喜(xǐ)+欢(huān) 造(zào)=知(zhī)+道(dào)

兽(shòu)=时(shí)+候(hòu) 间(jiān)=今(jīn)+天(tiān)

虽然网络合音新词的语音合成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承载合成音节的语素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选取的语素本身并不具有合成新词中所承载的意义,其意义只是合成后新词赋予的。

3.零声母音节合音新词与反切法合音新词构词比较

运用反切法构成的合音新词比较规整,不仅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有结构中处于反切上字位置中音节的声母,以及原有结构中处于反切下字位置中音节的韵母,而且其声调也与原有结构中处于反切下字位置中音节的声调相同,如:宣(xuān)与欢(huān)声调均为阴平、造(zào)与(dào)声调均为去声、兽(shòu)与候(hòu)声调均为阳平、间(jiān)与(tiān)声调均为阴平。而零声母音节合音新词的构词过程往往随语流发生音变,一方面表现为声母的差别,如酱(jiàng)=这(zhè)+样(iàng),而酱(jiàng)与这(zhè)、样(yàng)的声母均不相同;另一方面表现为韵母的差别,如为(wéi)=我(wǒ)+一(yī),而为(wéi)与我(wǒ)、一(yī)的韵母均不相同;此外在合音的过程中,声调也发生了变化,如表(biǎo)=不(bú)+要(yào),但表(biǎo)与不(bú)、要(yào)的声调均不相同。可见零声母音节合音新词是一种不规则的网络合音新词。

四、网络合音新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合音词

网络合音新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合音词在语用方面有很大区别。古代汉语中的合音词如“诸”“消”“盍”等的词义已经固定化了,成为运用较为广泛的普通词汇。而网络合音新词只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语言,在网络社交方面传播较为广泛,但受众局限于网络语言的使用者,且只能用于口语语体。网络语言产生、发展迅速,能否留存固定下来并成为人们普遍运用的词汇还有待时间检验。此外,网络合音新词多依存于有限的结构,且这些结构多短小精悍、独立性较强。如“宣”多用在“我宣你”的结构中,“造”多用在“你造吗”的结构中,酱多用在“酱紫”的结构中,“兽”多用在“有兽”的结构中,“神”多用在“神兽”的结构中。以上结构语法构成简单,形态短小,多作为单独的句子或小句出现,一般不用在较为复杂以及较长的结构中。

五、网络合音新词与缩略词

网络合音新词不同于缩略词。缩略词是将一个句子或较长结构的词通过删减省略,保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语素所形成的词。缩略词保留了原有结构的意义,同时语素还是选自原有的结构,比如:“社科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缩略形式,“社、科、院”这三个语素均选自原有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大”是“北京大学”的缩略形式,“北、大”这两个语素均选自原有结构“北京大学”。网络合音新词将两个语素通过语音的合并,整合成一个新的语素,同时赋予这个新的语素原本不承担的意义,比如:“这样”两个语素通过音节合并成为“酱”,并赋予“酱”以“这样”的意义;“喜欢”两个语素通过音节合并成为“宣”,并赋予“宣”以“喜欢”的意义。

此外,缩略词较为严格地按照语法结构进行缩略,比如“神七”是“神州七号”的缩略形式,“神州七号”分别由“神州”和“七号”两个语法结构构成,缩略时每个语法结构选取一个语素;但网络合音新词在合并音节时可能会忽略语法结构,比如“为直都”这个合音词源自“我一直都”,“我”和“一直”是两个语法成分,但网络合音新词将语法结构进行拆分重组,将“我”和“一”合音为“为”,并使“为”具有“我一”的功能。

六、网络合音新词的语用效果

1.感情色彩俏皮

网络合音新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俏皮。网络合音新词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台湾腔所仿拟合成的新词,这一发音特点赋予了这种表达形式以撒娇、发嗲的附加情感,因此表达相同的意思时,用网络合成新词会显得更加可爱。如“这样子”是不包含感情色彩的,而“酱紫”被赋予了一些撒娇、“卖萌”的成分,使语言表达更加新潮、更加年轻化。

2.具有口语色彩

网络合音新词是两个音节合并构成的新词,是一种简洁的表达形式,不符合规范化表达的要求,因此不适用于正式的书面表达。但网络合音新词以其简洁、自由的特点为口语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口语表达形式更加新颖,更富有创造力,更能赢得青年人的青睐,使其传播效应呈几何级数增长。

3.张扬个性

网络语言的产生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其中更蕴含着深层的社会动因。网络语言的产生本身就是现代年轻人追逐时尚、张扬个性的体现。同时,网络信息传递中身份的隐匿性为这种个性化表达方式的传播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传递出年轻人对于港台文化的推崇,以及标新立异、突破传统、张扬个性的需要。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张玉霞.浅谈汉语“合音词”[J].淄博学院学报,2011(4):58-60.

[4]孔祥卿.河北辛集话的合音现象与合音词[J].南开语言学刊,2005(1):110-157.

[5]甘紫丹.由“酱紫”想到的[J].中学语文,2012(12):13.

[6]康晓娟.从造词法看年度媒体新词的戏谑风格[J].语文建设,2012(12):51-55.

2015-02-15

张肖艺(1990- ),女,山东济南人,青岛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H136

A

2095-7602(2015)05-0075-03

猜你喜欢
缩略词语素新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声音·数字·新词 等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因果复合词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