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EC项目实施中高校教师的角色危机与重新定位研究

2015-03-20 15:07朱利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双语高校教师

朱利阳

(洛阳师范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ISEC项目实施中高校教师的角色危机与重新定位研究

朱利阳

(洛阳师范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ISEC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外知名高校进行研发并面向国内本科院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为了真正满足ISEC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很有必要对在ISEC项目课程下的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危机进行分析和重新定位。

ISEC项目;角色危机;重新定位

0 引言

“ISEC(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项目,即“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以下简称 ISEC),是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外知名高校和国内外教育专家,遵循国家2010-2020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通过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共同研发并面向国内本科院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1]。基本模式为学生国内受教育2年,国外受教育2年(即“2+ 2”)。学生在为期两年的国内就读期间,采用国际教学标准与国内高校教学标准相结合的教学大纲,完成通识类基础课程学习,而后在国外合作院校完成剩余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

1 ISEC项目课程特色与高校教师的角色危机

1.1 双语教学

ISEC项目基础课程所强调的教学理念是开放、互动和批判式的双语教学[2],这也是对ISEC项目课程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并逐渐提高英语水平。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不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思考,提高英语思维及运用英语的能力。

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课程都采用母语教学,这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在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首期ISEC项目师资岗前培训的教学展示环节中教师们虽然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然而他们的英语语音、语调以及英语口语表达都很不理想,过去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授业解惑者在使用双语教学展示过程中却显得拘谨不安,这是他们在ISEC项目中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角色遇到的一个极大危机与挑战。

1.2 明辨性思维

明辨性思维也称批判性思维,指的是逻辑清晰严密的思考,是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是注重思考、判断的过程,通过明辨性思维,可以理性地解决问题[3]。美国的整个教育体制贯穿了明辨思维教育观念,今天美国社会各个方面的繁荣景象,特别是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不得不归功于长期以来教育中对明辨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因此,ISEC项目通识教育要求每门课程都必须体现明辨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

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通过激发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积极有序的讨论,批判性地去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众所周知,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这一思想不仅主导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教学形式。如何在ISEC项目课程中尽快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成了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显而易见,高校教师作为传统教学的推进者,对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有很大难度。

1.3 教学大纲的制定

ISEC项目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基于国际通行的教育理念严格按照国际教学标准进行设计研发教学大纲。而且要使用英语进行编写,不能使用国内所学课程已经制定好的传统的教学大纲。ISEC项目课程也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始就要将自己设计研发好的教学大纲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要让学生在开学时就明白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考核方式以及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便对这门课程有更好的学习规划。

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安排、教材及参考书等,是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是组织教学、制定授课计划、编写教材以及教学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也是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估的重要内容[4]。当今我国的高校课程教学大纲大多是由教育领域的权威制定,高校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依照这些既定的教学大纲进行设计的,有的甚至一个专业同一门课程使用的教案都有现成的模板。因此,我国高校教师很难体现出个性化教学设计,也就难以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高校教师作为教学大纲的执行者,完全不能被ISEC项目课程理念所容纳,高校教师需要重新定位在教学大纲方面的角色。

1.4 形成性评价

ISEC项目要求所有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形成性评价,而不是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然而ISEC项目要求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并不是禁止闭卷考试,而是规定闭卷考试的成绩不能超过最终考核成绩的40%,增加例如学生的日常考勤、课堂活动参与、平时作业、专题报告、阶段测验等部分的比重。用这种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取代传统教学当中的终结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在课堂活动、平时作业以及专题报告等中的参与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使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制度都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主要方式,终结性考核思想根深蒂固。高中生到了大学之后,出现了考查课,然而高校的课程大部分还是考试课。高校的考试课考核方式不再像高中阶段那样以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而是增添了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的比例根据院校的不同多少有些差异,但大体上都占30%左右。尽管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增添了平时成绩30%,但是70%的考试成绩比例仍然对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具有极大的制约。这样使学生不得不在平时费尽心机揣测考试重点,考试前一个月突击复习应对期末考试。

总而言之,尽管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中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例,但考试成绩占据最终考核成绩的比例较大。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高校的教学仍归于应试教育的范畴,考核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仍然属于终结性考核方式。考核结果太过于死板,导致高校教师在新的考核方式中举步维艰。

1.5 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

ISEC项目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组成的评审组对项目运行质量、项目教学及管理进行全程质量监控[5]。ISEC项目课程与高校其他的课程在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ISEC项目的课程具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内外审制度。内审机制要求项目合作院校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内审自查,自查项目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过程相关材料、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执行情况;外审机制要求项目合作院校参加留学基金委项目办组织的一年一次的外审检查,ISEC项目的专家将到院校通过听课、研讨和座谈等多种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更加严格的是:对于两次外审不达标的院校将取消开展ISEC项目合作的资格。

高校教师在过去面对的教学质量监控都来自于学校的相关部门,经过多年的教学之后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指标非常熟悉并能够很好地应对。然而有些老师在没有校外专家监控的情况下对同一门课程多年使用基本相同的教学达标材料,甚至同一门课程的几个老师使用相同的达标材料。这些都不利于高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利于现代大学生的长期学习与进步。因此,高校教师作为教学质量的被监控者,在ISEC项目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下也遇到了极大挑战。

2 ISEC项目下高校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2.1 新知识学习者

《礼记·学记》中有一句古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ISEC项目课程下,高校教师面临着双语教学的挑战,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英语功底弱,在双语教学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大的语言障碍。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得不继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丰富自己的专业英语知识,成为教学过程当中新知识的学习者。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达到ISEC项目课程对高校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才能顺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2.2 明辨性思维启发者

ISEC项目课程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这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在课前认真准备以及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还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明辨性思维启发者角色,增加开放式教学环节,扩大学生研讨活动的范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逐渐提高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

2.3 教学大纲制定者

ISEC项目课程下的高校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简单参照既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设计,不能仅仅成为既定教学大纲的执行者,而要成为教学大纲的设计者。唯有成为教学大纲的设计者,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创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国际教学标准的教学大纲,才能在教学当中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4 综合性评估者

ISEC项目课程的老师需要接受比较合理化的考核方式。这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考试成绩,反而会对考试成绩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将自己定位为学生最终成绩的综合性评估者。高校教师只有充当了综合性评估者,才能够使学生将工夫用在平时,才会逐渐消除期末考试前一个月疯狂复习以应付考试的现象。

2.5 教学质量自我监控者

ISEC项目的老师在面对ISEC项目专家外审的压力下,已经不能如往常一样单单接受学校相关机构的内部质量监控,还要面对更加客观、严格的外部质量监控。曾经作为被动监控者角色的高校教师需要适应ISEC项目质量监控的要求,向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者角色转变,并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对ISEC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围绕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思考。只有成为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者,通过不断提高与完善自己,教师才能通过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的认可,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ISEC项目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对参与项目合作院校的教师也具有新的要求。为了能够很好地贯彻ISEC项目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当的诸多角色,在角色的危机中重新思考与定位在ISEC项目课程中的新角色。

总而言之,合作高校的教师需要在ISEC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重新定位并充当新知识的学习者、明辨性思维启发者、教学大纲制定者、综合性评估者与教学质量自我监控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1]葛素香,李大鹏.对实验型ISEC普通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4(13):224-225.

[2]陈雷明.基于ISEC项目的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91-194.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 1667143.htm,2010.

[4]魏泽.高校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63-65.

[5]马占飞,魏春艳,于方.ISEC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借鉴——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阴山学刊,2015(1):60-65.

[6]张全友.ISEC项目中的通识教育反思——以许昌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2(7):140-141.

责任编辑 刘志明

Crisis and Repositioning of Teacher Roles under the ISEC Proj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Liya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Henan 471022,China)

The ISEC project is 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tem,which is jointly developed by the National Scholarship Council and well-known foreign universities,opening to the domestic universities.It has some unique characteristics.In order to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risis and repositions of the teacher rol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SEC project,crisis of teacher roles,repositioning

G618

A

1674-5787(2015)02-0140-04

10.13887/j.cnki.jccee.2015(2).38

2015-02-12

朱利阳(1984—),男,河南洛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双语高校教师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