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风化痰法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探微

2015-03-21 23:03王维丽韦长林马莹莹王江潮高子平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软坚结节性双下肢

王维丽 韦长林 马莹莹 王江潮 高子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610075)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具有角化过度,小结节的慢性皮肤病。又称疣状固定性荨麻疹或结节性苔藓。其病因不明,多因虫类叮咬发病,与胃肠机能紊乱及内分泌障碍也可能有一定关系。以四肢发生灰褐色坚实结节、伴有奇痒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成年女性[1]。临床上尚缺乏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

本病早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便有相关记载“……疮形如粟粒,其色红,搔之愈痒,久而不瘥,亦能消耗血液,肤如蛇皮。”[2]随着病情发展,皮损的变化,又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马疥”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马疥者,皮肉隐嶙起作根,搔之不知痛。”[3]近代医家赵炳南则将其称作“顽湿聚结”[4]。传统医学认为,结节性痒疹因体内蕴留痰湿,又外感风毒或虫毒所致。风湿热邪相搏,蕴结肌肤;或毒虫叮咬,毒汁内侵,湿邪风毒凝聚,经络组隔,气血凝滞,形成结节而作痒,治疗以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散结止痒为主[5]。吾师高子平教授则认为此病还应考虑痰凝肌肤,郁滞腠理,日久发为皮里膜外之结节而成。其经久难愈,因痰性粘滞,易成难消。其瘙痒剧烈,因顽痰凝滞,阻于肌肤,气血停滞,郁久化热,热盛生风,风盛则痒盛。笔者跟随老师学习,见其治疗本病着手于“风痰集聚”,在除湿解毒、行气活血的同时搜风化痰,常选用五虎追风散合化坚二陈丸加减,每可获得良效。现报道如下以供大家学习。

典型病例:患者牟某,女,27岁,双下肢起结节瘙痒3年,累积躯干及双上肢2月。患者3年前夏季被蚊虫叮咬后双下肢起丘疹,瘙痒明显,搔抓后出水,丘疹渐硬,曾多方治疗,效果不显而日渐发展。现已累积躯干及双上肢,因瘙痒剧烈常搔破出血,严重影响睡眠。每于进食辛辣发物、吹风及受热后加重。专科检查可见四肢伸侧及躯干散在分布豌豆至蚕豆大小之灰褐色半球形结节60余个,触之坚硬,表面粗糙隆起角化,大部分结节表皮被抓破,上覆以痂皮。双下肢可见多个互相融合而呈较大之斑片,有明显抓痕。患者烦躁瘙痒,纳可眠差,二便调,舌红,苔黄,脉滑。西医诊断:结节性痒疹。中医诊断:马疥。中医辨证:风痰集聚证。治宜搜风解毒,化痰软坚,佐以健脾利湿、行气活血。方选五虎追风散合化坚二陈丸加减,具体药味如下:蝉蜕15g,僵蚕15g,全蝎15g,天南星30g,浙贝母20g,半夏15g,桑白皮10g,桔梗10g,陈皮10g,茯苓20g,薏苡仁30g,枳壳15g,丹皮15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1日一剂,150ml/次,3次/日,嘱患者禁食辛辣油腻发物,减少风热刺激。二诊瘙痒明显好转,眠可,结节仍较硬。故加用玄参、牡蛎各20g,余药同上,再进7剂。三诊,结节变软,无瘙痒感,继续当前方剂,患者服用2周后结节消失,唯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

讨论:该患者患病日久,结节直径大、数量多,瘙痒剧烈,究其原因当为素体湿蕴,复感蚊虫叮咬,邪毒内侵。湿邪长期困脾,复感外邪,致脾胃愈加虚弱,正如《内经》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虚无力运化水湿、布散津液,致外毒聚集炼津为痰,痰凝肌肤,郁滞腠理,日久发为皮里膜外之结节。顽痰结聚,阻于肌肤,致气血停滞,郁久化热,热盛生风,风盛则痒盛。若痰不得化,结不得散,与风热集聚于肌肤,痒不得止。湿不得化,脾困不解,气血不行,新血不生,正气难复,疮疡难愈。初诊时,患者结节肿大、瘙痒剧烈,难以入眠,治当搜风解毒、化痰软坚,佐以健脾利湿、行气活血。顽疾从痰治,虫药祛顽疾,故方中以全蝎、蝉蜕、僵蚕搜风解毒以止痒,化痰软坚以散结。同时选用半夏、天南星、浙贝母燥湿化痰,散结消肿。邪气郁闭于肌表,驱邪外出,必需予邪以出路,故以桑白皮与桔梗开玄府,祛风散邪。脾为生痰之源,佐以陈皮、茯苓、薏苡仁健脾运,助湿化,杜痰湿再生。病久必有涤荡不去之淤血,淤血不去,新血不生,以丹皮、枳壳行气活血促新生。使以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谨守病机,标本兼顾,使风热毒邪得解,瘙痒自止,睡眠得安。痰湿得化,肿结自消。脾气健运,气血调达,正气来复,疮疡向愈。二诊,患者瘙痒明显减轻、痒止睡眠得以改善,结节仍较硬。故于原方中加用牡蛎、瓜蒌增加化痰软坚力量。三诊,结节变软,无瘙痒感,目前治疗方案佳,继续当前方剂,药证相符,疾病渐除,故2周后患者结节消失,暂留下色素沉着。

总结:皮肤结节的形成,除与气血凝滞密切相关外,还应追溯根本,重视痰凝肌肤的重要性。结节性痒疹,其发病源于体内痰湿蕴留,病程缠绵,耗伤正气,脾虚津停,煎灼为痰,痰凝肌肤,郁滞腠理,致气血停滞。治疗上若只一味行气活血,痰不得化,结不得散或虽散易复结。结节性痒疹所致瘙痒虽应责之于湿邪浸淫,然而病久不瘥,湿郁化热,热盛生风,风盛成痒。治疗此类顽固性瘙痒除了除湿解毒外更应该重视搜剔内风,开玄府,祛风邪外出。吾师高子平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辩证思维方法及诊疗思路。余跟随老师学习,见其治疗结节性痒疹时辩病与辩证相结合,重视风痰集聚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地位。提出结节性痒疹的治疗除了除湿解毒、行气活血外应不忘搜风化痰,每能应手起效。故于此精选典型病案一则,供大家共同探讨。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

[2] 吴谦.医宗金鉴[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

[3]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8.

[4] 刘忠恕.现代中医皮肤病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2.

[5] 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北京[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猜你喜欢
软坚结节性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软坚护肝片的药理学作用及其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蒿鳖养阴软坚方对TGF-β1诱导的肝纤维化的作用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海藻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