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 城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

2015-03-26 06:21杜晓旭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江门市绿道服务体系

杜晓旭

中小 城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

杜晓旭

“十二五”时期广东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迈入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结构逐渐变化,人们对公共体育需求加大,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趋势,公共体育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事业组成,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民生的领域改革中,公共服务体现更加公平。因此,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人们在供给、需求、保障及评价等方面提供公共体育内容。公共体育服务是由公共部门 (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学校和各社会体育组织)和非公共部门(主要包括企业、个人及各体育协会)提供,以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多层次、多样化为人们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为目的的总称。

1 江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及《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江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迅速发展,对市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在资源配备和政策制定等方面更多向公共体育倾斜。

1.1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丰富

至2014年,江门市体育场馆不断完善,场地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全市目前已建有健身广场、体育公园87个,全民健身路径、绿道198条,各社区健身点257个。其中,元宝山体育公园投资7 700多万元,占地230 000m2的三期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场地设施包括15个标准篮球场、1个儿童篮球场,3个五人足球场。公园内设有室外乒乓球台、500m环形跑道、自行车绿道、滨水沙滩活动区、儿童游乐活动区以及登山路径,集健身、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大众体育公园。

江门市“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滨江体育中心于2011年动工,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滨江体育中心规划建筑面积39.3万m2,总投资29亿元。项目包括1个大型体育场,可容纳4万个观众座位;游泳馆1座,能容纳25 000个座位;体育馆1座,可容纳6 000个座位;还有建筑面积达60 000m2的综合训练楼;两座训练馆和室外群体活动场地。滨江体育中心的建成不仅符合广东省运会标准要求和国际单项比赛场馆标准要求,而且将结束江门市无正规大型综合场馆的历史,推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近几年江门市绿道的快速发展,绿道网络的形成,也为市民发展绿道体育提供了充足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资源。

1.2 市、县(区)农村公共体育发展迅速

公共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使人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热情高涨。江门市为落实“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一些列活动项目:以绿道体育为主的“重走长征路、健康万里行”和“挑战十万步”健步走比赛以及“万人百姓健康舞”等 比赛活动影响巨大,参与人数众多。

各体育社会组织、健身指导机构及各体育协会覆盖率广范,涉及全市242个社区和居委会。全市拥有体育指导员7 000多人,市级体育协会30多个。获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3家、获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6个、获全省体育先进区43个。其中恩平市和开平市新安区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 江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主要问题

2.1 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利用率低,分配不均

江门市近些年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力度,绿道的快速发展,体育公园及广场的投入使用极大缓解了人们日益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及利用率低等现象依然存在。

1)机关、学校和企业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不足,造成场地设施等体育资源浪费,维护成本高。2)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过度集中在市、县等地区,对农村地区投资力度不够,农村场地设施不足,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前期规划不科学,资源分配不均。

2.2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来源单一

江门市全面贯彻广东省 《关于加快转变我省体育发展方式的意见》,体育发展方式由重竞技体育向公共体育发展倾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并实施“健康江门”行动计划和“体育惠民服务”计划等措施,公共体育取得较大成绩。但政府对公共体育的购买服务、对农村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经费不足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经费主要由市财政支出,来源比较单一。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经费还未完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尤其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经费来源没有保障。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后期维护及各活动经费不足问题比较突出。

2.3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欠缺,公共服务意识不够

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惠民工程,任务长期而复杂。必须由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协同,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目前,公共体育服务工作主要由体育部门负责,服务理念落后,工作意识还是以管为主,不符合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律。各社会体育组织和各体育协会覆盖全市200多个社区居委会和79个乡镇,但相当一部分组织、协会闲置,在公共体育服务工作中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量体育人力资源浪费。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少,大部分人享受不到公共体育服务所提供的专业化指导,以至于更多时间和精力以个人、好友或家庭为单位进行体育锻炼。

2.4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单一,效果差

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原因,人们在学生时代重文化轻体育思想严重,极大限制了人们从事体育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差、缺乏运动技能等使人们对公共体育服务多样化、专项化需求日益显著。体育社会组织、体育协会及体育指导机构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低是服务项目单一的主要原因。组织活动少,人员闲置,缺少体育专业指导的体育活动效果较差。

2.5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评价体系建立不完善

评价体系的缺失,不能客观的反映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人们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场馆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和开放程度、各组织和协会组织活动及指导、经费的投入等情况,不利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由体育局牵头组织的每年定期开展国民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服务,仅从体质方面进行的监测评价不全面,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且后期的跟进工作不到位。

3 江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对策

3.1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

政府职能转变是加快体育转变发展方式的前提,政府职能部门在管理权责、职能定位和管理方法上转变,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要改转变,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建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必须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整合各政府部门与当地各体育组织、协会,制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

1)确立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明确各部门、体育组织工作职责,在实施公共体育服务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政策、法规顺利实施。2)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明确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主体责任。提高政府投入可持续性,把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工作列入市年度财政预算,尤其对经费不足的乡、镇、村,提高政府财政支出比例。3)整合各部门、各体育组织、协会和体育指导机构资源。组织、培育社会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加强公共服务意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同时,制定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

3.2 推进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为本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本质决定场馆设施的建设必须以公共性、便利性及丰富性为主要特点。1)场馆设施规划以及建设要合理,资源分配均衡。在前期规划中一定要兼顾对农村场地设施的投资,充分把握各地方有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完善民俗体育设施。2)加大投资建设新的体育场馆设施的同时,充分整合已有资源,使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最大化。以娱乐、综合健身功能为特点的体育公园;以休闲、健身、旅游为一体的绿道以及各种广场、公园、体育场馆,充分利用其功能特点,满足人们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需求。3)加大机关、单位、学校以及企业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程度。政府应把机关单位、学校及企业体育场馆纳入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对其场馆设施的日常建设和维护提供政策、资金的支持,避免资源浪费,尤其在节假日向社会开放。4)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并给与政策支持。江门市滨江体育中心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的DBO模式,缓解了目前公共财政不足等问题。参考发达国家公共体育发展的运营模式,基础性公共体育设施由政府投资,覆盖高且免费。为满足人们多元化体育需求,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政府对其管理标准十分严格,收费较低;部分面向社会精英阶层。

3.3 打造体育活动知名品牌

打造体育活动品牌,利用知名品牌影响力扩大宣传,推动广大市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热情。继续实施“健康江门”体育行动计划和“体育惠民服务”等战略,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以绿道体育为主的“重走长征路,健康万里行”、“挑战十万步”、“绿道自行车比赛”、“百姓健康舞”等活动;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民俗体育活动,如 “荷塘纱龙”、“礼乐龙舟”、“开平泮村花灯”、“台山飘石”等活动,既传承当地民俗文化,又鼓励当地村民参与,极大丰富了江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系统内涵。

3.4 建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评价系统

建立评价系统要体现出公共体育服务的合理性、公共性和本地区的体育活动特色,使各地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均衡发展。评价系统的建立,为执行江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体化、指标化、定量化操作提供可能。

1)监测公众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系统规章制度的满意度,对政策法规的了解情况,对工作中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2)监测经费投入情况,如政府每年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经费支出情况、经费投入所占财政比例等。3)统计新增公共体育设施情况,机关、学校、企业的体育场馆对民众开放情况等。4)回访公众对政府部门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各体育组织、体育协会以及体育指导机构组织活动、专业指导等满意度。5)定期开展对城乡居民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监测公众体质状况。

4 小结

我国城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城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活动服务,它将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目标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共体育服务不能满足民众需求矛盾依然突出,亟需建立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

[1]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再讨论——基于功能主义的视角[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

[2]朱征宇.完善珠江三角洲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5).

[3]刘 玉.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报,2013(5).

[4]郇昌店.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框架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

[5]俞 琳,曹可强.国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体育学刊,2011(5).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
—— Taking Jiangm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U Xiaoxu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对三、四线城市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现状进行调查。如何解决资源利用率低、分配不均、经费投入不足且来源单一、服务项目单一,效果差等问题都是目前中小城市建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最大障碍。客观、公正、严谨的评价系统是政府工作研究的重点内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具体化、指标化、定量化操作是目标。

城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小城市

Thispaperusesmethods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expert interview,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and takes Jiangm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example to investigate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situation on three or four line city.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uneven distribution,insufficient funding and single source,single service project,bad effect are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to establish the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Objective,justice,strict evaluation system is important content of study after work,specific,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 indicators,quantitative operation is efforts the goal.

basic public sports city;service system;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G80-05

A

1003-983X(2015)05-0387-03

2015-02-02

广东省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JM2014C50)

杜晓旭(1979-),男,河南漯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研究与体育教育训练.

五邑大学体育部,广东江门529020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Wuyi University,Jiangmen Guangdong,529020

猜你喜欢
江门市绿道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阳光路上歌声扬
——广东省江门市老干部大学校歌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江门市氨氮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应用现状浅析
大白兔奶糖
数据挖掘在江门市社会保险基金数据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