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与政治:社会学视阈下体育电影的意识形态话语研究

2015-03-26 06:21左为东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肉体受众身体

左为东

身体与政治:社会学视阈下体育电影的意识形态话语研究

左为东

当代西方文论界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家和文化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认为:“美学是作为有关身体的语言而诞生的”[1]。所谓身体教育,简称体育,即通过人类身体的锻炼与运动,促成增强体质的教育。而体育电影,则是以电影语言来创造身体教育的美学形式。

古希腊的奥林匹亚将身体的力与美之哲学上升至敬神的崇拜,每一道物理的肌肉的线条,都可以作为诗的赞美篇朗诵,然而教义的宗旨是摒弃肉体苦难,意志就是胜利,身体之美乃是隐秘与禁忌。对此,人文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提出一个以身体为中心的概念,即 “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Body Consciousness),他认为没有什么比占统治地位的理性意识更无能的了,非物质的形而上的理性不可能把握专属于感觉领域的事物[2]。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也曾呼吁:“给我一个肉体吧,这是颠覆哲学的方法。肉体不再是思想与思想本身隔绝开来的障碍,不再是只有战胜它才能进行思想的障碍。恰恰相反,思想潜入而且必须潜入肉体才能达到思所未思的境界,也就是达到生命的境界——生命的范畴就是肉体的姿态,肉体的状况。[3]”体育电影的视觉存在,首先依赖从事体育运动因而符合“优美”或“崇高”等美学范畴的电影人物的身体形貌。体育运动员往往具有身体的物质天赋而且经过有计划的科学练习,身体可呈现超常人的健美特点与活跃气质,带着窥视心理的电影受众,一旦进入电影叙事情境,在相当程度上会受到电影人物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美学外观所吸引。

从理性主义的眼光来看,体育身体符号编码系统中的非意识形态化,是全人类的共识,本不应该被上层建筑的政治意识形态遮蔽与覆盖,它归属于文化、娱乐与实践体验领域。但百年体育电影,其严肃的体育竞技与主题倾向往往承载着沉重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就如德国军事哲学家冯·克劳斯威茨曾说,体育是另一种方式表现的政治实践,体育电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携带政治色彩。

因此,从社会政治学的角度讲,体育的兴衰似乎已成为一面旗帜,体育电影对物质实体身躯的描绘,是蕴含了个人、民族与国家的意志,已成为意识形态语言中具有能指意义的“符号”。体育电影以人类身体的审美构形和美学魅力为自然界面,既能表现人类坚忍顽强、奋勇拼搏、超越自我、追求梦想的励志主题,更重要的是能表述话语。体育电影以身体的审美意识,那种利用线条、色彩、灯光与构图共同塑造的影像语言,来阐述感性主义的政治意味。

1 电影意识形态话语分析

1.1 受众心理:身体的看的凝视快感与窥探欲

人类是视觉性动物,他们的“视觉是高度选择性的,它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4]。语言文字的出现曾一度弱化人类的视觉选择性,但这一切很快又被电影艺术打破。现代人类对由看而所得视觉快感的迷恋,足以证明劳拉·穆尔维“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5]”的身体体验。就如同西部电影、武侠电影与爱情电影由视觉目光所获得的充分满足感与快感相似,体育电影对“看”或许具有更强大的诱惑力与原始冲动力。

这种诱惑力与冲动力来源于人类本身的好奇欲与窥视欲——那种试图理解世界的欲望曾驱使人类对一切的未知进行探索。弗洛伊德把电影中对身体的窥视定义为“Scopophilia”,意为受众通过影像对人类肉体进行窥探,从而获得隐秘性快感的含义。戈达尔在其1963年的影片《轻蔑》的片头,也曾言“电影为人类的欲望提供了身体”,而体育电影更容易“伪装”成“看”的文本,这是因为“身体的教育”这项运动,更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展示长久以来被服装所遮蔽的完美肉体。

如果说其它电影类型对裸露的肉体还需遮遮掩掩,稍有不慎就会招致电影批评家与女权主义者的抨击,体育电影则是打着“运动”的旗号,将运动员(或者说是演员)的躯体与线条尽情展现。受众在银幕外一面以激动的心情观看比赛,心中充满对国家荣誉的追求与呐喊,潜意识里却将目光停留在电影人物青春、健康与朝气蓬勃的肉体之美上——这种肉体的完美不是能简单地由摄影、灯光与色彩构筑的,而是经过磨砺、强化训练与阳光曝晒过的,带有原始气息的、纯粹的美。受众面对那些沐浴过汗水,能征服血腥野兽的肉体,天然地有种替代心理,他们不仅利用窥视的欲望去品尝隐秘情感的获得,还将自身想象成为银幕的运动人物,肢体随之舒张,血液四处奔流,最终获得荣誉的胜利导致受众心理获得极大的替代性满足,也因此,体育电影更容易将“肉体之美”变为看的凝视快感与窥探欲。

空想主义诗人孙瑜在拍摄《体育皇后》(1934)时,选择了具有健康野性之美的演员黎莉莉来饰演乡下丫头林璎,影片开头林璎爬上高船展目远眺,以及训练场上白衣黑裤与健康肌肤,如此美景才能符合孙瑜对理想肉体之美的追求,同时既满足了男性目光对女性身体的窥视,亦满足了中国孱弱女性心理的替代性补偿。而谢晋的《女篮五号》(1957)与张暖忻的《沙鸥》(1981),片中女运动员修长笔直的躯体与健康活泼的体态,既是新中国精神面貌的象征,也隐喻了受众对自身肉体的期待——进一步为国家争光,退一步受万众仰慕的心态。西方体育电影对此更为直白与坦荡,《洛奇》(1976)的主演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原本就是美国银幕的美男子,他英俊如古希腊神祇的头颅与性感微卷短发,和他强健有力的体魄交相辉映,塑造的银幕运动英雄让人迷恋。《愤怒的公牛》(1980)里坏脾气的罗伯特·德尼罗是好莱坞硬汉,他为演出而专门训练而就的结实肌肉,结合了演员的精湛演技与运动员的阳刚之美。《火战车》(1981)中剑桥大学巍峨的教学建筑与学生修长挺拔的身躯相结合,完美阐释了科学理性与物质肉体相融合的特殊魅力。更不用提莱尼·瑞芬斯塔尔在《奥林匹亚》(1938)片头对古希腊神祇裸露身体的强烈褒赞。因此,体育电影对人类身体的表现,其本源是来自受众对自身肉体的期待,并投射至银幕看的凝视快感,这是身体之所以能为政治话语的一个基本条件,即对人肉体之美的追寻。

1.2 镜头语言:身体的功能性强化

如果说优秀运动员(演员)的肉体是本源、是基础,那么镜头语言则会将身体功能强化,变成有倾向性的情感表达。体育电影为了突出人类身体,不仅偏好如罗伯特·德尼罗、希尔斯维特·史泰龙这样身形健美的演员,还大量吸收各种空间艺术手法,如绘画、舞蹈、雕塑等,强调色彩与构图,利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突出身体所具有的匀称之美与和谐之美。

《奥林匹亚》(1938)既是一部纪录片又是一部政治片,诗意的电影语言超越了“真”而将处在古典美学核心的“人”推向了美的理想境界。瑞芬斯塔尔流畅地操纵镜头,掠过古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奥林匹亚,以推摇镜头仰拍华美的雕像,辅以庄重威严的德式交响乐,在高大健美的人体、发达的肌肉、流畅的线条和运动的展示过程中,让观众产生一种眩晕的陶醉感。因此,体育电影的镜头语言可谓点睛之笔。

一般而言,体育电影所用镜头不外乎,其一,升格与降格。快慢镜头的优势是将时间加速或者减速,以此让受众在时间的交替变化中窥见现实难以一见的情景,如 《愤怒的公牛》(1980)罗伯特·德尼罗被击偏的血肉模糊的脸,既能放大肉体因运动而受难的悲剧气质,又蕴含难以言喻的暴力之美。《小鞋子》(1997)与《马拉松》(2005)最后一场救赎式长跑,利用慢镜头所表达的躯体运动与腿部线条,充满了惊人的力量。其二,背景虚化。体育电影的某些片段为了体现仪式感,运动场景常以背景虚化的形式出现,单留下运动的健康肉体,如《洛奇》(1976)史泰龙饱满的肌肤被镀上一层金色光辉,犹如古希腊运动健将临世。《愤怒的公牛》(1980)里远方的虚空闪现镁光灯亮,以慢镜头衬托德尼罗黑白影像里具有砂砾般粗糙质感的肌肤,显得粗狂野性。其三,声画结合。体育运动画面有时也需要声音的渲染,如电影《沙鸥》(1981)女主角练球的画外音就是教练坚定威严的训话声,《小鞋子》(1997)阿里奔跑时脑海里响起妹妹希望能获得一双小鞋的委屈话语等,利用声音来解释画面,增添气氛等,都是体育电影对身体功能的强化。

而还有一些特别的电影,如《百万美元宝贝》(2004)还利用了主观视角、叠画、灯光设计、肩扛摄影与跟拍等各种方式,来展现体育电影的身体不同于其他电影类型的魅力。因此,不光是人类的视觉性具有选择性,摄影机的镜头同样具有选择性,它选择那些美的,为受众所喜好的肉体,选择那些能彰显电影情感和民族倾向的肉体,更选择那种所谓在“集体无意识中回望”的肉体之美和浓厚政治意味。

1.3 政治话语:身体的意识形态表达

当受众带着窥视心理,进入电影叙事想象框架的诱导,被人物富有感染力的外观所吸引时,情感最终与电影的主旨不谋而合。体育电影就像是狂欢节日庆典,它能通过电影角色身体的释放,来消除人们过多的能量,缓解紧张的社会情绪,这些都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主宰者所愿意看到的景象。

体育电影的身体成为中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表达,是有显而易见的差异的。中国主流电影从传统的儒家学说中走来,教化意味不言而喻,《体育皇后》(1934)裸露的大腿似乎将要成为一个喻示,即可以依靠物质实体的美来教化民众,但这一切马上被“左翼电影文化”与新中国的成立所遮蔽,中国体育电影的身体政治话语,是依靠运动员对身体的磨砺、拷问与反复锤炼来实现的,也即只有肉体的苦难与折磨才能拯救精神世界的缺失,而一旦精神确立被引导的方向,随之而来肉体也得以解放和重获新生。就如同《一个人的奥林匹亚》(2008),当刘长春消瘦苍白的身躯面对大海而立,身边却响起“自此起,你不再是你自己,而是代表国家”的声音时,他才算是真正崛起了。所以,中国体育电影的肉体之美,美在革命性、阶级性的耀眼光辉。

西方电影做的或许更隐蔽,因为它单就只呈现纯粹的物质肉体,并用各种电影语言将其升华为“美”的理念。如《火战车》(1981)所谓“君子之争”的高格调就是典型代表。西方体育电影将运动员(演员)肉体的训练或伤痛,化作悲剧色彩,比赛中的伤痛和挫折呈现仪式的美感,深深打动人心。电影《洛奇》(1976)之所以受人关注,是因为史泰龙强健的身体是个不可或缺的看点,这种富有朝气和力量的躯体正映射出美国文化的自豪感,代表美国人民蓬勃向上的朝气。所以,西方体育电影的肉体之美,美在超意志力,美在不可战胜无坚不摧的强大精神力。

如果说众多体育电影对政治的表达或许含糊其辞,那么监狱体育电影《最长的一码》(2005)则是完全正面呈现体育认识与政治信仰之间的关系;《胜利大逃亡》(1981)以盟军战俘组成的足球队挫败德国纳粹球队,完美阐释了何谓阿尔都塞的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6]。更重要的观点来自 《奥林匹亚》(1938)的内容与诸多镜头,瑞芬斯塔尔曾多次辩护“政治上的无知”,但影片多次对德国民族运动员的身体以及首脑希特勒威严的面部表情进行描绘,致使人们产生要以纳粹精神置换奥运精神的错觉,这既与纳粹操办奥运会有关,也与瑞芬斯塔尔潜意识的纳粹倾向有关。借电影展示德国战后和平崛起的景象,以掩盖其藐视、挑战、征服文明世界的野心,电影宣传作为政治宣传武器的态度昭然若揭。

2 结论

正是作为体育电影的身体能突破困境超越物质实体的限制,才能越发证明肉体与精神的合一而直达精神的胜利,直至国家的胜利。肉体的碰撞在快慢镜头、长焦镜头与特写镜头的渲染下所迸发的体育暴力美学,不仅消弭了社会意识积淀许久的种族观念、宗教观念或者是阶级观念、性别观念,从本质上表达了意识形态社会利用体育电影消弭社会矛盾鸿沟的创作理念。健美的躯体,是一道可口的飨宴,鲜花掌声与欢呼让受众将或窥探或欣赏的目光投注在光鲜的物质实体并忽视社会问题的询问,而这正是国家政治所乐于接受的——一个安乐祥和奋勇拼搏的美好世界。

[1]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何林军.身体的叙事逻辑[J].理论与创作,2007(1).

[3]乔安尼·恩特维斯特尔.时髦的身体[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53.

[4]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J].Screen,1975.

[6]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J].思想,1970(151).

Body and Politics: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Discourse Study of Ideology in Sports M ovies

ZUOWeidong

体育电影的视觉存在,首先是因体育运动符合“优美”或“崇高”等美学范畴,受众带着窥视心理,进入电影叙事想象框架的诱导,被人物富有感染力的外观所吸引,最终与电影的主旨不谋而合。肉体之美让受众将窥探与欣赏的目光投注在光鲜的物质实体并忽视社会问题的询问,而这正是国家政治所乐于接受的——一个安乐祥和奋勇拼搏的美好世界。

身体与政治;体育电影;意识形态话语

The visual presence of sports film existsmainly because sportsbelong to the“beautiful”or“sublime”or the similar aesthetic category.The audience with voyeurism is inducted into the film’s imaginary narrative framework and attracted by the appearance of contagious character,and accords with the theme of film ultimately.The beauty of the body will lead the audience to focus their prying and appreciating eyes on glossy material entity and ignore the inquiry about social problems,and this is exactly the country's politics are willing to accept-a serene and active world.

body and politics;sportsmovie;ideological discourse

G80-05

A

1003-983X(2015)05-0393-03

2015-03-1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4G406);黄冈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4019503)

左为东(1982-),男,山东日照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管理.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gang Hubei,438000

猜你喜欢
肉体受众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我的诗
珍妮·萨维尔
生 活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de身体
从肉体之欢到灵魂之爱——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三大里程碑
我们的身体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