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2015-03-27 10:22姜涛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政治

姜涛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姜涛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赖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员队伍。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繁重而复杂,辅导员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关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含义和表现入手,分析了辅导员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解决倦怠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涵盖了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既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存在波动的特殊群体学生;既要培养学生骨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要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发挥学生班集体的组织力量;既要督促学生学习,强化学风建设,又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另外辅导员还要承担来自学校和院系的其他各种工作,同时还背负着待遇低、职业规划遇瓶颈两座大山的压迫,辅导员成为易患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较长的人员。如果放任自流,不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指导,必定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同时也会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基于以上原因,高校必须重视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深入的研究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对职业倦怠进行适当干预,改善和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

1 职业倦怠的含义和表现

职业倦怠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用来描述助人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身心耗竭、疲惫不堪的状态,包括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1]

众多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作为特殊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成为易患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主要体现在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三个方面。

第一,情感衰竭。辅导员的情感衰竭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变化的过程。刚从事辅导员工作时,精力充沛,做事情积极主动,每天都会跟学生在一起,热心、耐心、细心的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出现懈怠,逐渐丧失工作热情,对于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第二,人格解体。由于工作内容繁杂,劳累,辅导员个体出现逃避社会交往倾向。包容心和容忍力下降,出现急躁、易怒等表现,对学生丧失耐心,处理学生问题简单粗暴。对于同事,感情淡漠,沟通、交流减少。

第三,成就感低落。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和工作经历的增加,以及来自学生的挑战和压力的加大,自己对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职业自豪感开始丧失。最重要的是辅导员的晋升发展空间有限,辅导员觉得前途黯淡。

2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引发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学校层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层面的原因,原因错综复杂,归纳起来可以从角色定位的冲突与模糊、工作压力大、社会认同低和考核机制不完善的方面进行探析。

2.1角色定位的冲突与模糊

角色冲突是指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不合适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辅导员是一个多角色组合的岗位。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需要频繁的转换角色,在管理和教育学生时,辅导员是老师,要严肃认真,保持权威性;在同学生谈心时,辅导员是他们的师长和朋友;在同行面前,大家既是同事朋友,又是竞争对手。正是这种频繁转换的角色,常常会使辅导员的内心处于不确定、紧张和矛盾的状态,导致辅导员陷入角色冲突。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辅导员身陷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真正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更谈不上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学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模糊,辅导员承担着班级管理、安全教育、党团建设、心理咨询、社团指导等大量事务性工作。同时学校对辅导员管理混乱,形成“多头管理”,导致了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和角色超载,使得辅导员不明晰自身的工作职责却负担沉重,责任巨大。[2]随着时间的流逝,辅导员对待工作逐渐出现倦怠现象。

2.2工作压力大

安全问题是高等学校的首要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成为主体,都在父母和祖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虽然在年龄上已是成年人,但是从心理上来说,很多大学生没有“断奶”,自理能力差、自律意识不强,在学业、感情、社会交往和就业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很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给辅导员造成很大压力。虽然学校、学院领导是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但辅导员是第一直接责任人。[3]很多高校要求辅导员手机24小时开机,一旦接到反映突发问题的电话,辅导员都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处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这是辅导员的真实写照。长期的压力得不到释放,必然引起辅导员情绪的衰竭。

2.3个人自身原因

关于辅导员倦怠的自身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思想准备不足。很多人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之前,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内容和困难程度认识不足。当从事辅导员工作后,发现跟自己想象的有很大的差距,致使自己开展的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容易产生挫折感和低自我价值感。[4]第二,家庭琐事影响。到了一定年龄,辅导员开始逐渐面对恋爱、婚姻、子女教育等问题,都会使得辅导员产生挫折感,牵扯了很多工作精力,如果这些挫折感不能有效化解,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2.4发展空间狭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由于辅导员从事繁忙复杂的学生工作,疲于应付各类日常事务管理,导致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去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很少撰写学术论文。在职称评定时,所使用的申请条件和专业教师一致,缺乏独立的辅导员职称评定体系,辅导员没有专业教师有竞争力。发展空间狭窄,自我价值难以体现,成就感降低。

2.5考核机制不完善

现行的针对的辅导员的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合理科学,所做工作难以衡量,有时学生偶然遇到一个意外事故就一票否决了全年工作乃至终身工作,造成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心理障碍。另外,一些管理理念也给辅导员带来困惑和迷惘。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学生观指引下,辅导员在繁重的工作负担过程中,除了热情服务外,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激怒学生,有辅导员坦言“在学校里,似乎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做辅导员的地位反而是最低的。我现在都不敢随便说话了,甚至有些时候还要刻意讨好学生。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戴着镣铐跳舞了。”在这样的评价制度下,辅导员对工作产生不可控制感和无助感,出现情绪不稳自然就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5]

3 预防和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危害极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的形成,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质量的提升。关注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1科学定位辅导员角色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从规定可以分析出,辅导员的角色很明显,有三点内容。第一,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主要工作是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品质,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引导他们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辅导员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辅导员是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直接参与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辅导员要贯彻学校、学院的部署,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学生认真学习,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文化艺术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又在学习、就业、生活和感情等方面给大学生排忧解难,塑造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第三,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责任与贡献、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等一系列人生问题,必然会产生困惑、矛盾、焦虑与不适应。辅导员以老师和朋友身份,结合自身的经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学生缓解或者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健康顺利成长。[6]另外,高校也要厘清各个职能部门和辅导员的关系,切实减轻压在辅导员身上的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真正有时间有精力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去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3.2建立辅导员心理咨询制度

现在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都可以去找心理咨询老师寻求帮助。纵观各大高校,很少有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室或者心理咨询中心。鉴于此,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辅导员心理咨询场所,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辅导员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学校也要定期的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心理干预,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和发展。[7]高校可以同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定期开展讲座,为辅导员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同时选拔部分辅导员参加正规培训,考取心理咨询师等级证书,一方面,经过系统的培训,辅导员掌握了心理学知识,可以自我调节、干预,缓解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实学校的心理咨询师队伍,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建立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人才保障。

3.3增强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发挥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关键是要着力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8]第一,辅导员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强化自己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认识到自己是教育、管理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中坚力量,不断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第二,学校要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辅导员对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辅导员“爱岗乐岗善岗”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辅导员自觉把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动力和要求,增强职业认同感。第三,学校要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和收入水平,落实辅导员特殊津贴制度,改善辅导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真正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威望和地位,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到辅导员岗位工作,提升在岗辅导员的职业自豪感、效能感和工作热情。[9]

3.4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设计或者职业指导课程,并且课程多由辅导员讲解,但是辅导员自身却缺乏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其整个职业学习的全过程。第一,高校要开展针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高校要落实好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请学生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为辅导员举办讲座,还可以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组织辅导员外出交流学习,校内也要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各类学工交流会,请工作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给大家讲解党团工作技巧、班级建设管理、学生干部的培训与选拔、就业工作的推进等内容。第三,鼓励辅导员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申请课题和开展学术研究时,为辅导员提供指导和经费支持。第四,贯彻落实《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规定,拓宽辅导员发展空间。在辅导员职务晋升方面,要把辅导员纳入学校人才储备库,优先选拔任用优秀的辅导员担任各部门领导职务。在辅导员职称评定方面,要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建立单独的辅导员职称评聘体系,实行岗位单列、序列单列和评审单列,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

3.5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

对于辅导员的考核是指考核主体以辅导员工作目标为导向,以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为依据,采用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对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测量和评定的过程。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杂,琐碎,并且会因为时间、地点、环境和工作对象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表现出多因、多维和动态性的特点,因此对辅导员的考核也必须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层次的,并且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目的也要根据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也要根据不同辅导员的气质、特点,以及其所负责学生的层次进行考核,不能一刀切。

[1]王云.基层工商干部职业倦怠成因与应对策略的思考[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e6f5dd0100mkno. html,2010-12-16/2015-3-15.

[2]林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根源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2(31):224.

[3]童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对策初探[J].科技视界,2013(1):92.

[4]郭严俊,蔡蓉,赵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11(5):161.

[5]杨瑾,季宜敬.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分析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173.

[6]刘伊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18-20.

[7]王新涛,秦天堂,姜文娅.困惑与突破——基于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思考和探讨[J].世纪桥,2012(9):104.

[8]杨学斌.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23.

[9]朱红.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D].保定:河北大学,2011.18.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job burnout

JIANGTao
(College ofEngineering,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China 150030)

Counselors are the backbone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re the organizers,perpetrators and mentors in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Under the new situation,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college students depends on the construction ofhigh-qualitystudent counselors.B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arduous and complex,so counselors become the high-risk populations of job burnout.Concerning the college counselors'job burnout has a great significant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counselors,creating a health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growth.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meaning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unselors'job burnout,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discusses the solutions tosolve the problem.

universitycounselors;job burnout;causes;solutions

10.3969/j.issn.2095-7661.2015.02.025】

G641

A

2095-7661(2015)02-0084-04

2015-04-27

姜涛(1982-),男,山东日照人,东北农业大学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辅导员政治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