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

2015-04-07 21:15郭廷荣
水利技术监督 2015年6期
关键词:引黄灌区节水型宁夏

郭廷荣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水务局,宁夏固原756000)

浅议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

郭廷荣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水务局,宁夏固原756000)

通过总结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健全水资源节约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引入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加快实施宁夏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大工业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投资和政策的扶持力度的建议。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

D OI:10.3969/j.i s s n.1008_1305.2015.06.009

1 水资源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西北内陆,黄河上中游,地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处于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包围之中,属严重缺水地区,主要依靠过境黄河水。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来水持续偏枯,水资源短缺形势加剧,给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带来严峻挑战。

宁夏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289m m,蒸发量1250m m。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的资源量1.5亿m3,加上国家分配的可耗用黄河水40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1.50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672m3,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3。北部引黄灌区当地水资源总量3.69亿m3,中部干旱区2.14亿m3,南部山区5.8亿m3。引黄灌区灌溉便利,用水总量占全区的90%以上。中部干旱区干旱少雨,人均占有当地可利用水量仅51m3。

宁夏按自然地理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北部引黄灌区面积占25%,灌排条件好;中部干旱区面积占42%,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现象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南部山区面积占33%,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北部引黄灌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属于黄土高原和荒漠化草原,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

2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经验

宁夏水资源总量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是全国水资源最为缺乏的省(区)之一,同时存在着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宁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通过全社会5年的努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2.1 国家支持是宁夏创建节水型社会的重要保证

宁夏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视察指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跟踪督办,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2006年5月,水利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对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及试点工作有关意见的函》,2008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2010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等文件都为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持续加大对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金的支持力度,有效保障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实施。

另外,水利部与中国水科院共同成立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先后完成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制度设计与专题研究》等3个专题,《宁夏水资源综合规划》、《宁夏黄河水权转换总体规划》等9个专题报告,节水规划编制走在黄河流域各省区乃至全国的前列,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中组部、团中央选派博士服务团成员,由水利部专家来宁挂职,共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2.2 实施水权转换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实现区域水资源在生态、生产、生活领域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全区黄河可耗用水量既定的情况下,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基本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宁夏通过分配初始水权、实施水权转换,转变现有水资源利用格局,将农业节约的水量有偿转换给工业,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益、高效率方向转移,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反哺农业,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2.3 强化用水管理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水资源总量有限而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单靠开源或调水,在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执行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实行各市县地表水用水总量、地下水可开采总量、排污总量和取水户取水总量“四个总量”控制,实现全区水资源供需总体平衡;必须大力调整用水结构,坚持以水定发展、定规模、定结构,综合运用市场调节等手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引导水向高效益流,向改善民生流,坚持水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调整同步实施,理顺各方面关系,切实做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真正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战略性和社会性需求。

2.4 实施综合措施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方法

节水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靠单一的行政手段是难以推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全社会在生产和消费上的用水高效,提高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坚持农业、工业、城市等各业节水并举,法律、行政、经济、工程、技术、宣传等综合措施齐抓,从各个方面着手,形成节水整体效益,从而有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2.5 强化公众节水意识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不竭动力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是要动员全社会、每个人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养成文明用水方式,并通过综合节水措施把节水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努力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必须强调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大力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形成节水光荣的社会风尚,建设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大家才能主动配合实施并努力倡导节水行动,实现节水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

3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存在的问题

3.1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干旱加剧,全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协调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压力不断加大。

3.2 农业节水改造投入严重不足

宁夏引黄灌区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特大型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进展。由于节水改造投入严重不足,用水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既造成水资源浪费,又导致节水型社会建设缺乏基础保障。

3.3 节水型社会建设缺少专项投资

从节水型社会建设内容来看,多属于公益性项目,以社会效益为主。但目前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国家层面上没有专项资金。宁夏属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投资有限,造成节水技术的推广、节水设备的应用、水资源管理的能力建设以及一些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资金严重缺乏。

3.4 价格杠杆调节水平不高

从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来看,宁夏的水价与水资源费标准仍处于偏低水平,与供水成本严重背离,价格配置资源、促进节约用水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领域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4 建议

4.1 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宁夏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估算总投资93.18亿元,到2012年灌区农业节水2.1亿m3,到2020年节水约7亿m3,每年需要投资5亿元以上。建议国家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国家国民经济财政预算,明确各级政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责任主体和投资主体,合理划分事权,使节水型社会有资金保障。

4.2 从国家战略层面把节水型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与实际效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建立健全水资源节约行政首长负责制,着力强化政府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导作用。

4.3 加快实施宁夏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宁夏引黄灌区现有灌溉面积715万亩,灌区G D P和农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区的83%和67%,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商品粮基地。青铜峡、固海扬水灌区是全国434个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区之一,均已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规划》,沙坡头南北干渠及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10月正式批复。建议国家进一步增加宁夏灌区节水改造年度投资额度,推进宁夏节水型示范省区建设。

4.4 加大工业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投资和政策的扶持力度

建议国家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节能减排的措施到位,促使工业企业节水实现新突破。加大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投资力度,充分利用非常规水源和减少水环境污染

T V 21

B

1008_1305(2015)06_0022_03

郭廷荣(1974年—),女,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引黄灌区节水型宁夏
赵口引黄灌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宁夏
节水型抽水马桶
宁夏煤电博弈
丁庄引黄灌区存在问题及建设必要性
宁夏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引黄灌区泥沙调控对策研究——以尊村灌区为例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