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2015-04-23 03:40任丽婵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教学活动

● 裴 云 任丽婵

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把培养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实践教学就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迅速推进了实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但是仔细地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后发现,高等教育界对于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认识清楚,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偏差。因此,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本体性研究仍然非常必要。

一、实践教学的本质特征

(一)实践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参与理论教学之外的具体社会生活

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而是指参与理论教学本身之外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与所学专业对应的社会生活。如果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是指所有的实践,那么就无法区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的学者就依据哲学中实践的一般定义,认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一切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都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所以理论教学也是实践教学,称为理论实践教学。[1]这显然是将哲学领域的实践概念简单地套用到教育领域中,是对实践教学的错误理解,对于实践教学理论的发展没有积极意义。

实践教学中的社会生活不是抽象的社会生活,而是具体的社会生活。理论学习中也有社会生活,如举例子、做应用题、案例教学,但那是抽象的社会生活。实践教学中的社会生活必须是具体的,可以直接触摸的。

实践教学中的社会生活不一定是真实的社会生活,也可以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例如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社会生活,用计算机软件虚拟的社会生活,在实验室中简化了的社会生活。

实践教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而不是旁观。参与有深浅之分,但是必须置身其中。实地观摩是最浅的参与,但是学生也置身其中,受到了现场的影响,并且可能影响现场。所以,观看有关社会生活的音像资料并不是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直接经验,或者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教学形态,以获得直接经验或者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而理论教学是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这里的经验当然是广义的经验,既包括知识,也包括能力和态度。

实践教学这个词早已有之,从中国知网中查到早在1957年就有文献使用了这个词,[2]1975年就有以实践教学为题的文献,[3]但是并没有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概念。1985年出版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中没有实践教学这个词条。有学者考证,官方提出实践教学概念的开端是1982年3月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师范专科学校教学工作座谈会》的《纪要》中出现了“实践环节”一词,1983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订职工高等工业专科学校教学计划的暂行规定》中提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4]之所以提出、命名、重视实践教学,就是源于对直接经验的重视,而实践教学是获得直接经验的主要途径。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认识来源的分类,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不可以划等号。在理论教学中也可以获得直接经验,因为理论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但是其主要目的显然是获得间接经验。反过来说,实践教学的过程也离不开间接经验,但是其主要目的显然是获得直接经验或者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这两组概念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实践教学的定义辨析

根据以上分析,对实践教学定义为:在学校的引导下,学生以获得直接经验或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参与理论教学之外的具体社会生活的教学活动。由于人们从来没有对实践教学的本质特征做出清晰地论述,所以过去对于实践教学的定义也很少有准确的,而是出现了很多偏颇的定义。下面对一些典型的定义进行辨析。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获得技能

较早对实践教学作出的定义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堂的、实验室的、工厂的独立实践活动,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5]这种解释中有三个观点值得注意,一是实践教学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二是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之后,三是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获得技能。这些观点很有代表性,得到很多后来学者的认同,如有学者将实践教学的特征概括为培养能力,[6]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7]但是这三个观点都是片面的。首先,学生自主的实践学习活动也是实践教学,而不是必须教师指导;其次,获得知识和态度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并不只是技能;再次,实践教学并非必须在理论教学之后,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之前。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获得感性认识

被广为引用的实践教学定义是《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中的说法:实践教学是指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多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艺,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通常在实验室、实习场所等一定的职业活动情景下进行,作业是按专业或工种的需要设计的。[8]这是对常见实践教学形式和功能的描述,并没有包含实践教学的所有形式和功能,所以是片面的。特别是其中认为“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是片面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教学形态的分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层次的分类,不能划等号,因为无论任何教学都要从感性认识开始,达到理性认识才算完成。虽然理论本身是理性认识,而不是感性认识,但是对理论的学习也要从感性认识开始。而实践教学如果不能达到理性认识,就没有完成主要任务。这两组概念的正确关系应该如右图所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也不能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划等号。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都既包含感性认识又包含理性认识。

(三)实践教学是实际操作

还有一种流传较广的实践教学的定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9]其中基本技能的实际操作,概括了多数实践教学的表面特征,但这并不能包含所有实践教学,例如实地观摩;而且含义也不明确,很难界定,例如文科学生做几道思考题是不是实际操作?写作一篇论文是不是实际操作?另外,实践教学也不仅仅培养基本技能,还培养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特殊能力。

(四)实践教学包括习题课、讨论课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把实践教学解释为: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所进行的参观、实习、习题课、讨论课、设计等教学环节。[10]从形式上看,这只是对实践教学的常见形式进行了描述,并非对实践教学的科学定义。从内容上看,把习题课、讨论课作为实践教学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教学形式的主要目的还是获得间接经验,而不是直接经验,也不是与具体社会生活的接触。

(五)实践教学不是教学活动

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不是教学活动,也不是教学形式,而是教学理念。[11]这显然有失偏颇,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当然包含着多种教学理念,但也包含着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该学者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定义为“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实际上也是描述了多数实践教学的多种表面特征,并没有揭示本质特征。

三、实践教学的外延

由于对实践教学的内涵认识模糊,以往对于实践教学外延的认识也存在很多问题。根据以上对实践教学内涵的分析,对实践教学的外延重新认识如下。

(一)从教学的范围看,包括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外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采取课程形式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这里的课程,是狭义的课程,显性课程,不包括隐性课程。根据实践教学在其中的地位,课程可以分为两类:理论(实践)课程和实践(理论)课程。前者是指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后者是指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课程。课内实践的内容主要是技能训练,常常采取实验、情景模拟等形式,多数在虚拟的环境中以练习的方式进行。

课外实践是指以课外(校内)活动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有些可以称为隐性课程,形式丰富多样。

校外实践是指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一般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进行,但是也可能是在校外的培训机构中进行虚拟练习。

(二)从教学的专业看,包括本专业实践、多专业实践、通用实践

本专业实践是指针对本专业特有的教学内容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机械专业的机械设计、中文专业的小说创作。

多专业实践是指多个相关专业都适用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数学建模、文科的写作比赛等。

通用实践是指所有专业都适用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

(三)从教学的内容看,包括技能训练、科技创新、生涯规划、组织服务、实习见习、社会体验

技能训练是指以获得特定的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多数是专业的,但也可能是非专业的。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实践教学活动。

科技创新是指以获得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性实践教学活动,既包括科学创新活动,也包括技术创新活动。这是目前实践教学发展的重点。

生涯规划是指以促进个人生涯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一般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创业计划等具体形式,也包括真实的创业活动。这也是目前实践教学发展的重点。

组织服务是指担任校内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以获得组织和服务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担任干部、临时参与组织活动、固定担任服务人员等等。多数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不明显,但是对于未来发展有明显的价值。

实习见习是指以获得专业素质为主要目的、在校外真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其中专业实习是指集中的、长期的、深入的活动,见习是指分散、短期、肤浅的活动。

社会体验是指没有专业性、以获得一般社会经验为主要目的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如与专业无关的参观考察、参与社会活动、打工等等。

(四)从教学的形式看,包括实验、情景模拟、课题研究、项目设计、角色尝试、实地考察

实验是适用于理工科的专业性实践教学活动,也是目前最常见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在实验室中或实验室外进行,也可以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

情景模拟是指用学生角色扮演或计算机软件来模拟社会生活情景的方式进行的专业性实践教学活动,也称为文科实验。主要适用于文科专业,也可以用于理工科专业。这是目前迫切需要发展的实践教学活动。

课题研究是指围绕特定研究课题进行科学创新的专业性实践教学活动。

项目设计是指围绕特定工作任务进行技术研究的专业性实践教学活动。以往理工专业和艺术专业比较注重这类活动,但实际上文科专业,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文科专业也应该大力举办这类活动。

角色尝试是指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担任一定任务的实践教学活动。角色尝试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常见的有志愿服务、实习、打工、创业等。

实地考察是指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进行观摩考察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实地考察可能是专业性的社会调查,也可能是非专业的参观考察,但不包括休闲娱乐性的旅游观光。

(五)从教学的组织看,包括学校集体、学生社团、校外团体、教师个人、学生个人

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学校集体,也可以是学生社团和校外团体,还可以是教师个人、学生个人。过去主要是学校集体组织,但是资源、形式和数量都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应该大力引导学生社团和校外团体,以及教师个人和学生个人,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和积极性,组织更多形式和数量的实践教学,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六)从教学的深度看,包括观摩、练习、比赛

观摩就是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观察、思考,以了解相关事物。这是参与程度最浅,但是也最方便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

练习就是对特定项目进行多次尝试,以提升自身素质。这是参与程度比较深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了大多数实践教学形式。

比赛泛指各类具有竞争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科技创新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演讲竞赛、发表论文等。因为具有竞争性,所以一般相对于同类内容的练习来说参与程度深得多,因此成为激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七)从教学的环境看,包括真实实践、虚拟实践

真实实践是指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因为其具有真实性,所以培养的素质比较全面和真实,但是往往需要较多的条件,很难经常进行,但是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也应该努力开展。

虚拟实践是指用实验设备、角色扮演或计算机软件等手段模仿社会生活的实践教学活动。虽然不够真实,但是往往需要的条件较低,可以经常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直接经验可以通过虚拟实践获得,从而大大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

时至今日,实践教学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弱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只有科学认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建立完整、协调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正确地选择重点、建设特色,才能使全体大学生得到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奠定国家发展的人才基础。

[1]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

[2]刘芝明.在全国声乐教学会议上的总结报告[J].人民音乐,1957.(3).

[3]王天德.从《农机构造与机构》的实践教学谈学科领域里的教育革命[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75,(3).

[4]宁国庆.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回顾与思考[D].喀什师范学院,2013.

[5]北京无线电学校.建立具有中专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J].高教战线,1983,(5).

[6]张成武,王道坤.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基本形式[J].现代企业管理,2009,(10).

[7]赖志群.高等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3.

[8]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412.

[9]刘长江,马传普,王广忠.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4).

[10]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537.

[11]张晋.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继续教育研究,2009,(8).

猜你喜欢
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成功创业就业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权衡比较
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活动的经验本质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哲学解读
数学教学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科技馆展厅内探究式教育活动初探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