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2015-05-04 06:58周兰兰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活性实践性创造性

周兰兰

【摘 要】新一轮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多年,它体现出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新的理念、新的目标和新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适应小学数学创新的变换方向来落实“三维”目标。新课程下的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积极创设优质的新课堂。

【关键词】趣味性 实践性 创造性 生活性 魅力性

新一轮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多年,它体现出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新的理念、新的目标和新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生成理想的课堂?我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感到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力求做到趣味盎然、注重实践、发挥创新、体验生活,并彰显魅力。

一、趣味性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颖的设计、巧妙的构思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则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多种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和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如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我让学生当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如在“做风车”的有趣活动中,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一个风车的图形变换:长方形或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风车转起来时)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寓趣味于枯燥,学生能体会到图形的不同变换和拼组。

二、实践性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例子,结合实例亲自动手操作,如实验、测量、调查等,体验鲜活生动的事实说明学习数学是多么有趣、有意义。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让学生准备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四种长度的吸管。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三根吸管围成三角形,并记录每次操作的具体情况。通过围拼,可以看出长度是4、5、10厘米的吸管和长度是4、6、10厘米的吸管围不成三角形。原因在于其中的两根吸管太短了,或者是与一根长的吸管重合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能围成三角形的任意两根吸管的长度之和必须要大于第三根吸管的长度。因此他们总结出“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实践证明,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能很好解决数学上的很多问题。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总是感到有些困难。通过“小小商店”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带着“纸币”到自己需要的“柜台”中“购物”。学生在交易商品时,通过购物、找钱等活动轻松学会并掌握元角分的换算知识,买卖时学生还出现讨价还价等现象,这也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创造性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教材,丰富教材,放大教材。在课堂上,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四十分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将教材设计成网络教学,让学生上机操作,自主学习并获得知识。并且通过智力抢答游戏等,让学生自己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再通过身体变换运动的游戏让学生懂得平移和旋转,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四、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就会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理论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其中“有价值的数学”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联系的,并对他们有吸引力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必须学好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黑板报前(版面有科学天地、艺术园地等),让他们感受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魅力性

数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和体验数学的美很重要。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是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感受到学习成功后的美和欢乐。如教学《找规律》时,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上网浏览,感受规律图形的实用、美观,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查找一些生动的富有意义的实物图片,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春夏秋冬等,不仅丰富了课本上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次的数学美、几何美的德育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引着数学课堂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新理念,把握新方法,探索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性实践性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