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旅游与文化高度融合

2015-05-14 11:57吴曦
中国西部 2015年13期
关键词:芦山县芦山旅游局

文/吴曦

“4·20”芦山大地震对芦山市及周边区县造成了强烈的破坏,震中所在地芦山,受地震影响最为严重,芦山县旅游业在此次地震中遭受重创,旅游业直接损失总额为250870万元人民币,芦山旅游面对着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旅游业灾后重建的双重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就抗震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围绕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时任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芦山调研时指出:“旅游业应该成为芦山震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希望旅游业也能为芦山震区的恢复振兴发挥应有的作用。”

芦山县旅游业如何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作用?芦山县旅游如何快速恢复重建与发展?芦山旅游发展方式该如何转变?这些问题成为了芦山旅游业灾后重建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西部》记者专访了芦山县旅游局相关人士。

《中国西部》:芦山县旅游业如何处理旅游业未来发展与当前灾后重建的关系?

芦山县旅游局:依托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芦山旅游规划涵盖了“一廊两极、三区多点”,涵盖了芦山县从南到北的主要景点、景区以及乡村旅游线路。总计15亿元的灾后重建资金,约有3亿多被用于灾后重建旅游专项,现在实际到位2.8亿元。

现阶段,在飞仙关打造的茶马古道,以及该区域内交通林业的建设,为该区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奠定了设施基础。另外,还有在老县城最南端打造的汉姜古城,在县城内建设的根雕艺术城以及大川古镇、龙门场镇、青龙场镇、白伙新村等乡村旅游。芦山县乡村旅游,以场镇为核心,背靠龙门景区,发展潜力巨大。

“4·20”地震后,国家领导人对芦山灾后重建作出重要批示,出台了《四川芦山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芦山旅游业发展结合《总规》中对芦山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先行区战略定位,出台了《芦山县灾后重建恢复旅游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规》)。在《总规》和《专规》的指导下, 芦山旅游从项目争取到项目立项,再到项目建设,都在重建办领导下开展。

《中国西部》:请问《专规》里有哪些内容与灾后重建相关?

芦山县旅游局:《专规》针对景区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灾后重建内容被纳入《总规》和其他的部门规划中。旅游上的灾后重建依托景区特质,完善景区设施,打造全县旅游接待网络,规划在 2016年打造3个以上国家4A级景区;积极动员和整合灾后重建新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争取创建省级旅游示范乡镇或国家3A级以上景区,带动灾后乡村旅游发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在有其他资金进入的旅游新村建设中,旅游部门主要负责完善旅游设施建设指导,比如厕所、停车场、乘车咨询点、村组导视系统,并参与建设重要旅游节点。

《中国西部》:我们知道,国家在《总规》中对芦山灾后重建给予了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等作为未来灾区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产业。围绕这个战略定位,芦山旅游发展有哪些具体项目?现在的建设情况如何?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芦山县旅游局:我们依据现有的天赋资源结构,点状开发旅游吸引项目,包括根雕(雕刻)艺术城、汉姜古城、龙门溶洞、围塔、飞仙关、大川镇度假区等项目。

飞仙关作为入藏第一关,同时是茶马官道的一个重要展示点,是芦山与川西大环线的主要交互地带,也是芦山的牵引区,是引导游客进入芦山的主要形象窗口。把飞仙关旅游区打造成吸引旅游者短暂停留以及进入芦山的重要区域是我们的目标。

龙门—围塔旅游区是芦山自然、文化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地貌组合最多样性的地区,充分体现了芦山自然与文化的优势。龙门景区内有迄今为止发现的亚洲最长溶洞,洞穴深度约200公里,已探明100公里,开发20多公里,现阶段对外开放的有10多公里。龙门景区旁边的围塔漏斗是世界最大的漏斗,南北长5公里,东西长2公里多。在“4·20”地震中,一山之隔的龙门受灾严重,而围塔漏斗的受灾情况非常轻微,几乎没有什么损伤。

大川河旅游区依托大川河,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主,起伏的山地适宜开展徒步、滑雪、草地运动等多种户外活动,乡村避暑度假目的地是其未来发展方向。

在芦山县城内重点打造乌木根雕城,并在未来将其扩充为“雕刻艺术城”,这既是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丰富地方文化旅游产品种类。

在老县城南端改造提升古城区,塑造全国独一无二的汉羌古城。

芦山县规划2013—2016年,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通过三年的恢复重建,全面提升芦山的道路交通体系,积极融入成都都市圈,打造成都后花园,使芦山旅游经济指标基本达到震前水平;创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实现芦山县由旅游过境地向区域旅游目的地转变;促进芦山县灾后“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初步建成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示范区,总体上形成“一廊两极、三区多点”的总体布局。

《中国西部》:芦山县如何做到生态融合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芦山县旅游局: 芦山以及周边28个区县是国家生态融合发展试验区,芦山森林覆盖率达到65%,北边森林覆盖率更高,而且现在还在发展,这是生态发展的基础。习总书记到这边来视察时,赞叹芦山好山好水好风光。芦山县建县2400多年,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9000多件,馆藏之丰富,在县级博物馆中是罕见的,历史考古中发掘出的文化脉络——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再到现代——很清晰,这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以旅游为纽带,把二者结合,这是生态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

文化建设方面,有已建成的芦山县博物馆,以及现阶段正在兴建的中国根雕艺术城和汉姜古城。中国根雕艺术城是一个依托芦山独具特色的乌木根雕产业建设的文化城,融文化与旅游为一体,既是一个产业园,又是一个景区,因为它是按照国家4A级景区的标准来建设的。汉姜古城则完全体现了芦山丰富的东汉文化和三国文化特色,是未来芦山老县城最南端发展的一个规划。芦山是蜀国大将姜维的封地,姜维死后葬在芦山金顶阁,故芦山一直被称为姜城。芦山县旅游局曾与姜维故里天水在菜花节上有过合作,两边往来密切,想在三国文化旅游方面作深入发掘。汉姜古城的建设一方面是做好灾民安置、灾后重建的工作,一方面是打造文化旅游开发和建设。

《中国西部》:在旅游业的灾后重建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集中在哪些方面?

芦山县旅游局:困难还是有很多,一方面是自身人手不够,智力支持稍嫌不足,虽得到省市和国家旅游局的强力支持,并聘请了专业管理团队指导建设,但由于自身能力有局限,因此工作开展还是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是建设资金,因为灾后资金是经过详细规划、仔细论证的,所以现有资金主要投放在完善全县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上,后期旅游发展和景区打造还要依托社会资金来支持,还需要招商引资,需要社会资金进入。市场繁荣不能缺少社会资金的投入,而这才是旅游产业能长期繁荣发展的一个基础。

为了招商引资,一方面,县上制定了许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仅吸引资金用于旅游发展,而且还有农林工方面全方位吸引资本流入;另一方面,在省、市旅游局的支持下,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招商推荐活动,利用省上、成都市和对口援建城市德阳市的招商平台进行招商。作为一个偏远的小县,有了这些以前不具备的条件,芦山现在的招商道路更为宽广。

《中国西部》:我们知道灾后重建的机制创新是芦山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特色,这一点在芦山旅游业的建设过程中有哪些体现?具有哪些作用?怎样引导群众在灾后重建中发挥积极性,并给予专业指导,把生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建设理念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中?

芦山县旅游局:芦山旅游依托灾后重建,使用中央产业发展资金、旅游专项资金以及根据灾后重建乡村旅游扶持办法,鼓励涉旅企业进行标准化重建,发展芦山旅游产业。就芦山本地农户和涉旅企业来说,整体上处在一个盲目发展阶段,没有方向,没有标准,缺少方法,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我们通过产业扶持的办法来引导企业进行星级农家乐创建,比如特色产品购物点、乡村酒店等,按照创建等级,给予一定资金扶持,让有实力的涉旅企业知道努力的方向,使乡村旅游基本能够满足旅游接待的要求。芦山属于旅游发展后进地区,现阶段发展的乡村旅游有很大的盲目性,这也是现在要大力扶持,不能像过去那样放任自流的原因。芦山旅游部门发展芦山乡村旅游需要借鉴外面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参照国家和省上制定的乡村旅游品牌标准,指导大家怎么干。利用灾后旅游重建专项资金,芦山旅游部门聘请专业机构设计和建设乡村旅游导视系统,以及专业的规划机构来指导灾后群众的乡村旅游规划,比如龙门乡的白伙新村就得到了国家规划设计院的帮助。旅游建设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景区创建是阶段性目标,产业扶持是长期性的,在现有灾后重建资金用完之后,县财政还将针对乡村旅游拿出资金做产业扶持。这将是长期性的,10年,20年,乃至30年,这将是很多届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另外,国家级景区的创建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也将对乡村旅游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中国西部》:怎样以旅游为灾后重建的先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芦山县旅游局:在我们打造的所有景区中,只有龙门洞景区采用收费模式,其他景区都是开放式的。我们想以景区带动周边乡镇的发展,这边许多景区邻近村民居住的地方,只有景区发展了才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比如,大川河景区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现在有在建和兴建的农家乐30多家,这些农家乐主要依托大川河,而现在大川河并没有开发,基础设施薄弱。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每年都能吸引数万游客到杨开村,到了夏天基本上每个农家乐和乡村酒店都客满,这说明大川河旅游资源具有优质的特性。

销售门票并不是开发景区的目的,发展旅游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旅游资源整合,以及景区开发来实现招商引资,从而带来较大税收收入以及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投入到旅游的资金,如果运作得好,一块钱能敲动十块钱的收益,这种收益不仅使政府税收增加,更可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责任编辑/吴曦 设计/赵清)

猜你喜欢
芦山县芦山旅游局
芦山县: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和根治欠薪宣传工作
袋鼠玩“自拍”走红
雅安芦山震后区域农旅融合与发展策略
新奥尔良会展旅游局正式更名为新奥尔良旅游局
开展感恩教育 引导群众奔康奋进
“清新福建号”列车开入泉城济南
春回芦山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芦山地震道路损毁快速评估
芦山7.0级地震芦山县老城区房屋建筑震害特征与因素研究
芦山7.0级地震前川滇地区中等地震密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