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双融合及双色分离探针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 融合基因及11q23/MLL 基因重排

2015-05-16 11:35李庆华文瑞婷蔡静怡张宇明杨志刚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广东湛江524001
吉林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双色重排核型

梁 亮,王 巍,李庆华,文瑞婷,蔡静怡,张宇明,杨志刚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广东 湛江 524001)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的双色双融合探针和双色分离探针因其简便、精确性、稳定性高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识别恶性血液病的变异基因及异常核型[1-2]。BCR-ABL 融合基因和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MLL)与白血病分型、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已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2010 ~2013 年间笔者应用双色双融合BCR-ABL 探针、双色分离11q23/MLL 探针对105 例初诊成人ALL 患者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选择2010 年1 月~2013 年9 月我院收治的初诊成人ALL 患者105 例,其中男68 例,女37 例,年龄最小14 岁,最大85 岁。对照组:同期10 例确诊为缺铁性贫血患者,其中男3 例,女7 例,年龄16 ~78 岁,中位年龄38.7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1.2 试剂与探针:试剂:0.075 mol/LKCl,3∶1 甲醇/冰醋酸固定液,2×SSC 溶液,70%、85%、100%乙醇,0.3%NP-40/0.4×SSC,0.1NP-40/2×SSC,4,6-二脒基-2 苯基吲哚(DAPI)Ⅱ,杂交缓冲液。FISH 探针:BCR-ABL 探针选用双色双融合探针,MLL 探针选用双色分离探针(均为英国Cyctocell 公司产品)。其中BCR 探针长约112 Mb,为光谱绿色标记,ABL探针长约650 kb,为光谱橘红色标记。MLL 探针长约255 kb,22q11.2 为光谱橘红色标记,9q34 为光谱绿色标记。

1.3 iFISH 检测步骤:取治疗前骨髓标本1.0 ~2.0 ml 加秋水仙素制备染色体标本,参考探针试剂说明书进行制片、探针准备、加入探针、变性、杂交、洗涤、复染等步骤,最后将杂交玻片置于型荧光显微镜下,选用DAPI/FITC/Rhodamine 滤光片组下观察检测。MLL 基因重排正常信号显示2 个融合的黄色信号,典型异常信号为1 红1 绿1 黄或2 红2 绿;BCR-ABL 融合基因正常信号显示2 红2 绿,典型异常信号为1 红1 绿2 黄的融合信号。每例至少分析200 个细胞,用FISH 软件采集图像。

1.4 iFISH 阈值界定:每份样本分析200 个细胞,计算出显示异常信号的细胞数、百分比的平均值及标准差,阈值定义为平均值+3 倍标准差,即阈值=平均值+3×标准差。本研究将阳性细胞率>5.0%定义为MLL 基因重排和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

1.5 染色体核型分析: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采用短期培养法,采用R 显带技术,按国际细胞遗传学命名标准(ISCN2009)进行核型分析,每例核型分析数至少20 个分裂相。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所有患者都进行了FISH 检测BCR-ABL 融合基因及MLL 基因重排,其中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患者20 例,占19.0%(20/105),男性女性患者各10 例,平均年龄43.2 岁。白细胞总数>100×109/L 6 例(30%),30 ~100×109/L 8 例(40%),<10×109/L 2 例(10%),外周血白细胞中位数为105.4×109/L。经FAB 及免疫分型确诊B-ALL 16 例,B/My-ALL 4 例。MLL基因重排阳性患者5 例,占4.8%(5/105),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8.2 岁,外周血白细胞中位数为180.2×109/L。经FAB 及免疫分型确诊B-ALL 4 例,B/My-ALL 1 例。

2.2 iFISH 检测结果: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荧光信号为50%~98%,MLL 基因重排阳性荧光信号为64 ~95%(iFISH检测结果,见图1 ~4)。

图1 阳性图像

图2 阴性图像

图3 阳性图像

图4 阴性图像

2.3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和MLL基因重排阳性患者中有23 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如下:无分裂相6 例(26.1%),正常核型7 例(30.4%),单纯t(9;22)核型2 例,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3 例;11q23/MLL 基因重排染色体核型3 例;其他异常核型2 例。

2.4 疗效:25 例患者中有16 例接受了诱导缓解化疗,9 例放弃治疗。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为50%(6/12),2 例诱导缓解未达CR 的患者予伊马替尼单药治疗,1 例在1 个月后死亡,1 例3 个月后获完全缓解,缓解6 个月后复发死亡,生存期为12 个月;仅有2 例患者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取得血液学及分子遗传学完全缓解,其中1 例行Auto-PBSCT 后继续予伊马替尼维持治疗,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16 个月。4 例MLL 基因重排阳性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但3 例在缓解后2 ~12 个月复发死亡。

3 讨论

目前常用于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方法主要有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RT-PCR 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iFISH技术可检测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且不受分裂相限制,可分析大量间期细胞(通常观察200 ~400 个细胞),其灵敏度较高、精确性较好,可弥补传统染色体显带技术的不足。本研究23 例BCR-ABL 融合基因及MLL 重排基因阳性患者核型结果中仅检测出Ph 染色体5 例,11q23 基因重排染色体3 例,检出率仅有34.8%(8/23)。而无分裂相6 例,核型正常、未检测到异常7 例,其他异常核型2 例,该部分病例应用iFISH 技术检测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13 例(BCR-ABL 阳性信号50%~98%),MLL 重排基因阳性2 例(MLL 基因重排阳性信号56%~95%)。由此可见,iFISH 技术的失败率较低,稳定性较高,应用iFISH 技术能确定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未能发现的隐匿性核型,提高Ph 染色体及11q23 基因重排染色体的检出率。

进一步追踪分析疾病缓解状态发现,1 例患者首疗程化疗达骨髓完全缓解时iFISH 复查MLL 基因重排阳性细胞比例为12%,2 个月后即出现复发,MLL 基因重排阳性细胞比例再次增高为80%,而首疗程取得血液学及分子遗传学缓解患者,其持续缓解期为12 个月。治疗后同时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BCR/ABL 融合基因患者有4 例,其中2 例经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后达血液学及分子遗传学完全缓解,而仅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1 例患者(FISH 检测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信号仍有57%)选择伊马替尼单药治疗,经伊马替尼单药治疗3 个月后复查骨髓虽然达到完全缓解,iFISH 检测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信号5%,9 个月后iFISH 检测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信号96%,骨髓提示复发。从上述动态iFISH 检测数据可以看到,iFISH 技术不仅较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更为灵敏,还可对治疗过程中白血病阳性克隆细胞进行定量分析,较好地评估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及缓解质量,有助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应用双色双融合及双色分离iFISH 探针可以有效地检测出BCR-ABL 融合基因和MLL 基因重排,对ALL危险度分层、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 Primo D,T abernero MD,Ras illo A,et al.Patterns of BCR/ABL gene rearrangements by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in BCR/ABL + leukemias:incidence and underlying Genetic abnormalities[J].Leukemia,2003,17(6):1124.

[2] 郭 搏,达万明,韩晓萍等.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 L 基因重排[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0) :902.

猜你喜欢
双色重排核型
大学有机化学中的重排反应及其归纳教学实践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简析《双色丰收南瓜》的壶艺韵味
重排滤波器的实现结构*
汽车大灯灯罩双色注射模设计
EGFR突变和EML4-ALK重排双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汽车格栅双色注射模具设计
基于像素重排比对的灰度图彩色化算法研究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