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制“鼎足鼓腹直口紫砂笔筒”赏析

2015-05-24 03:00曾启富
江苏陶瓷 2015年5期
关键词:顾景舟墨梅笔筒

曾启富

(云南 674300)

紫砂工艺以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推崇,现以一款顾景舟制“鼎足鼓腹直口紫砂笔筒”(见图1)简述紫砂工艺的魅力所在。

顾景舟制 “鼎足鼓腹直口紫砂笔筒”整体高13cm,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圆柱筒形,中间饰一条宽1cm左右的三线束腰带,把各个部分紧密地融为一体,使其在形体变化过渡中显得协调而不繁杂,恰到好处;下部为鼎形,鼎在古代作为一种庄重、肃穆、敬畏之重要礼器,出现在特殊场所,代表了和平、文明、发展、昌盛。鼎足鼓腹饱满圆润,浑圆不塌,三只瑞兽乳足平稳直立,其庄重之态油然而生,整体上下比例适宜,别开生面,超凡脱俗,匠心独具。该笔筒包浆浓厚,紫砂质细不腻,色丽而不浮,细察其上银光点点,珠粒隐隐,恰如古人所言:“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

笔筒上部圆柱面壁的一侧雕刻了一树横斜绽放的墨梅,刻画的刀笔干脆利落,梅枝舒展弯曲自然,梅花芯蕾绽放,好似释放出一股股浓郁的清香,正如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现出了顾景舟大师和众多文人墨客一样,都希望把自己高尚的情操永留于世。细细品味赏析笔筒上的“墨梅图”,它还给人们留下和传递了许多作者时代背景及作者内心深处鲜为人知的感情变化。

北宋政治家、改革家、诗人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同样,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诗句所要表达的意境,恐怕也再适合不过顾景舟此时的内心感受。顾景舟一生坎坷,战争、疾病使他饱受磨砺,此作品创作于“一五”规划前期时,笔筒上的落款“时在癸已年夏月”正是一九五三年,说明该作品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家国历经战争洗礼,山河凋敝,百废待兴,此时经过诸多磨难的墨梅无疑最贴近这位大师的内心感受。

同样咏物言志,激励人生奋发向上《警世贤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顾景舟17岁学艺,二十年来对自己的技艺要求颇高,宁精勿滥的刻苦磨炼恰如笔筒上刻画的这树横斜绽放的墨梅,借物言志,蕴含了他坚信“梅花已开,离春已不远”的内心思想。

笔筒另一面“茶亦醉人”四个大字,刻写刚劲,运刀提划一气呵成、清晰明快,一看便知出自书法、篆刻行家之手,可谓一字值千金。深思“茶亦醉人”其中深刻寓意和运刀提划的精湛技艺,堪称此笔筒之双绝。

顾景舟从小接触到更多的莫过于与茶有关的壶,自学艺开始,一直就是潜心钻研壶,各式各样的壶都赏析过、制作过,式样翻新百出都与茶相连。一千多年以来,饮茶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饮茶当作好比“仙子洞天福地,香海莲邦”享乐之极。紫砂壶创始自金沙寺僧、供春、时大彬立标志形象,进而以标志为基础进行品牌营销与媒体宣传,循序渐进地完成品牌塑造。唯有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品牌效应,提升品牌形象,形成品牌价值,成为行业翘楚。

图1 顾景舟制“鼎足鼓腹直口紫砂笔筒”

[1]杨国新,孙秀霞.标志设计[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谢燕淞.标志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赵洁,马旭东.企业形象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何星亮.图腾与中国文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顾景舟墨梅笔筒
顾景舟偷懒
自制笔筒
“鼠来宝”笔筒
贺泽海作品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做一只怪魚笔筒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顾景舟的无款壶
《王冕 墨梅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