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必以正”浅议

2015-05-25 14:01周兴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育家教者讲授

周兴春

孟子在《离娄》上篇提出了一个“教者必以正”的命题。我认为这个提法银正确也很重要。弄清这个问题,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求说,是十分有益的。

古代教育家都很注重“教者必以正”。《学记》篇强调教者正才能正人,认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者不正,是不可能对学生做好“长善、救失”教育工作的。苟子也认为教者正的作用是巨大的,他说:“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荀子·修身》)在他看来,教师的道德品格、知识才能等“师法”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和一生行为非常重要的方面。韩愈则进一步指出,作为对人的教育,不但教师要正,而且长辈亲友等人都要正,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学正、做正。他说:“左右前后皆正人也,欲其身之不正,鸟可得邪”(《爱直赠李君房别》)。韩愈这里谈到的教育环境问题很值得重视,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致德成才的重要方面。

纵览古代教育家关于“教者必以正”的言论,我认为它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要求教者必须自身正,孔子就强调无论为官还是为师,都必须自身要正,为人师表。他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孟子也强调自身正,他说:“正己而物正”(《孟子·尽心》上)。为什么教师必须做到自身正呢?除了自身不正,难以正人外,还存在一个失去榜样和感化力的问题。对此,唐朝柳宗元曾说到:“失其师表而莫有所矜式(榜样,可效仿之处)”(《与太学诸生喜诣阚留旧城司业书》)。这就是说,作为教师自身不正,不为人师表就失去了榜样的作用。另外,只有自己品行端正,德高望重,才能感化学生,使学生敬服你学习你。如孟子所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更为重要的是,自身正才能做到当逆流浊浪涌来时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能分清是非,耿守已正。这正如汉朝陆贾所说的一样,“正其行而不荀合于世”(《新语·辨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光辉的榜样,才能使学生由衷地敬佩你。

其次强调的是教者必须讲授正确的义理和知识,即所讲授的内容要正确.古今中外都有一些所谓教师有意无意,或被迫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错误知识和陈腐思想,诱导学生走上歧途的事例。孔子特别反对这种做法,认为这是误人子弟,以谬害世。他主张必须向学生讲授正确的义理和知识,使学生明白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一名讲求仁义礼智信的教人君子。为此,他精心编写教材,不辞辛苦地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努力实践。他以“文、行、忠、信”教育学生,并要求学生“思无邪”,正因为孔子教育的正确,他的学生不少成为圣贤君子,力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孟子也教育学生,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王守仁十分重视教人以正的原则,他指出,使学生“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传习录》中)。王夫之也有“善教人者,示以至善以亟正其志”(《张子正蒙注>卷六)之说。我国古代教育家认为必须向受教育者讲授正确的义理和知识的思想是十分宝贵的。

再次强调教者必须有正确的教学讲授方式、方法,正确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手段。因此,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孔子就很讲究教学方法。他所采取的启发式、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等教学方法都被后世教育工作者所采用。盂子也十分重视教学方法。他在谈到因材施教时指出:“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对才德很好的学生要及时指导点化);有成德者(对德行较高的,加以熏陶,使之成为德行崇高的完人):有达财(材)者(对才能较强的,要善为指教开通,使之成为才能通达的人);有答问者(对一般学生又可答其所问,以排其所难,解其所惑);有私淑艾者(对不能及门受业的学生,要用辅导的方式,使其“闻道以善其身”,自学成材)。此五者,君子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由此可以看出,孟子因材施教可谓细致、精微矣。总之,孟子认为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教学方法,去“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教学方式、方法的正确与否,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对此,不可忽视。

最后强调教者必须仪表,举止要正。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举止端庄文雅,教学姿式生动活泼,具有诱人的魅力。孔子就十分讲究仪表,举止美正和有礼节。他说:“文质彬彬,可以为君子”(《论语·雍也》)。他无论外出,还是在家待客以及讲学都衣服整洁,举止端庄;犹“如见大宾”(《论语·颜渊》)。因而,他的弟子称赞他“温、良、恭、俭、让”。孟子特别强调教师的气质美。他认为人必须威峻豪迈,堂堂正正,有一股“塞于天地之间”,压倒一切邪恶的“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阳刚之美。孟子自己就十分注重这方面的修养(《孟子·公孙丑上》)。扬雄认为圣人君子不但要内质美,也要外衷美。他说:“或问圣人表里。曰:威仪文辞,表也;德行忠信,里也”(《法言·重黎》)。要做到表里统一,“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华实副(符)则礼”(《法言·修身》)。欧阳修在谈到修身问题时也指出必须注意仪表美,说“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左氏辩》)由此可见,古代教育家是十分重视仪表举止的肃美威正的。的确,作为教师必须重视这一方面的修养,做到内心正和外表正的统一,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良好的个人生活作风而树立好的榜样。

总之,古代教育家所讲的“教者必以正”,就是要求教师做到心志正,讲授内容正,教学方法正、仪表举止正。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心志正,行义授理。对此,《吕氏春秋·劝学》讲:“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这祥做了,教师自己才会被学生及社会尊重,“理胜义立则位尊矣”。今天我们社会主义人民教师更要重视“教者必以正”这条原则,努力加强自身的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修养,搞好教学,为人师表。

(选自《道德与文明》)

猜你喜欢
教育家教者讲授
教育家与儿童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教育家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