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28 10:53张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运用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张燕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优化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在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教师要“自己会用”

首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其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转而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了,教师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迎接21世纪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挑战。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让教师参加一些培训,请一些专家等来做讲座或通过教师自学等途径来他们自身的素质。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交互性特点,它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既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又能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还为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以便于教师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呈现给学生直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探究欲望与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二、教师要“学以致用”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①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②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③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④小张和小李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张先行一段路程后,小李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⑤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向相反的方向前进。⑥小张和小李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相遇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2)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这样的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双向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

(3)善用交互,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例如多媒体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在让学生做选择填空时,若学生拖动目标所到的位置不正确,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三、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用”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比如上面的一些例子就用得恰到好处,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从而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总之,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运用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