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良儿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2015-05-28 10:53邢亚欣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邢亚欣

【摘 要】本文意在探讨学习不良儿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应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06名10—15岁的学生进行测查,对学习优秀学生(简称优秀生)和学习不良学生(简称不良生)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学生父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与学习成绩有高相关;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与学习成绩有高相关。由此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关键词】学习不良;学习不良儿童;父母教养方式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如何为每一名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学校里,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平时看起来并不比其他同学笨,可他们的学习成绩特别差,怎么也学不好功课。这类情况就属于“学习不良”,学习不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不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狭义的学习不良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文的学习不良概念就是狭义的涵义。

家庭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基地。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使儿童学业失败、品德错误和行为异常。儿童青少年学业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和家庭资源、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在学生的成长中,智力发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发现,儿童的智商不仅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将直接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和心理健康。

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是从父母的教养方式这一角度来进行研究的。结果提示,父亲、母亲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与文献结果是一致的。通过本研究还可以观察到学习成绩优秀组的学生父母的因子I(情感温暖、理解)得分均高于学习不良学生组,且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应提倡这种教养方式。当子女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父母应多从子女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能感到父母的鼓励与安慰;面临困难时,使其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另外本文结果显示,学习不良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中惩罚严厉的因子得分高于成绩优秀组学生,说明对于学习不良的学生,许多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多为埋怨、放弃、不管不问或严厉惩罚的态度,这是非常错误的。这样做的话,这些学习不良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易提高,而且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于这类学生应采取的教养方式及干预原则为:父母应与教师密切联系,绝不可对其放任自流,密切注意该学生的情感反应,经常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在学习内容的制订过程中,宜先了解其已经达到的水平,推断其学习脱节之处,然后再制订计划。布置作业时应将较难的作业和较易的作业交叉进行。随时检查其对第一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并以此作为调节进度的依据。

在探究儿童学习不良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时,我们必须还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只重视父母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单向研究,而没有探讨研究儿童已有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是如何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父母与儿童的关系是辩证的,他们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儿童的行为或个性特征反过来也会引起父母新的行为。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已成为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二是有的研究虽然注重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但又局限于此,而没有探讨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三是没有考虑到儿童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怎样理解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外部动因,儿童在心理上是如何认知它、理解它,这种认知和理解又是如何影响了儿童社会化的发展,这都是应该探讨的实际问题。

西方人大都注重子女独立性的培养,而中国父母则更多地把子女视为自己的私有物和附属品,对子女有更多的操纵、控制和惩罚行为。随着中国独生子女化,家长对子女的过度保护倾向也更加突出。但是,中国父母对子女又总是望子成龙的,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对子女的要求也就越发严格和苟刻,对子女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也往往加以拒绝和否认。这种过高的要求和过度保护的矛盾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无所适从,也会影响到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中国的家长应该适当改变他们传统的教育方式。

研究表明,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心理环境等因素与儿童的学习不良现象关系密切。学习不良对儿童自身是痛苦的,同时对教师和家长来说也是一个“顽症”。这种现象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实施,制约教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但是学习不良并不是不可逆转的,因为学习不良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只是由于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个体的不良“配置”结构,从而导致其认知、社会性发展的长期落后,成为需要特殊教育和帮助的一类学生。只要能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结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他们同样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因此,本研究的成果,对于干预、矫治和转化学习不良儿童,促进其心理正常发展,并为这种发展提供心理科学依据,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父母教养方式
大学生自卑感在社交焦虑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潜在剖面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化不足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幼儿气质活动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实证研究
儿童精神分裂症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探究
初中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国内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展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