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和构建“真诚”的中国话语

2015-05-30 10:48韩震
对外传播 2015年7期
关键词:真诚话语世界

韩震

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不仅迫切需要把中国这个有丰富文化资源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转变成为具有强劲文化创新能力的现代化的文化强国,而且还要创造性地提升我们的文化传播能力。我们必须认真寻找和创新对外传播、对外表达中国立场和中国声音的话语方式,提升对外传播文化的能力。

一、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自己

创新对外文化传播,必须基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发展现实,提炼出贴切描述中国道路、反映中国力量、表达中国精神的中国话语。有自己独立的话语体系是参与话语对话的前提。在开展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相互合作中,我们必须有自己自觉而清晰的中国文化的表达,有我们自己作为主体的“前理解结构”。以“贴切我们想法的话”对话“他们”,而不是用“贴切他们想法的话”去对话“他们”。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宝库中,有丰富而深邃的哲学和伦理思想,有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形态,有生生不息的民间文化,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提炼新时代话语的前提资源。

文化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成活动的现象。要贴切我们的文化,就必须反映我们的现实社会和生活。表达中国文化的话语方式,必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的话语必须依靠作为“中国力量”的人民。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因此表达中国文化的话语也应该是反映创造中国奇迹历史进程的“中国话语”。任何话语都不是天生就具有普遍的世界影响力,西方所谓“普世的话语”本质上也是地方性知识的表达,其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是他们建构话语霸权的结果。我们已经过多地消费别人的话语,这容易让我们失去自主话语表达者的地位。一代代中国人都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但却在自己的梦境中拼接了别人花园中的景色。现在,我们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就需要我们说出自己的话语,这样才能成为自主自觉的文化创造者。

二、以生活话语打动“他者”心扉

创新对外文化传播必须立足反映人民生活和经久不衰的这种传统,提炼出能够打动“他者”心扉的人间生活话语。要让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价值和功能获得最广泛的理解,就必须回到作为文化基础的生活世界本身。一回到这些问题当中,大家就有了最基础也最具有共性的话语领域,人民的生活既充满差异、多样性和创造力,又容易相互同情甚至产生共鸣。话语的生活基础可以防止话语模式化和僵化,政治是生活的集中体现,当政治话语反映人民生活的时候,不同文化之间就更容易相互理解。

因此,要学会通过生活和日常的叙事,学会用人民群众的语言和人民群众亲身经历的这种故事来描述,让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梦想,通过鲜活的生活叙事和行动故事显现其理念的光辉和理想的力量,从而打开世界人民的心扉。

三、找寻话语原创的基础和动力

创新对外传播也必须跟上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步伐,要适时提出具有原创性和时代特征的话语议题。设置了什么议题就决定了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比如,当欧美提出“人权高于主权”时,就使批评这种观点的人在逻辑上站在了弱势地位,就是说必须作为辩护者的弱者地位来批评对方,实际上就比别人矮了半截了。我们提出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相待的话题,“和平共处”“和而不同”,如果这种议题成为一个主流议题,大国的霸权就需要为自己的霸道而辩解。

原创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创恰恰是依靠正本清源才能独辟蹊径,使创新的活水源远流长。民族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就是在其历史传统中,离开民族传统,我们就失去了创造力的源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民族文化的“再青春化”,既然中国过去曾经是有影响力的一个国家,也就是说,我们的国家现在同样也可以重新获得她的影响力。因此讲述中国文化、中国话语,也应该在传统中创新。比如和谐价值观,就可以利用古代“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话语,重新审议现代治理问题。“和而不同”这种思想,恰恰是一种相互尊重的话语,这容易得到世界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话语的原创动力,也是基于实践和生活本体,离开实践和生活本身就没有真正的创造,只有通过坚守实践和生活的恒长之道,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才能实现有生命力的表达。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和生活的创建与创新中寻找话题和话语原创的基础和动力。原创性的话语生命力还基于其是否面向未来,如果没有面向未来的视角就不能有创新。原创性话题,就是这种面向未来创新的表达力。话题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但是话题也会促进社会的变化,话题与社会是相互塑造的关系。我们需要设置有利于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话题,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掌握议题设置权和话语权,我们不能只是话语追随者,要成为自主的话语讨论参与者。自主的话语参与者,必须有设置话题和掌握话语标准的能力。

四、表达具有世界意义的话语

创新对外传播也必须对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锤炼出让世界能够理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话语。如果说西方的话语是霸权话语的话,其本质就是要用自己的话语消灭并替代其他话语,那么中国的话语则属于“和谐话语”,其实质是建立各种话语系统之间和而不同、相互融通、相互交流的关系。西方话语自诩是普世的,总想用各种方式甚至用武力碾平不平坦的道路;中国话语是中国的,但中国话语不是要取代其他的话语,而是作为众多话语方式中的一种。

主张构建协和万邦、和谐世界的中国文化,并不是要与其他文化对立。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从经济的互惠性质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而且作为第二大进口市场,仍然具有广阔前景。另外,近十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呈指数增长,直接惠及对象国的发展和就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对外投资国,对外投资额超过了对外引入额,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即中国上升的窗口期,讲述中国文化的话语要讲清中国发展对世界发展有利的道理,要讲清楚世界能够理解并且从中感到鼓舞的话语。

自古以来中国有“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解,因此中国梦与全人类的未来应该是契合的,中国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而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发展是朝向理想社会的,而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全世界人民自由公正合作和谐的社会。因此,表达中国梦的中国话语,不仅是中国的话语,也应该是表达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话语。这种话语不仅是民族的,而且应该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我们不应该在说中国特色的时候,忘掉这种特色也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五、用外语讲述中国话语

创新对外文化传播,也必须重视用外语讲述中国话语、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即使在纯粹的话语形式层面,我们也应该注意话语的交互理解的可能性。与外国人讲话,表达我们的利益追求和看法,我们就不能自说自话,要使用外国人能够理解的说法或话语。讲述中国文化,不仅要讲中国话语,而且要讲能够打动世界的中国话语;不仅要学会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我们还要学会用外国语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不仅要用英语、法语、日语、德语等发达国家的语言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还要学会用亚非拉各发展中国家的语言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就需要掌握用外语讲中国话语的本事。不是说用外语讲就不是中国话语了,用外语讲好中国话语,能够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正像新自由主义的话语翻译成汉语,仍然是西方话语。用其他语言贴切而恰当地讲述中国文化,依然是中国话语。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角色,而且国家利益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质,我们必须学会用各种语言表达我们的话语和利益。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我们语言的界限就是我们世界的界限。也可以说,我们话语的局限就是我们思维方式的局限。要创新话语体系,就必须转变或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的突破需要思维方式的突破。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树立大传播观,跳出内外有别的传播模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寻找和构建真诚而贴切地表达中国人民的希望与期盼的话语,并让这种话语表达与世界人民的希望与期盼相契合,为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系作者在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的演讲,有删节)

猜你喜欢
真诚话语世界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忏悔之于周朴园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