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域下网络研修社区的实践路径

2015-05-30 10:48汪媛媛
河南教育·高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媒体融合

汪媛媛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攀升,网络研修社区的发展愈加完善。在我国,网络研修社区主要服务于在职教师的培训。基于网络的学习具有方便快捷、交互合作、内容丰富和途径多样四大优点。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为契机,未来网络研修社区的发展应着重解决操作界面简单易学、专家团队动态引领、研修内容紧贴实际和绩效评估简洁高效四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研修社区;媒体融合;实践路径

一、引言

2001年,我国启用了“教师教育”的概念,从此我国逐渐将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发展纳入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网络研修社区是指以网络为基础进行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专业学习活动。在国外,网络研修社区主要解决教师的职前培养问题。在我国,为满足在职教师培训的需要,特别是“国培计划”的持续实施,网络研修社区主要服务于在职教师的培训。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网络研修社区也逐渐渗透在校大学生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将实现“开发网络学习课程”以及“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攀升,网络研修社区的发展会愈加完善。2015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为契机,创新网络研修社区涵盖的内容和形式,推动网络研修社区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网络学习的特点

1.方便快捷

与线下学习相比,互联网信息实时更新,信息量巨大,使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成本低。有60%的网民愿意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分享。有80.5%的网民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各级各类信息,其中70.3%的网民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与工作、学习相关的信息。人们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服务平台更新知识观念,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网络研修平台的兴起,旨在发挥高校专家和一线名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有效整合相关领域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学员参与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效用。

2.交互合作

互联网构建了一种虚拟的生存环境。人们可以不受身份、地位、种族等因素的影响而畅所欲言,同时也可以不受国家、地域的限制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在公共聊天室、QQ群或是研修社区,同一时间所有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自由加入讨论组进行研讨,无需顾及人数、场地等问题,也可结合自身实际自行选择何时退出。基于互联网的社会性交往与合作相对便捷、简单,但同时不能忽视网络安全。

3.内容丰富

互联网上有海量资讯。人们通过使用搜索引擎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迅速获取相关资讯的链接。在传统学习中,人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期刊、报刊或向权威人士请教获得相关信息。这些方式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较高,且获得的信息量易受多重因素影响。传统学习付出多、回报少,但获得的信息相对系统。相对而言,网络学习获得的信息数量巨大,但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有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而无法获得核心资讯。虽然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各有利弊,但互联网极为丰富的内容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4.途径多样

人们基于网络的学习途径可有多种选择。例如,人们可以使用普通网站,也可以使用QQ、微博、微信,同样可以使用专业网站、研修社区等。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政府和一些民营企业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公益或盈利的形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行业的人们建立了一大批教育性网站。

三、网络研修社区的实践路径

1.操作界面简单易学

互联网的高普及率和网络学习的明显优势为未来网络研修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网络研修社区是未来在线培训的趋势,但目前还未成主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部分研修教师不会使用。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的主要群体是年龄介于10—39岁的网民,其中20—29岁的网民占比为31.5%,而这一年龄阶段的网民即是常被人们称为“数字原生代”“数字土著”的“80后”“90后”人群。相反的是,网络研修社区的对象包含了大量的“60后”“70后”。“60后”“70后”的网络应用技术并非十分娴熟,有的甚至是一窍不通。另一方面,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数量达1.78亿。调查显示,非网民不愿意上网的首要原因是不懂电脑/网络。因而,网络研修社区在设计时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强力保障,但其与用户的交互界面应设计越简单越好,防止因用户感觉操作困难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和研修效果。网络研修社区在各个板块的操作步骤、资料上传和作业提交程序方面应删繁就简。2014年5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表明,截至2013年12月,农村网民使用手机的比例已达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如果网络研修社区可以多种终端(比如手机媒体)操作,将会极大提高农村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积极性。

2.专家团队动态引领

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因此专家团队可以由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一线名师组成。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在教育政策、教育理念、师资培训、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都会千差万别,知名学者和一线名师对宏观和微观教育问题也会存在不同的视角。网络研修社区可以整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各家观点,分享一线名师的教学经验,以期支撑和引领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查表明,最受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欢迎的是一线名师,其次才是知名专家。因此,网络研修社区应适当考虑一线名师在专家团队中所占的比例。专家团队不能数年一成不变,应根据研修进度和研修教师需求热点的转换进行动态调整,也可根据国家或是地方教育改革和人才储备的需要进行预见性调整。

3.研修内容紧贴实际

网络研修社区应从研修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研修内容。参加过研修的教师认为研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过于强调知识的专业化和理论性,缺少与专家直接沟通的机会和培训后缺乏跟踪指导。网络研修社区可在其主页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直接收集研修教师的需求;也可安排专人或委托调查公司到各级各类学校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详尽掌握某一区域教师的实际需求。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目前共同关注的有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与运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只有扎实做好前期调研,才能设计出符合研修教师需要的研修内容。另外,研修教师比较关注“短、平、快”的研修内容,容易忽视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之类的内容。因而,研修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不仅要关注研修教师当前需要,还要具有前瞻性。

4.绩效评估简洁高效

网络研修社区通过案例反思、教学设计、教研论文、课件作品、课题研究、学习心得、研修计划和研修总结等多种形式对研修教师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阻碍在职教师参加培训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难以抽出时间。因而,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应考虑研修教师的时间成本。尽量用较短的时间对研修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研修教师最喜欢的考核方式是课堂讨论参与率,最不喜欢的考核方式是结业考试。相应地,在设计研修绩效评估指标的时候,网络研修社区要适当考虑研修教师的偏好,用核心指标考核研修教师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月.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4,(5).

[2]杨卉,王陆,张敏霞.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设计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

责编:晓 成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媒体融合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