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面向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

2015-05-30 03:20张望喜段连蕊胡小惠方志廖莎
大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校企合作

张望喜 段连蕊 胡小惠 方志 廖莎

[摘 要]实践教学改革可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部分难题。校企合作研究现状说明以教改促进和实现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具有必要性。通过面向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调整了基本的知识结构、框架,改善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影响了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了教学结果评价模式;打破了旧式课程体系,优化发展了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关键词]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 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23-02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改变,使高校教育思想产生了变化,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形成的且已习以为常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中国传统教育,寻求一种更加注重分析判断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更加强调归纳式而不是传统演绎式的培养模式。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适应现代高等院校发展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一、以教学改革促进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目前校企合作中出现企业目标和学校目标不同步,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学生人数及层次不相适应,资金、师资缺乏等问题。[1]高职及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进展艰难,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状况。胡玲琳指出,我国校企合作还存在观念意识陈旧、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技术市场不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校企合作的发展。曹志勇等在阐述校企合作实践经验时提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减少了较多的理论课程教学,需要大幅度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围绕核心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对于专业教育,这种调整的益处不言而喻。

实践教学改革可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部分难题。首先可解决专业技术要求方面的问题,就土木工程专业来说,设计院类单位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类画图制图软件和常用结构分析计算软件;施工类单位则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对实际工作中应用到各类测量测绘仪器做到学以致用;房地产类单位往往优先选择专业知识扎实,组织协调能力突出的毕业生。其次,由于学期限制,校企合作往往以牺牲学生的理论教学时间换取更多的实习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真正具备参与实践的能力。要想实现校企合作,单纯的增加实践,会加剧学年制(国内许多高校结合具体情况实行了学年学分制,但在本质上还属于学年制范畴[2])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学习时间与实践时间相比不足的矛盾。再者,通过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熟谙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使其更易接受复杂专业的操作技能,较短时间内胜任自己的工作,满足公司企业的需要。

二、教学改革的目的

通过教学改革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与土木及相关学科有关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人才,他们是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掌握涉及土建工程的各项工程技术,具有创新能力与工程意识,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正如沈蒲生等人在《面向21世纪土建类教材编写的思考》中所叙述:“我们培养的21世纪的土建人才应该是既懂专业知识,又有经济头脑,熟悉政策法规,善于土建各专业设计与施工管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及操作,善于人际交往,能够在国际土建行业竞争中取胜的人才。”在高校云集的我国,校企合作的实现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研究,我们需要对现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适应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转变,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三、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1.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大口径、宽专业人才

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专业种类数量划分过细,数量过多。我们需要减少专业数量,扩大专业口径,培养宽专业人才。以混凝土结构等主干专业课为例,受专业划分的影响,都只介绍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本构件和结构以及它们的设计方法,但相近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却未曾体现。这样,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只具备了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能力,却不能从事与之相近其他专业的工作。

2.根据企业需求建构课程体系

以往的教学中,大学闭门办学观念未改变,仍作为独立主体运行。长此以往,教学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课程内容应依托一至多家企业共同建设,突出专业特点,通过与企业间的交流探索,发现学生工作能力的不足和课程设置的缺陷,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订完善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课程内容与企业开发技术紧密相关,面向企业,注重培养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早熟悉企业项目,得到系统锻炼。

3.课程内容现代化、国际化

教学内容现代化是指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适应知识及技术发展的过程。有选择的淘汰教学中不适应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陈旧的内容,并及时充实适应时代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教学内容。

国际化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要具有关注国际性学科领域发展动向思想和意识的研究性人才,他们有国际理解和国际沟通的胸怀与素养。因此课程内容体系应瞄准国际前沿,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的指导思想,参阅国外原版教材,开设涉外课程,建设双语教学课程,从而提高课程体系的国际化。

(二)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改革

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掌握知识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评估方案,不再仅以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差异的唯一指标,提高课程设计、实习在成绩中所占的比率;坚持全面教学评价,从范围、方法到过程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应有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评价指标要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求多种评价途径,评价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在改革内容上,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工作整体安排,优化教学方案,推进教学大纲的改革,探索出一种操作环节鲜明、影响范围广、教学成效显著的教学大纲和方案。

(三)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料

为适应校企合作的需要,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料要注重启发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教材建设在注重技术知识的同时,强调经济型、法规性和管理性的培养;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同时,强调贯彻工程实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现代教育中,丰富了传统图书教学资源、纸笔学习方式。从文献[3]中可以看出,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CAI教学丰富了课堂信息,提升了课堂的教学速度,加强了学生对土建类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实用,增强了学生获取资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校园网的建设,使“开放课程”得以实现,为国家及精品资源共享课提供了网络纽带。

(四)立体化实践体系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和功能上应是互为补充,它们是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在构筑实践教学体系时,应重点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教学内容,构建起基础-提高-能力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即从验证型、演示性试验到设计性、综合性试验与程序设计、毕业设计等,以达到增强工程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目标。”[3]

通过实践教学,实习教学和科技活动,完成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基础知识型(认识实习、绘图作业等),基本技能型(实验课、课程设计等),专业应用型(毕业设计、地形测绘等)和科学研究型(测量检测、可靠性鉴定等)课程。通过实践教学了解现代工程建设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加强与工程建设有关单位的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与工程。加强校企间的交流,在实践过程中,汲取科研单位、设计院、施工单位的专家与技术人员传授的科技与工程相关知识。

四、结论及展望

通过面向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调整了基本的知识结构、框架,改善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影响了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了教学结果评价模式,打破了旧式课程体系,发展了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这不仅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且为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以及通识教育和卓越工程师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的措施适用范围及达到的效果尚需时间检验,通过试点,正在应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该理论。通过毕业生录用企业调查,可以获取对该教学模式下走向工作岗位学生的研究工作能力及企业的认可程度。

[ 注 释 ]

[1] 吴宾,何婕.“校企合作”的研究进展与趋势[J].改革与开放,2009(9).

[2] 王凯.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师,2008(S1).

[3] 顾建国.交通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0(S1).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14-1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课题: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工程师计划);湖南省教学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远程实时交互式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湖南大学教学研究课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与共建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张望喜(1971-),男,湖北浠水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基本理论,结构抗震与防灾。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