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职业性专业课程看德国职教师资培养

2015-05-30 17:51谢莉花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职业性专业课程德国

谢莉花

摘 要 职业性专业课程是德国针对职教师资培养的特色课程。职业性专业课程中的职业科学课程和专业教学论课程体现了职业技术特色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特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基于职业性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及其结构和内容构建、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设计对我国当前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中的专业课程建设具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 职业性;专业课程;职教师资培养;德国

中图分类号 G719.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4-0075-05

职教教师质量是保障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为职业教育质量主要依赖于职教师资的教育质量。在职教教师教育或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而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课程与普通高校专业的专业课程又存在一定差异,除了共同的“学术性/专业性”之外,“职业性”是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课程所应具备的特性。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的“职业性”专业课程能够为我国当前开发职教师资培养资源提供启示。

一、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框架

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于2013年对1995年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和考核框架协定(第5类型教师)”进行了修订,该协定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是在大学进行的科学认识和职业实践,以培养未来教师在专业方面和教育方面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行动能力。师资培养共分为两个阶段:含学校教学实践的大学教育阶段(学士和硕士学习模式或者国家考试模式)和预备阶段。大学教育阶段一般共计10学期(学士6学期180学分,硕士4学期120学分),需完成300学分;对于国家考试模式来说,共计9学期270学分。此外,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实践也是必需的,一般为12个月,在大学学习开始之前或大学学习过程中完成。预备阶段的任务是在大学学术培养基础上的职业学校实践学习,包含处理学生的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养等问题以及独立教学等任务。该阶段至少12个月,最多为24个月,以(第二次)国家考试作为该阶段的终点。如果通过该国家考试,则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

从学科划分来看,职教师资大学阶段的学习包含三部分内容:教育科学,含职业教育学、职业性专业和第二专业的专业教学论、职业学校实践学习,90学分;专业科学,含职业性专业和第二专业的专业科学,180学分;学士论文和硕士论文,30学分。职业性专业,即第一专业,它的设置以职业领域为导向,当前德国职教师资的专业设置共计16个职业性专业,如经济和管理、机械技术、电气电子技术、建筑技术、木材技术、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车辆技术等[1]。第二专业可以选择普通教育专业或职业性专业或特殊教育专业。

二、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在职教师资培养框架的总体规定下,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主要有三种模式:职教师资国家考试模式(Lehramt an Beruflichen Schulen);职业教育学硕士模式(Diplom-Berufspaedagogik);职业教育硕士模式(Mast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其中,第一、二种模式是传统的本硕一体化模式,在生源短缺和学制较长方面存在问题,已不多见,而第三种模式自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之后已成为职教师资培养的主要模式。第三种模式,即职业教育硕士模式,主要是招收专业学科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职教教师硕士阶段的培养。生源既有来自于取得普通大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也有专科大学(Fachhochschule)的学士/硕士毕业生。该模式的入学前提是:具有专业科学领域的学士毕业证明;具有专业相关至少为期1年的职业或企业实践证明或者是相关已结业的职业教育证明。由于该模式分阶段培养的灵活性,吸引一些已经获得专业科学领域的学士/硕士毕业生,他们再通过2~3年的硕士阶段学习后取得普通大学(Universitaet)的硕士学位,在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后也能获得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

硕士阶段的目标是,在本科阶段专业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培养未来从事职业教育与培训人员在职业教育学、职业和专业科学及其教学论方面的能力。在完成预备教育和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之后,他们可以成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教师,也可以成为职业教育培训的职业教育学专家或者在企业、协会、行会或工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人员。

三、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职业性专业课程——以两所大学为例

依照职教师资培养的框架内容和不同的培养模式,德国各高校职教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也不完全一样。从培养高校的课程开设机构来看,整个大学培养阶段涉及三种类型的课程:职业性专业的专业课程及其专业教学论;第二专业的专业课程及其专业教学论;职业教育学课程及其他社会科学类课程。

与我国的职教教师培养相比,德国具有可比性和启示性的内容在于其职业性专业课程和职业教育学课程,而其他的课程:工程性专业课程和普通教育专业课程,前者由各个国家专业科学的教学水平所决定,后者由普通师范教育所培养的教师承担。针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中专业课程的现状及问题,对德国职业性专业课程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清问题和追寻解决问题的方向。

德国弗伦斯堡大学(Universitaet Flensburg)的职教师资培养主要是接受专业科学本科/硕士毕业的学生再进行硕士阶段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其职业性专业课程涉及三个必修模块:“**职业领域中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6学分,具体包含两门课程:“**职业领域中专业工作、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领域中学习地点和课程开发”);“职业科学和职业教育实践研究”(6学分,具体包含两门课程:“职业科学研究”和“职业教育实践研究”);“职业教育过程的分析和设计”(6学分,具体包含两门课程:“**职业性专业教学论”和“**职业领域中教育培训和课堂设计”)和两个限选模块:“职业教育实践导入”(3学分)及“**职业性专业项目”(8学分)[2]。例如,课程模块“**职业领域中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的课程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领域中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课程模块描述

专业:职业教育硕士/职业学校师资

职业性专业课程

模块名称:**职业领域中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

模块种类

(必选/限选) 学分 周期 学时 工作量 时长

必选 6 冬学期 4 学期周学时 上课:60小时 1学期

自习:120小时

能力目标 大学生能够加工**职业领域中关于教育培训的基础性职业教学和专业教学问题。他们分析工作、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关联,反思**职业的发展,认识**职业的职业教育培训中不同学习地点的任务和功能,认识作为**职业领域教育培训基础的相关条例制度的构成、意义及其产生结构。学生在有目的的信息获取和加工的基础上独立地就某个主题进行汇报准备,通过适当的媒体运用直观地展示结果。

内容 - **职业领域、工业和手工业**职业的职业概貌

- **职业领域的历史发展、现状发展和未来发展

- **职业领域中专业工作的产生和变迁

- **职业领域中技术、劳动组织和资格发展

- **职业中教育培训的基本教学要求

- 手工业和工业中企业培训的发展

- 职业教育的条例制度和法律基础

- **职业新条例和课程设计的条例结构

- 教学计划理论和课程理论的思想和模型

- 学校和企业教育培训形式,双元制体系外职教专业的特点和继续教育的形式

- **职业领域的职业教育中不同学习地点的角色,各类机构的意义(行会、协会、社会伙伴、联合会等)

参考文献 略

分模块

分模块名称 类型 学时 学分 学习效力 导师

**职业领域中专业工作、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研讨课 2 3 定期参与、汇报 ***

**职业领域中学习地点和课程开发 研讨课 2 3 定期参与、汇报 ***

德国不莱梅大学(Universitaet Bremen)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主要采用一体化模式,即“理科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加“职业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其中,职业性专业课程涉及以下课程:职业和条例制度(6学分);职业科学方法(12学分);职业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研讨会(6学分);职业科学研究/项目研讨会(6学分);职业性专业的专业重点(Fachliche Schwerpunkte der beruflichen Fachrichtung,如电专业中涉及到楼宇系统、办公系统、生产系统、新能源等专业重点)(30学分);职业性专业教学论(职业性专业的教学论与课程、职业性专业中的工作与技术、专业教学论项目)(24学分)[3],以电专业的专业重点——“生产系统”为例,课程模块“职业性专业的专业重点”的课程描述如表2所示。

以上分别从(职业性)专业教学论课程和专业重点课程两个视角列举了德国两所职教师资培养机构的职业性专业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内容是针对职教师资培养的特色课程,对我国职教师资专业课程的开发具有启发作用。

表2 “生产系统”课程模块描述

模块种类 必选

学期 冬学期

教学形式 研讨课

课程 生产系统Ⅰ

生产系统Ⅱ

模块内容 对象: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资料流、生产程序、组装和操作技术、控制系统和数据技术联网)的组织、结构和组成部分;生产系统的使用价值,(在行业解决方案的背景下的)特性及经济的、生态的和与人类相关的特点。具体包括:机电系统及组成部分,控制和调节技术(控制与调节之间的区别,调节器,控制类型),可编程控制,小型控制,制动器,尤其是电气驱动,传感器的运用领域和类型,信息加工、数据传输和交流的设置:网络化和总线系统,机器人技术。

所有的内容也蕴含相关的法律规定、技术条例以及安全和健康保护规章内容

学习结果 学生拥有生产系统领域中关于工艺、技术运用和职业专业工作的广泛知识。他们反思专业工作、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相互关联,能够以当前的案例分析性地展示职业教育相互关系的涵义。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论证性地构建职业教育措施。除此之外,他们能够独立专业化地挖掘技术工艺的、劳动组织的和资格的发展,认识所呈现的设计可能性。

尤其以下能力属于该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描述在“生产系统”这个专业重点中专业工作的技术产品、工具和方法相关的专业解决方案,开发“生产系统”这个专业重点中技术服务方面使用价值导向的问题解决方案,反思生产和自动化技术与职业能力发展中的职业知识与能力的相互关联,理解工艺革新开发的基础,分析和评价技术革新对工作世界、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评价自动化生产技术设备的计划、组装、安装、编程、参数设置、调试、维修和运行的工作过程,以及它们对设计职业教育措施的意义,理解和评价“生产系统”该专业重点中专业工作的变迁。

学分和工作量 6学分,180小时

学分给定前提 学分不能在各门课中单独获得。通过模块考试是该模块成功结业必需条件。

模块考试和模块成绩 该模块以分数形式给定,其他的规定见考试条例。

学习效力:PPT/报告/书面作业

考试形式:口头考试或书面考试或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略

四、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职业性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启示

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涉及以下四个领域:职业教育学、职业科学、专业科学、专业教学论。这四个主要领域的学分比例大致是7∶10∶10∶4。与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相比较可以发现,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缺少了“职业科学”和“专业教学论”领域的内容。针对职业性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职业科学”和“专业教学论”课程领域,德国这两部分的课程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一)“职业科学”课程领域的特点

由于对高校师资力量的高要求,德国也仅有有限的几所高校开设了“职业科学”方面的课程。不莱梅大学的“职业科学”课程领域的内容为我国认识与发展职教教师的独特性知识体系提供了启发。该学院的“职业科学”课程领域涉及职业工作、职业技术与职业教育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以下课程模块及内容:关于职业知识和职业条例知识的“职业和条例制度”,涉及职业形态组织的专业工作分析(资格研究)和工具运用的“职业科学方法”,学生进行企业职业实践研究的“职业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研讨会”,职业教育中资格需求确定的“职业科学研究/项目研讨会”等。除了职业科学研究外,职业科学内容还涉及职业性专业的专业重点,如对于电专业来说的电气安装、楼宇系统、办公系统、生产系统、新能源等领域的职业技术工作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无论是关于职业科学研究结果(职业技术、工作与教育三者间的关联,并落脚在职业技术和工作上)及其研究方法的内容,还是职业性专业的专业重点(专业技术的各个应用领域),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的职业科学内容作为职教师资培养的特殊及重点的内容,尤其值得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其视角和思路可以为我国职业科学的发展和职教师资培养中职业技术内容的开发提供坚实的方法基础。

(二)“专业教学论”课程领域的特点

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教学论”课程安排在专业科学、职业科学和职业教育学基础内容之后,主要涉及职业性专业的教学论与课程、职业性专业中的工作与技术和专业教学论项目。其是职教师范生所学各门课程内容的集中应用领域,也为培养未来职教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奠定了基础。

由两所大学专业教学论的课程可以看出,专业教学论课程集中反映了职业技术、工作和教育的相互关联,并落脚在专业教学上。同时,该课程针对的是专业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体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想。与我国当前已有的专业教学论课程相比,一方面,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已经认识到专业教学论课程的重要性,但其内容大多还局限在课堂的教学法层面,与职业世界的职业工作要求还未建立紧密联系,专业教学论课程的内涵和内容还有待开发;另一方面,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教学论课程与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及与专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还未建立,与专业教学实践,如教育实习之间的关系也较松散,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伴随性研讨和反思也没有得到规范化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三)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特点

1.专业面的覆盖性和专业方向的实践导向性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共有16个专业,而这些专业与工程专业或其他学科专业不同,其是“职业性专业”,是依据职业教育的职业领域设定的,如电气电子职业性专业(Berufliche Fachrichtung Elektrotechnik)涵盖了电职业领域的所有科学内容,是需要为该职业领域的职业教育作准备的,而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依据是各专业的学科体系,划分较细,覆盖面有限。

由于较宽的专业覆盖面,德国职教师资专业也分为若干方向,但其方向划分不是按照学科方向来划分的,如我国职教师资电专业基本按照电气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这样的学科分类来划分,而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是按照职业应用领域来划分方向,如电专业分为“生产与过程设备的技术和工作”、“房屋与楼宇设备的技术和工作”和“服务与支持方面的技术和工作”三个专业重点。从中看出,这三个方向对应了三类较宽的应用领域,例如各项电技术,含强电、弱电、信息、通信、自动化技术等都一体化地融入到各个应用领域,而不是各自分裂的。以职业工作领域的应用与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方向划分符合职教教师未来的专业/职业教学要求,也是我国职教师资专业及专业方向设置可考虑的方面。

2.课程目标的针对性和综合性

依据总的培养目标,细化的分目标及其实现方式体现在课程目标之中。在各课程领域中,如职业性专业课程和职业教育学类课程,各课程领域各司其职,实现本课程领域需要完成的培养目标。同时,各课程领域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化地培养未来职教教师专业方面和教育方面的专业化行动能力。除专业能力的培养外,无论在培养总目标还是在各课程的分目标中都体现出了培养未来教师的核心能力,如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品质,这也是职教教师未来需要传递给职教学生以及职教教师自身发展的能力与品质。

3.课程设置的职业技术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

除了部分的工程/专业技术特点和一般教育特点外,职教师资培养中一部分针对职教师资的特色课程体现了很强的职业技术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如职业性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其课程内容都体现了将大学的科学知识和实践内容与职业工作世界和职业教育世界的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教会未来职教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与设计职业工作世界和职业教育世界。

当然,专业科学/工程科学的内容也是职教师资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在一定层面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是按照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阶段来看,其培养大部分在学士阶段已经完成。其专业科学课程主要涉及专业科学基础性和应用性内容,如数学基础、电气电子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电气电子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运用、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等。这些设置的课程体现出了基础性、宽广性和应用性等特点,为职教教师未来所面向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领域提供了广泛的专业基础和灵活的实践应用基础。

反思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科学,虽然其不仅有基础性和理论性内容,也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内容,但其内容繁杂,研究性内容较多,结构比例不合理,所占学时较多,系统性关联性不强,挤占了对于职教教师来说真正切身相关的专业内容。而对于职教教师未来专业教学工作直接有影响的却是一般的专业基础性和应用性知识以及职业技术知识。因此,职教师资培养中专业科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是设计职教教师培养内容及其比重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以专业科学基础及其应用为主,再设置一定比例的专业选修内容,是可以考虑借鉴的做法。

4.课程结构的合理和条理性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首先划分为若干个课程领域,提供给学习者一个概览性框架的认识和定向,如专业科学类课程、职业科学类课程、职业教育学类课程等。各个课程领域又划分为若干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包含密切相关的几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每个课程领域及其下属的课程模块都分别由主管教授负责整体化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5.课程内容的科学、系统和前沿性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教教师培养特点,德国职业性专业课程与职业教育学类课程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前沿性的特点。职教师资课程内容既包含科学理论内容,还包含经验实践内容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与反思。课程覆盖了职业工作、技术、教育三方面内容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完整反映了未来职教教师工作领域中所面临的要求与挑战的各个方面。一些课程内容如“工作研究结果的评价和阐释及其对于职业教育过程、工作和技术设计的重要意义”,“被培训者视角中的专业工作以及对于教师工作设计的革新意义”以及课程“职业教育学展望”都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前沿性,也体现了教学者和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现状的科学反思和共同设计。

6.课程模块的理实一体化,强调实践应用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模块中既有实践模块,如项目课程、职业教育实践课程,又有理论模块,但这两类课程都不是单纯的理论或实践课程,而是理论课程中含有实践运用,而实践课程中又包含理论伴随的反思。我国大学课程的设计中也需要具备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想,尤其是职教师资培养这类实践应用性专业,仅有理论或仅有实践或理论实践分割的课程内容都是不适当的。尤其是实践课,除了提供伴随性的研讨课之外,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能力,还应引导学生对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促使学生形成实践性智慧。

7.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由德国课程模块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德国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包括研讨、讲座、练习、项目、实践等。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与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施课程,促进学生的行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方法中体验方法的运用,提升他们的方法能力,也为未来职业学校教学作好准备。这也体现了教学组织和方法的作用,不仅能传授给学生必需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组织形式除涉及到课堂出席外,还规定了课外的独立学习和小组工作以及模块考试准备等几部分的学习时间,既可以促进学生合理高效地安排时间,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意识。

8.教学评价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

德国课程模块的课程描述中以“学习结果”代替了传统的“课程目标”的描述,体现了学习结果导向的职教师资培养。课程模块及课程的评价多以书面论文和汇报为主,而记忆性的知识考试很少。考试主题大多围绕解决某个问题为主,在考试中全面体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个性品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学生选择某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资料收集、方案制定、文献调研或实践调研、分析小结、汇报与评价、完善并提交报告等,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可以为未来教师从事职业学校的教学作准备。

参 考 文 献

[1]Kultusministerkonferenz (KMK): Rahmenvereinbarung ueber die Ausbildung und Pruefung fuer Lehraemter fuer die Sekundarstufe II (Berufliche Faecher) oder fuer die beruflichen Schulen (Lehramtstyp 5) (Beschluss der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vom 12.05.1995 i.d.F.vom 07.03.2013) . Protokoll vom 07.03.2013: 2-4.

[2] Berufsbildungsinstitut Arbeit und Technik der Universitaet Flensburg. Modulhandbuch fuer den Teilstudiengang Elektrotechnik im Studiengang Mast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Lehramt an beruflichen Schulen (gewerblich- technische Wissenschaften) der Universitaet Flensburg. Fassung vom 25.02.2010,2010: 3-4.

[3] Institut fuer Technik und Bildung der Universitaet Bremen. Modulhandbuch Master-Studiengang (Berufliche Bildung mit den beruflichen Fachrichtungen Elektrotechnik-Informationstechnik sowie Metalltechnik-Fahrzeugtechnik). Stand: 2013: 35-37.

Discussion on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from the Aspect of Vocational Specialized Curriculum

Xie Lihua

Abstract Vocational specialized curriculum is a special curriculum that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The vocational science courses and vocational didactics courses embody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ized teach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and its structure and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in Germany provide enlightenments fo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resource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in China.

Key words professionalization specialized curriculum;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Germany

Author Xie Lihua, lecturer of Schoo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of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猜你喜欢
职业性专业课程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德国弃煤的烦恼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