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基于专业的班级学风建设

2015-05-30 11:53赵萍
关键词:学风专业知识班级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了高职院校的班级学风建设正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针对于这一系列新问题提出了基于专业的班级学风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学风建设  高职院校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意指“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可以看出,学风建设自古至今都是每一位教育者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近几年高等院校的扩招,各高等院校在学风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随着自主招生、文理兼收,致使一个班级的學生在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对此,高职院校的班级学风建设正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学生学习散漫、没有目的性;对专业知识毫无系统性的认识;课上课堂效果差;对理论课程、实操课程不求甚解等。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方面,高职院校不应该停留在以往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管理方式,而应该将专业知识融入到班级学风建设中,促进班级学风的建设。通过对大量关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论文的研究发现,现阶段大部分教育者研究都停留在大学阶段以前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对于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班级学风建设的情况不适用。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围绕着自己所选专业或者是以后的就业岗位所展开的。那在班级学风建设中应该首先考虑学生所学专业,从专业入手制订相对应于本专业的制度、政策,从而促进班级学风的建设,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班级学风。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措施入手:

1 将专业知识逐渐渗透到学生中

通过对以往学生的调研分析,90%以上的新生对所选专业基本上一无所知,从而造成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面临着不知道如何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一定的目的性,致使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风。只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选择更适合某个特定目标的知识,而且激发这种选择的主体性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那如何使学生找到这个特定的目标?就应该让学生了解、熟悉自己所选的专业,从而确定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为自己的就业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学风建设的第一步应该从专业知识的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从而达到从无到有的效果,再通过后期的与专业相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自己所学专业,让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有一定的目标。学生有了一个特定的学习目标,就能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自我学习的动力,最终将会形成良好的班级学风。

2 学生参与学院专业的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大部分采取的是学校的教师加企业专家的建设模式,而将受教育者的学生作为单纯的接受者排除在专业建设之外。学生对整个专业的内涵、结构一无所知,甚至学生作为一名接受教育的消费者的某些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得到满足。整个专业的建设过程与教育部所提出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学生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无法体现,同时无法激发学生在学校期间作为学校一名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感。学生参与专业建设从哲学视角来看是体现人的主体性原则的需要;从哲学视角来看参与专业建设是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具体体现;从心理学视角看,参与专业建设是学生改善学习状态的内原动力。[2]所以,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吸纳高职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其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激发其作为学校一名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唤醒高职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意识,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知识构建,从而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优化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级学风。

3 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大多立足于教学、专业建设,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专业的认识,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了解专业的建设和具体内容,对学生的自我规划和提升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学生通过与教师的长期相处,能够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之外的内容,如教科研的严谨性、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为人处世的方法、道德原则等,而进一步促进学风的发展。

4 发挥学生主体,开展与专业相关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学术科技的学习、学术科技的创新和学术科技的应用三个方面。在组织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时,要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要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活动主题。主题在选取过程中要以大学生本身的特质,兴趣为先导,与专业知识、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与科学前沿技术相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探求知识的主动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在丰富校园学术氛围,学习气氛的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将学生在课程上所学的理论引向实践,从而将专业知识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团队的共同协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束语

学风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点内容,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以及文理专业兼收,学生在知识结构、知识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致使在学风建设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将专业逐渐渗透到学风建设中,让学生对专业由不知到已知,最后到热爱自己所选专业。学生有爱而动,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对知识的好奇心也同样的被激起,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学风,最终推动整个学院的学风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学风建设贵在强化制度执行力.http://forum.home.news.

cn/thread/122237015/1.html.

[2]李之松.高职学生参与专业建设的路径与策略[J].文教资料,2011(26).

[3]吴丽莎,朱保卫,吴凤其.加强高校班级学风建设探析[J].知识经济,2012(07).

作者简介:

赵萍(1979-),女,山东济南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毕业于济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学风专业知识班级
班级“四小怪”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不称心的新班级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