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教育如何更接地气

2015-05-30 11:53李长云
关键词:任务人文素养专业技能

李长云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与职业的关联度更大。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面对原有的不完善、不健全的高职教育,我们要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通过积极探索,实现高职教育的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专业技能  改革  校企合作  崗位-任务  人文素养

高职教育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高职教育快速的发展,现今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目前,深化教育改革,办出高职特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旋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职教育要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人文素养的人才,就必须注重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1 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教育

进入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重的21世纪,高职教育发展迎来新契机。专业技能的教育是高职院校办学所尊崇的基本宗旨。在专业技能教育上,高职院校必须面向企业和社会办学,构建与产业梯度发展相适应的从初级到高端的开放立交人才培养培训通道。以现代科学技术为载体,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岗位之间的内在联系,打造特色专业,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针对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笔者有以下见解。

1.1 打破传统旧制,创新教育理念。在国家扩招政策的引导下,职业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职业教育体系尚未成形,以理论概念为重的教学思维长期存在,与现代社会以实践应用型技能为重的人才需求背道而驰。鉴于此,为了改善职业教育与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相互脱节的现状,职业院校必须打破传统守旧的教育思想,发散思维,及时改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使之适应社会需求,实现长远发展。

1.2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我们紧紧围绕这一需要,把就业需要作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导向,围绕就业需要确立职业教育思想,根据就业需要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就业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使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从而合理的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1.3 教学方法改革。基于社会实用型、适用性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以实用为导向,制定标准化教学原则。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具备“六个意识”,即育人意识、学术意识、担当意识、规范意识、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以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步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其次,高职院校必须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快乐、自信、高效、轻负”课堂,实现教与学的高效转化。第三,推行师生互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助于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需要为自己合理定位,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分享感悟和想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自主学习与成长,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4 加强校企合作,改善实习实训条件。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职业教育应该谨遵市场规则,秉承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面向社会筹集教育资金,加大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现代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倡导“课堂教学-模拟实训-实际应用”的链式人才教育模式,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切实根据现代社会用人需求培养实用性人才,是职业教育落实人才定位及培养规格的必然选择。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力争每个专业都有稳定可靠的合作企业。

1.5 构建“岗位-任务”的实践训练模式。“岗位-任务”汲取德国“双元制”的精髓。基于这一教育理念,高职院校首先要贯彻落实“创新强校工程”规划,确立“岗位-任务”的实践培训模式,以加强学生应用技术技能培训为目标、以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推动“应用型”内涵建设和向职业教育转型等一系列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

1.6 以企业考评衡量学生质量。高职教育能否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下去,主要取决于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能否真正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从当前的教育形势来看,高职院校的教育评估体系尚未完全成形,并且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缺少企业、行业的参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行业、企业服务,教育成果若缺少行业、企业的评价,其最终结果必然是不客观的。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整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保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快速发展。

2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针对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笔者有以下见解。

2.1 适应社会能力。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而产生不安或不满情绪,这种情绪有时可能会使部分人轻易改写理想坐标。导致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是毕业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不全面,步入社会后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在从校园到社会环境的过渡期间,大学生应该树立自信心,主动积极的去适应周围环境,时刻关注自身的消极情绪,及时自我疏导,以免误入歧途。

2.2 自我决策能力。自我决策能力就是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走出校园后,学生必须学会独自面对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尽量以积极的心态和灵动的思维去独自处理,养成自我决策的习惯,避免抓瞎。

2.3 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要求学生能够以清晰完整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它主要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种形式。口头表达就是说话,要会说话,敢于说话。书面表达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独立完成求职信以及职场中一些文件资料的撰写工作。

2.4 社会交往能力。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步入社会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工作中、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关系。学生必须努力适应这种社会交际网络,并且要客观、稳妥的处理人际关系,以确保工作和生活更加顺利。

2.5 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人文素养。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当中,并非只有领导干部才需要具备这项能力,各专业的人员也应该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这个时代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的加入,而纯“书生型”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岗位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许多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求职者的主要原因。

2.6 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创新型的科技项目,所改变的可能不只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有可能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鉴于此,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育。我们的职业教育必须有创新思维,才能引导学生创新。创新思维,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能力,提出新思想的能力。

2.7 继续学习能力。在以知识经济为重的21世纪,知识和信息的储量和更新速度就代表着人的发展能力。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许多概念和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大学生要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坚持学习。并不是说走出了校门就可以彻底摆脱书本等学习内容的“桎梏”,仅仅以当下的知识和文化水平求得一劳永逸总归不现实。人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以适应快节奏的生存环境。

2.8 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的竞争,不仅是在能力上而更多是在职业道德上的竞争。良好的道德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是企事业单位录用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求职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正确认识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推进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段云华.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建設实习实训基地探索[J].当代继续教育,2013(06).

[2]张正,佘少华.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浅说[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3]赵卫东.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7).

[4]乔中彦.浅析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J].科教导刊,2013(5).

[5]刘栋.关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4(14).

猜你喜欢
任务人文素养专业技能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明确“任务” 文中有“我”
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教会学生做人
教学秘书在高职教学管理与实施中的作用及任务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