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性化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索

2015-06-01 22:09马国玲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个性化

马国玲

摘要:新课改的课堂就是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将学生的潜力深层地挖掘出来。本文结合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个性化的初中物理课堂,以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生长型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个性化;课堂探索

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使得初中物理的教学必须走向个性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深入地探究初中物理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特征,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对症下药”,探索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以优化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初中个性化物理课堂的基本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

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教学的前提和保障。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使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激烈的讨论氛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方传授者,而是课堂讨论的参与者,在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基础上,做好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工作,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例如学生在遇到“为什么只有两种电荷存在于自然界中?”“光速为什么不可超越?”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做问不倒的“万事通”,而是激发学生的直觉疑惑,在平等的对话中挖掘探究意识和创新品质。

(二)开放性原则

选择是学生个性最直接的表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建立一个学习目标,并相应地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兴趣和经验,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开放性课堂,使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风格。例如在物理学科中的一些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都给学生的自由选择提供了个性化的平台,满足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对物理进行猜想、分析、设计和最终的实验,以通过自主地选择来建立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效地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三)生活化原则

在学生的生活周围,处处都有物理的影子。结合“教育即生活”的教学理念,可以从生活中延伸,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探究其中的物理知识,使学生建立与知识之间的亲切感,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由表及里地展开对其中蕴含物理知识的讨论,从而更适合学生个性的发挥。例如利用学生在向上跳时感受到的“重力”,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定律;学生对“七色彩虹”的观察来学习三棱镜;生活中钟表的“顺时针与逆时针”,学习其中的物理知识。通过生活化的引入,充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来感受不同的物理现象,从而感受其中物理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个性化物理课堂的对应策略

(一)构建民主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

民主式的课堂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使学生可以平等的对话、自由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物理教学中的现象和实验,来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地参与讨论。例如在学习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视觉上来刺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在大试管中充满水,套进一个管口相差不大的小试管,然后将大试管管口朝下,这时学生会清楚地看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有上升的现象,这个反常的现象不用老师的提问,立刻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讨论,纷纷地开动脑筋想要解开这个谜底。细心的学生观察到“大试管中有少量的水流出”这个现象,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一生成,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从压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水流出后导致大试管中的压强变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将小试管推向了大试管底部,使大试管中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所以不会看到小试管下落反倒看到了小试管的上升。通过这样民主式的教学,整个课堂学生讨论得非常积极和热烈,学生都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来进行辨析,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在学生的相互讨论、辨思和借鉴中,深层地理解了现象背后物理规律和原理,建立了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打造开放式的课堂,激励学生个性的张扬

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思维选择,利用学生的角度来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发散,利用不同的原理或方法来解决,使学生在讨论和辨析中施展自己的个性。例如在学习有关“欧姆定律”的知识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操作后,针对实验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鼓励学生从中总结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变化规律,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成果格外珍惜,认真地从自己的实验数据中找结论,整个课堂开放、活跃和灵活。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下,学生得出了“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与电流成正比”这样的结论,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使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看法和建议给予及时的肯定,使学生不同的个性观点来一个大集合,从而顺利地得到了“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和电流成反比”这样的结论,学生在层层深入地分析下,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使自己的观点更为科学合理,从而顺利地导出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开放式的教学实现了学生思维的大汇合、大碰撞,学生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借鉴,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来理解物理知识,使学生的掌握更为全面和牢固。开放式课堂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还让学生通过探究修复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的严谨和客观,帮助学生灵活地理解和融会贯通。

(三)结合生活式的课堂,提高学生的生活延伸

生活式的课堂有效地拉近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亲切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问题,促进学生实际与知识的相连,反之学生也可以有效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有关“平面镜”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一个有关“平面镜”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使其逐渐地了解有关“平面镜”的性质和特点,问题如下:有一块高1米、宽0.8米的平面镜挂在大厅里,在镜子的前面有一个亮着的白炽灯泡,问当人们从镜子前通过时,能看到镜子中的白炽灯泡的范围是多少?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和个性,学生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所看到的范围与镜子的宽度有关;有的学生则画出相应的图像,细致地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整合,在学生的讨论和辨析中,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观点进行整合,逐步地总结出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原理”,找到了自己的错误原因所在,从而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图示分析,根除了学生的错误看法和认识。通过这样的生活式教学,学生可以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激励了每个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讨论、探究的习惯,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并在学生思维撞击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火花,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和原理,顺利地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学生都拥有自己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世界。教师要紧紧地抓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不断地刷新、跟进和改革,以使自己能够充分地与新时代的学生接轨,抛弃原来的“机械化、程式化”的课堂模式,构建全新的初中物理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地走向开放化、动态化和个性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邢耀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刍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01) .

[2]周建峰.通过物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J].物理教师,2005,(04).

编辑∕岳 凤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个性化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寒风吹彻》的个性化解读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