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的“读议验写”教学策略

2015-06-10 03:02蒋联庭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蒋联庭

【关键词】化学课堂 阅读 实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75-01

化学课堂运用“读议验写”四步教学法,体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实践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能够运用化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读、议、验、写”来强化,让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化学的方法策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读”——摄取信息激发好奇

化学课上,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内容,通过阅读筛选出重点知识。在学习新课之前一定要通读教材,摄取足够的信息,并找出自己的疑点和难点。学生在通读教材时会产生较多的疑问,也能认识到化学的神奇,进而增强学习化学的热情。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通读教材以后,学生要了解到实验对化学的重要性,并分清“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在取用时的注意事项。另外,物质的加热程序以及仪器的连接和洗涤方法,都可以在阅读教材时加以掌握。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让学生通读教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要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意。每次考试都会有学生因为不理解题目要求而造成失分的现象。所以,“读”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无论课堂容量有多大,教学任务有多重,都要给学生留足自由阅读和分析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圈点勾画,梳理出难点和疑点,上课时仔细听教师讲解。

二、“议”——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所谓“议”就是现在课堂教学所提倡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会有很多疑问,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由已知知识推出未知的知识,在推理的过程中实现互助合作,在讨论中取长补短。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讨论题,让学生在讨论之际把问题研究得更加深刻。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互相碰撞的过程,体现的是集思广益的力量,让化学课堂在交流中变得更加有趣。

如在《制取氧气》一课中,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经过反复试验,在加入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就可以复燃,说明二氧化锰在实验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并没有发生改变。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二氧化锰在实验中产生了什么作用。同时,教师可以适当给予点拨,让学生明白二氧化锰在试验中起到催化作用。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是催化剂。这样,知识的学习在讨论中不断走向外延。

三、“验”——实践操作提高技能

“实验”是化学的生命。化学教学就是在一次次的实验中不断验证推理的过程。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实验技能的提高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完成,在实验中学生要掌握实验操作的要点和步骤,并在实践中总结出实验结论。学生做实验时学习的兴趣会更高,探究的热情也更高涨,这样,化学课堂才会更有效、更高效。

在学习《水的净化》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到硬水的危害。教师可以把净化水的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制作简易的净水器。净化水实验比较简单,取材方便,每个学生都能够尝试去做。当学生看到混浊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逐渐变得澄清后都很兴奋,真正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写”——反思总结巩固训练

“写”在化学课上也是很重要的。读的时候要有读书笔记,梳理与总结知识点;讨论的时候要有重难点的筛选;做实验的时候要有实验结论归纳;巩固的时候还要有练习题的训练。所以,化学内容的识记需要学生拿起自己的“烂笔头”,随时训练自己的书面写作。初中化学一般在九年级才开设,面对升学的压力,训练题的设置会很多,但教师要精选细挑,不能用太多的练习任务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题的选择还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每学完一部分内容教师都要做好取舍,设计出相应的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化学方程式”中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化学方程式里包含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去判断一些现象是否成立,把化学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化学实验,于实践操作中得出结论,并归纳整理,指导学生落实“读议验写”在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四步”学习的能力。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