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5-06-22 03:06刘梅梅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现状

刘梅梅

【摘 要】高职院校《建筑力学》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基础理论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能力培养应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进行。本文针对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结合高职建筑类专业的课程特点,以及其强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建筑力学》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上做了一些改革探析。

【关键词】《建筑力学》     教学改革    现状    措施

1引言

《建筑力学》是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等课程的先行课程,是建筑、道桥、水利等工科类各专业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无论是作为结构设计人员还是作为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都必须掌握好《建筑力学》这门课,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准确地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计算,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组织的经济合理性。

因此,《建筑力学》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建筑专业的整个教学成效, 影响该专业人员的设计和施工成效, 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教学现状

2.1教材方面

目前的教材大都是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虽然有的教材进行了改革,内容上补充了工程的应用,但只是泛泛的模型化,不够实际,使得学生不会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分析桥梁受力时,往往只教学生汽车通过轮胎作用在桥面上的集中力[如图1-1的(1)、(2)所示],忽略了桥本身的均布荷载作用[如图1-1的(3)所示]。

(1)          (2)        (3)

图1-1  汽车在桥面上的力模型

2.2师生方面

学生底子薄、压力大、兴趣低、没动力。近几年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大幅度下降,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弱。新生刚入学,就被师兄师姐灌输力学最难最枯燥无味的看法,感觉所学内容与生活无关,就抱着混三年拿文凭的心态,得过且过。

教师重教材钻研和解题技巧,轻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备课往往备教材,授课时严格按照教材的章节内容,课件制作和授课方式忽略了结构与建筑的关系,对理论模型与实际结构的联系未能深入讲解,忽略了学生“天生”对美学的需求,致使教学越教越枯燥,学生无法掌握所授知识。

3 改革措施

3.1整合课程内容——加强学科联系,采用工程载体

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急需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和操作人员。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建筑力学》应突出其适用性、应用性,注意与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相关学科的联系,章节中以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为载体,引入力学原理来讲解分析。

例如“轴心受压柱”这节,采用任务载体: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当中柱位于等跨结构中,可简化认为梁等上部结构所传来的压力的合力位于柱截面的中心,此时柱承受轴向压力,形成轴心受压柱。其建筑构造示意图如图1-2(a)所示,而轴心受压柱的简图如图1-2(b)所示。

(a)柱梁构造图   (b) 中柱计算简图

图1-2 轴心受压柱

3.2改革教法和手段——事故教学、美学动画教学

(1)事故教学

在教法和手段改革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在这里,我们要改进案例教学,采用工程事故案例来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危险就在身边,激发他们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而用心学习。

在教学中,用大量的结构破坏造成事故的图片引入课堂,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危机感,使学生懂得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离不开《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果不懂受力平衡的要求就会造成柱受压破坏,房屋倒塌(如图1-3所示)。这样,原本枯燥的知识由于工程事故的引入,学生可以获得形象、逼真的表象,提高警惕,从而更认真地去学习、理解、接受知识。

图1-3 柱受压破坏

(2)美学动画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天生对美学的需求,引入有色彩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引用动画,即便是公式也采用艺术字来展示,让学生在美的视野和动态的环境下学习。如:力学平衡方程式可在ppt上这样展示:

3.3多样化考核

目前的考核方式多是“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在平时成绩改革上,花样百出,如课堂练习、课上发言、小测验等等,但是在考试成绩上,依旧是笔试。

在考前,利用一周时间进行答辩考核,答辩内容为应知应会内容,将答辩成绩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这种做法使得学生不得不重视考前复习,对端正考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摸清学生底细,使最终的综合成绩评价更公平、公正。

4结束语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学会将力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会将施工中的各种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力学问题来进行分析。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继昭.建筑力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7-58.

[3] 王秀华.“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7(50).

[4] 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6):11-11.

猜你喜欢
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现状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短学时背景下《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