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三有”,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

2015-07-02 17:35周颖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有有趣语文课堂

周颖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趣 有疑 有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9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里的“活力”不仅是指课堂表面的形式热闹,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凸显有趣、有疑、有论三个方面。

一、有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被激发起来,进而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活力语文课堂的构建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为基础。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蝉脱壳时的神奇与美丽,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发学生思考:“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金蝉脱壳》这一课,这篇课文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金蝉脱壳还是一个成语,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用这个计策巧妙地避开了魏军的追击,安全回到了汉中。那么,金蝉脱壳时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形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播放金蝉脱壳时的影像资料)。”学生看完影像资料以后,笔者趁机追问:“你觉得蝉脱壳的过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看了视频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教学中:“文中的作者亲眼目睹了蝉脱壳的过程,并用真挚细腻的笔调记录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请大家自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在导入情境的创设下,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学习劲头分外浓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二、有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融入课堂探究的教学环境中,有效地化静为动,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彰显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一课时,由于课文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许多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在这种教学情形下,笔者决定从学生的疑惑点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以后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被点燃,有的学生说:“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有的学生问:“鸦片是什么东西?对人类有什么危害?”还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理由是什么?”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他们对文本的阅读感悟不同,这些问题的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在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论

“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这是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评价,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读得充分,而且说得精彩,让课堂展现了无限的活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尽情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从而得出对文本内容的最佳注解。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一课时,课文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话:“我又惊又喜……还真有道理哩!”在课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勤于动脑,乐于思考,深化学生对剪枝学问的认识,笔者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王大伯家的桃园怎样,长势好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从“人们称王大伯为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3.如果桃树上的一些闲枝不减去,王大伯家的桃子还会长得这样喜人吗?理由是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学生对“这种闲枝不剪掉……把许多养分都夺走”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明白了闲枝疯长起来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剪枝的学问“减少就是为了增加”及“只有去其糟粕,才能留其精华”的道理。这样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深化对文本的再认识,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出有趣、有疑、有论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勤于动脑,积极思考,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充满活力的光彩。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三有有趣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从“三有”课堂到幸福学校
主题党日活动中的“三有”机制探索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有趣的预习题组作业使课堂更高效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