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文化带入大学英语课堂初探

2015-07-04 06:58韩兆霞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

摘 要:本文联系高考英语改革实际和大学英语CET考试的现状,分析了现今大学英语教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存在的不足,尝试探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路。在新形势下,中国文化, 尤其传统文化世界化、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关键词: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课堂  教学

一、引言

中国的全球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一定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将中国文化,尤其从传统文化开始有意识地带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促使中国文化世界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中、高考语文和英语改革的预示

2014年初,《中高考改革方案:英语将正式退出,语文王者回归》一文详细报道了中高考改革情况,报告详细陈述了中考和高考中语文和英语科目总分变化情况。不难看出,语文总分呈明显上升局面,而英语颇有大江东去之势。在文章结尾处,编者加注了教育部对学生(小学到大学)学习传统文化的指导纲要:“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部,2014)

三、大学英语CET考试的导向

自2013年12月考试起,大学英语CET的四、六级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均有了调整。“原单句汉译英(5%)调整为段落汉译英(15%)。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四、六级考试委员会,2013)

四、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和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教材内容陈旧且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大多在内容和形式上大同小异,取材多关于英语语言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课后练习设计也只是为了复习和巩固课文中所涉及的词汇、短语、句型、句法结构等语言知识;再者,多年来应试英语的影响,教师课堂和学生课后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听、读和写”语言能力的练习和巩固上。

(二)“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混淆不清

语言能力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能力;而听说读写译、修辞、思维和感知能力则是言语能力。于是,只有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两者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英语能力。“英语教学中,掌握英语体系和学会使用英语两者要同时进行,互相促进。”(黄莉娜,魏国平,2004)

(三)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渗透语言,两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胡文仲,1990)众所周知,语言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产物;而文化不是人类本能,也不是先天形成,而是人类进步的积累、人类交流的沉淀。语言和文化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决定任何语言学习过程均是从初期语言学习开始、过渡到语言文化的逐渐形成,再从语言和文化交错中提高语言和文化能力,最终在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完美两种语言、文化的认知和交际能力。

(四)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文化,也称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流传久远,地域甚广。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中国文化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进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如何将中国文化带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

以原则为指导、以方法为行动,将语言和文化结合教学实践贯彻到底。在英语语言教学中介入文化教学适用原则主要有实用性原则、适度宽容原则。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随时联系并诠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适度宽容,并且有义务和责任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韩兆霞,2012)此外,阶段性和动态性原则也是文化导入的重要原则。方法主要有:

(一)提高认识,合理设置课程

中高考、大学英语CET改革和全球化的背景,语言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准确性越来越明确。教育者应认识并重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和决定作用;结合认识,合理地将文化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将文化等知识全面、系统地植入大学英语教材。各高校还可以根据学校情况自行编写一些与当前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自编教学材料。以盐城工学院为例,分级教学的三、四阶段非常适合专门文化教学的展开。

(二)有效利用CET考试的杠杆作用

CET考试一直以来就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导向。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段落翻译部分明确了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自2013年12月后,大学英语四、六级全真试题翻译部分连续考查了中国文化中的中餐、茶文化、中国结、丝绸之路、四大发明、中文热词、中国画。这些内容贯穿了各个时代的中华文化,又多是醒目、代表性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元素,某些元素甚至历代相传、国际著名。作为方向标的大学英语CET考试为中国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和端正了教学行为。

(三)从教学内容入手

除了大学英语CET考试以及相关考试资料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资料之外,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相关内容也是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文化典型材料运用到课堂。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课文题目是“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在课文文化背景导入时教师自然会联系中国文化的五大象征。记得本人在教授此课时,学生反应活跃而积极,联想到了相当数量的中国文化典型象征物如“紫禁城、茶、长城、瓷器、京剧、兵马俑”,是学生给出的最多答案;此外,学生还提到中国结、饺子、剪纸、文房四宝、麻将、筷子等等,甚至为谁该是谁不该是文化象征争论不休,非常激烈。所有学生在这样的争论中既了解美国文化经典、更以中国文化的璀璨和悠长为傲,中国文化的闪亮是有目共睹的。

(四)以学生为主体

文化的教学只能是由教师带入,学生自觉自动地参入、学习、思考和领略。课堂上,除恰当适度的教师讲授之外,教师应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去展示、争论和思考。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接触文化,例如演讲、访谈、角色表演、情景对话等等,让学生自由自主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通过自身解决文化问题的同时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以最终促成他们文化知识的建构或重构。

(五)鼓励利用网络等平台加强中国文化的接触和领悟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容纷繁多样,教师的课堂传授只能是一种引导,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中国文化的课外阅读,并提醒同学有效利用媒体、网络等先进信息平台,以便他们能够更多、更深地接触和积累中国文化,最终真正领悟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精华。

六、结论

“后大学英语,也称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或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主要是指迈入21世纪后我国的大学英语”(李蓂,蔡基刚,2013)。将中国文化带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将语言作为工具,将文化理解作为语言学习目标,在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中坚守、发扬并推广中国文化将是21世纪后大学英语时期我国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趋势和必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2014.

[2]  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调整的说明[EB//OL].http://www.cet.edu.cn/slj.htm,2013.

[3] 黄莉娜,魏国平.语用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

[4] 胡文仲.文化與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193.

[5] 韩兆霞.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J].科教文汇,2012(9).

[6] 李蓂,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外语教学,2013(5).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特征简述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式主题演讲的有效性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中内容教学法的反思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