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

2015-07-04 07:43黎桃芬
俪人·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初中地理情境教学

黎桃芬

【摘要】地理是一门要求学生用理性思维去学习思考的学科。它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融入到学习地理的兴趣当中。而当下的教学思路就是要围绕着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的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情境教学备受师生的青睐,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的完美转化和直观体验,优化了教学过程,简化了教学内容。

【关键词】情境教学 初中地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换言之,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呢?

二、依据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知识无处不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实现生活化和简易化的地理教学,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充满奥妙的同时逐渐从学习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既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例如:同学们,我们在逛商店时看到一些羊毛衫上标有“100%澳毛”的字样,就是说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使其成为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再如:在学习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时,可联系实际,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各大城市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地铁、有的城市利用电车交通,有的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液化气和无铅汽油?城市市区为什么要禁鸣喇叭,管制工地施工时间?通过以上问题,学生很容易认识到城市环境状况的严峻性。然后教师进一步设问:如果你是环保局长或县长你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设问,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环境意识教育。

三、选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会观察到许多生活现象,如日常的衣、食、住、行、游等,这些都与我们的地理学科息息相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确,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也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教师只有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如在中国地理《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中,可将学生课前网上搜集的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等制作成PPT展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生活在南方的人们爱吃米饭,而北方人却偏爱各类面食?我国川、湘、黔等地方的人们为何喜欢吃辣椒?我国西北地区的人民头上总是戴着纱巾?……这些由平时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而产生的问题,将会充分激起学生的热情,课堂讨论的气氛也会变得很热烈,学生的上课情绪也将高涨起来,对相关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体验教学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就越加普及,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书本教学,突破重难点,而且对于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抽象问题也是非常有益的。事实证明,在现代教学中,能够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指导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由抽象到具体,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难以讲清和学生能以理解的知识,同时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进行学习,构建体验式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地球公转的意义》这一节时,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无论是利用版画描述还是利用挂图、模型等,由于缺少立体感,对很多学生特别是那些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掌握起来非常的困难。但是在多媒体教具的辅助下,教师利用多种地理素材,通过PPT的课件形式,逐一展示黄赤交角,同时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这样,通过演示学生逐渐在脑海中树立起了地球公转的动态立体图,进而对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意义。这些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引入社会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关注热点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围绕中国或世界的区域热点问题,如能源匮乏与可持续利用、气象灾害及其防治、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与防治、人口膨胀、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地区冲突与和平发展等,引入一系列的社会时事、热点新闻报道,利用问题与矛盾事件的冲突性,创设情境。如在七年级地理板块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时,可链接最近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及引起的海啸及之后4月7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4级地震的时事新闻报道,再罗列最近几年日本的地震记录,学生很容易从新闻热点中发现日本地震频繁,继而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去探索:为何日本会频繁大规模的爆发地震?还有哪些地方也是经常性地爆发地震?这些地方有什么相似性吗?通过这些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热点所营造的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关心生存环境的责任感,也能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程度,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地理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促使他们更能深入的去思考。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需要地理老师在平时工作中,认真审阅教材,收集生活中的关于地理的资料,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更加全面地去掌控和把握课堂,使学生热爱地理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学校管理》2013年第6期中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作者:李巍;

[2]《百科全书》中的《情境教学法》。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初中地理情境教学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