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赏析课提升高职学生美术鉴赏力的创新模式探讨

2015-07-13 11:23梁丹妮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15008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梁丹妮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15008)



美术赏析课提升高职学生美术鉴赏力的创新模式探讨

梁丹妮(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15008)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美术赏析课选修课的现状,强调了开展美术鉴赏课程建设对提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美术鉴赏力的重要作用,探讨高职公共美术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通过创新课堂艺术教育来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化途径 。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选修课;优化课程设置

本文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校级立项项目。项目编号:PPS20140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加剧,人们愈发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美术鉴赏课公共课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高职院校逐渐重视艺术赏析公共课程,其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也在不断的改革变化,而公共美术课程为提升高职院学生的美术鉴赏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美术赏析课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由于高职教育在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和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公共美术教育师资匮乏,一部分青年教师从专业美术学院走上工作岗位,对于公共美术教育的授课方式和内容的难易度把握不准,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深造。还有一些是由非美术专业的教师担任,造成师资队伍的良莠不齐,专业知识不足,教学能力欠佳。公共美术课程的开设需要专门的美术教室,由于公共美术课程得不到充分重视,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相应的硬件设施难以得到完善。

第二,美术赏析课程教学内容偏重理论鉴赏性,缺乏实践操作环节。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美术课多以赏析课为主,使大部分的非专业学生对大量的专业知识较难理解,很难完全融入课程,缺少对课程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实践动手环节,缺乏学习兴趣。

第三,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教材,教师使用教材及授课模式自主性比较强,按专业教学模式设置课程情况,缺少针对对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本身的教学模式的摸索和研发,科研意识较淡漠,不能适应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

二、高职公共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它长期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受其惠泽。学校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作用。艺术通过一定的形式深深地启示了精神的意义、生命的境界、心灵的幽韵。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它对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了解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较高的鉴赏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专业课及文化课程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而对美术课程知识了解甚少。美术赏析课通过经典的优秀艺术作品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等进行欣赏,从而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各种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传承,了解艺术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开拓眼界。

第二,美化心灵,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健康。蔡元培先生有“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朱光潜,宗白华等人有利用艺术改造人性人心的主张。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乐教”思想的继承,另一方面也同席勒等人一样是出于对现代社会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思考。美术教育中的人同自然之间那种和谐的关系,就是我们学生将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依靠,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成功的。学术是无尽的,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始终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以及学习中发生的任何问题,合理适当的予以解决。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心理上是健康的,前途也是光明的。所以养成良好的,美得心态是美术教育的延伸教育,责任很重大。因此,人格的培养,应该以艺术素质教育的提高作为前提和基础。

三、高职美术赏析选修课程的内容和教法的优化及创新

美术教育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教育对在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可通过美术赏析课、实践课和课外活动课三种主要形式开展美术教育,并应从做好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涵、教学设计、教材选择、师资队伍建设和艺术教育工作评价等方面积极推进高校美术教育。

第一,深度挖掘美术作品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欣赏了美术作品本身艺术内涵之外,还要注意作品以外的知识传授,如讲解作品的产生社会历史背景,作者的绘画风格,作品中内涵的人文思想等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注意与历史、文学等其它学科的交叉,加强美术鉴赏的综合能力。

第二,要注重教学设计。美术课和音乐、戏剧等课程一样,是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文化载体。因此,一堂出色的美术鉴赏课离不开生动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欲望和潜在的审美感知,促使学生主动去发现美、探索美,甚至去创造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积极开展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课堂情景模拟方法的探究,在教法上要生动活泼,可采取赏析、临摹、写生、创作四位一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教学内容上涵盖绘画、雕塑、建筑、民间工艺和现代艺术设计等方面。通过教学方式及内容的创新,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陶冶性情和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情景感受及创意能力的培养。

第三,结合当地特色,开发适合当地高职院校公共美术教学的课程资源。赏析课是普及民间美术的最好方法,可以选择一些作为课程的重点,这样更容易产生地域沉浸性,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民间美术功能的实用性、技巧的精湛性、题材的丰富性、装饰的生动性、形式的多样性等,这样才能与专业设计课程建立更好的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其有意识地提取和再设计。如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苏州的园林、刺绣等,可以体现苏州地方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这些资源对于苏州高职院校学生精修人文素质教育具有良好的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除了要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素质。公共美术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主动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

[2]邓全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从学生和学习特点出发[J].新课程研究,2011(6).

[3]魏传义.艺术教育学[M].重庆出版,1990.

[4]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梁丹妮,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