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验下的园本教研

2015-07-22 04:40黄静
中小学德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园本研讨教研

黄静

刘惊铎教授在《道德体验论》中指出:“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体验的世纪。”由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研的方式要向着生态化、生活化方向发展,从偏向造作的、虚假的、生硬的、单一的教研方式,向常态的、真实的、多样化的教研方式发展。呼唤生态的教育,呼唤生态的园本教研,势在必行。

一、秉承生态理念,定位园本教研新思路

1.专家助力,引领中起航

传统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虽有参与的热情,但文化底蕴和理论功底不足,研究能力不强,加之缺乏专业指导和引领,阻碍了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从2005年9月起,我们聘请刘惊铎教授和姚亚萍教授作为生态体验教育的顾问,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指导,引领教师在看、思、议、行中,感悟生态理念的真正内涵,明白什么是生态的园本教研,即:教研工作的外环境(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与内环境(教研本身诸要素)之间以及内环境各要素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一种自然的、健康的、合规律的、相互支持、互促互进的和谐关系下的教研。通过集中学习、分组学习、自我学习等途径主动学习生态体验理念和相关文章,促使园本教研从传统走向生态,从尝试走向常态,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示范辐射,互补中成长

骨干教师在生态园本教研中起着协助、领航、示范、辐射的积极作用,是园级教育教学专家。每学期,我们都会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评优课、园电教评优课、园各学科领域评比课、师徒汇报课、外出学习展示课、五年内新教师汇报课、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课题组成果展示等互动学习活动,给青年教师树立榜样,为全体教师提供借鉴,起到引领激励作用。例如“六六体验吧”的成立,打破了传统教研“一刀切”“一言堂”的局限,拓宽了园本教研的渠道。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自主选择体验吧,比如在舞蹈、歌唱方面有特长的教师加入“艺术吧”;有烘焙、厨艺、缝纫等特长的教师选择“生活吧”;有理论功底、论文写作能力强的选择“学术吧”……教师们相互讨论、交流、切磋、研究,形成了生态教研组。在每学期开学前,通过教职工大会的全员培训,每个体验吧的教师代表提出园本教研“金点子”,为每一次教研活动出谋划策,交流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引发大家的思考,促进教师的全方位发展。

3. 形式多元,协作中共存

采用多元化的园本教研组织形式,创新园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申报方案,是生态体验下的园本教研的一个重要举措。生态的园本教研中,一线教师和业务部门不是分割的,教师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默契团队、一个快乐整体,是协作共存的。我们采取小组征集和民主评议、自我申报与年级组推荐、业务部综合商榷等方式组织合作小组,就环境创设、办园指南、教育教学开展等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真正让教研活动以园为本,以人为本。例如:每学期一开学,就通过全园教研例会征集学期教研活动方案,每个教师都参与到教研活动方案的设计中。

此外,“换岗体验”成为了生态园本教研新的突破点。其内容包括保育员与教师之间的换岗、本部教师与分园教师之间的换岗,以体验在不同环境中的保育教学。“换岗体验”使得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更强了,从根本上促进了教职工之间深层次的协同发展。

二、推动生态实践,架起园本教研新平台

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园所提供的平台,在集体的协作中才能营造一种生态的研究氛围。为此我们建立起市、园两级共同体教研平台,以便为教师争取更多的教研活动机会,使得教师的能力在系列教研活动中逐步提升。

1.“课堂大练兵”——私人定制的成长

关注教师成长的差异性,加强生态课堂的练兵活动对教师的成长至为重要。

(1)“一课三议”,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以“同题异构”“反思汇报”“个体研磨”三种形式来开展的课题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注重打造“生命感动、情感互动、师幼共存”的体验课堂。首先,注重体验场的营造。感人的音乐、适时的灯光、多媒体、图片等手段,为孩子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体验场,使幼儿的学习更主动,体验更深刻。其次,注重师幼互动。生态课堂注重师生的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从而实现共同、持续与和谐发展。最后,注重反思性的评课。在每一次课后,教师都会进行评课,要求做到四个看:看教学目标、看教学活动的设计、看学习过程和看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提倡“鸡蛋里挑刺”,教师们人人发言,因为只有将矛头指向问题,才能发现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共同进步。

(2)“专题听课”,即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如幼儿体育锻炼观摩研讨活动,研讨中我们注重过程,着眼细节。教师用录像将整个活动记录下来,然后在研讨时,再现活动情景,教师展开相关的研讨。在这种放大镜般的观摩研讨中,教学中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暴露无遗,在看、思、议、行中,不同的意见或建议总能让大家眼睛一亮,思路大开,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跟踪听课”,是一种以相对薄弱的教师个体为对象,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进行听课、交流、再听课、再交流的不间断的研讨过程;或以某个班为对象,观摩半日活动,通过半日活动研讨班级常规、孩子发展情况、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配合、环境的创设等。通过跟踪后的案例研讨,真正实现了教、学、研的一体化,教师在活动中的交流、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

除此之外,我们还创新出多种新的生态课堂研磨教研方式,如:“分层汇报课”“骨干示范课”“电教评比课”“组内评比课”“常规管理”等。通过上述平台的捶炼,教师在生态教研活动中完成了角色转变,由“要我研”到“我要研”,专业成长更主动、更有效。

2.“体验式研讨”——多重视角的历练

“体验式沙龙”“家长沙龙”“《纲要》和《指南》学习研讨”“区域游戏材料研讨”“案例专题研讨”等,都是极具生态体验特色的研讨活动。它提供了教师集体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平台,让教师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下各抒己见,交流分享经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每次研讨前,都会请每位教师将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写下来,然后由业务部和课题组筛选,最终确定该月沙龙研讨的主题。每位教师在研讨活动开展前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对该问题的见解或教学中的有效做法,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和整理。研讨活动中,主持人阐述研讨主题,并请各位教师围绕该主题展开讨论,最后由主持人和协作者对教师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大家对相关信息进行梳理,以方便教师吸收和内化。

多形式、多重视角的互动沙龙活动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对如何开展生态园本教研活动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3.“园本课程”——生态衍生的硕果

教研团队通过生态活动这座桥梁,将园外的、园内的、个人的、集体的、科学的、生活的世界结合起来,创设生态体验场、营造节日体验活动氛围,使幼儿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将无声的“教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并从中截取典型事件形成有效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获得教育的新感悟,总结教育的新经验,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形成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从而更好地推动园本教研的步伐。在生态教研活动驱使下,园本课程呈现出生态的、自然的、和谐的景象。我们以本土优质生态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开发体验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挖掘本园优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演绎生态教育新内涵,形成了许多优秀的生态教育案例。

如:每学期的“采摘节”,教师都会带领幼儿在种植园地进行挖掘采摘。教师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教育资源,教师挖掘了“挖红薯”活动题材,经过园本研修小组的交流、设计、评议、反思和实践,大班体验活动“挖红薯”应运而生。活动中,幼儿在种植园地里通过看看、讲讲、挖挖等方式了解红薯生长环境、外形以及功用等,探索如何使用小工具挖红薯,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这样的活动是生态的、自然的、简单的、纯粹的、有效的,开启了幼儿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生态的园本教研,充盈了园本课程,深化了师生对生态体验的生命感悟。

三、引发生态反思,推动园本教研的持续发展

生态的、民主的、有意义的教研活动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参与,需要大家共同研究、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起进行行动研究,以推动园本教研的持续发展。

1.教研要有深度、力度

园本教研活动除了教会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必备的唱、跳、弹、画等基本功外,还要开展专题研究工作,对科研教学进行反思。对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进行研究和深度挖掘,如:怎样指导体验游戏?生态的情境脱离幼儿园该怎么创设?教学实情境难以创设怎么办?……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后,教师都认真地写出感想,这对提高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有较大的作用。

2.教研要研“幼”研“学”

生态的园本教研需要引导教师真正地转向重视幼儿、重视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上,而不仅仅是重视教师的“教”。课例研讨中,不应仅仅聚焦在教案怎么写,怎样上好某一“集体活动”上,将观摩的重点落在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对活动的组织或教具的使用上,还应注重对幼儿学习的深入研究,要关心活动中幼儿怎样学习、怎样理解教学内容、怎样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概念、怎样按“纲要”“指南”的精神去支持幼儿学习。只有这样的教研才是有价值的。

3.教研要促“平等”求“真实”

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生态的园本教研就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教师的“发展不平衡”。有些教师在园本研修中不愿畅所欲言,身心的投入度不高,活动中只带着耳朵和眼睛。为此,我们在每一次的教研中都注意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小家庭”或“大家庭”氛围,让每一位成员都具有存在感,让教师先在小范围内获得认同,带着愉悦的心理,就有了敢于在集体面前发言的底气。

以上是我园在生态园本教研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走进这样充满着生态雨露、体验之花的生态园里,亲历着自己在教研中成长的每一段历程,体验着研修带来的价值与成就,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对幼教事业的热情。我们将继续教而研之,教研相长,通过一次次学习、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反思,在生态教研之路上尽享体验的盛宴。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园本研讨教研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