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体验中养德

2015-07-22 04:40杨东山
中小学德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寓意生态班级

杨东山

从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学说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德育改革,我们欣喜地发现,以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方法,以全息体验、互动陶养、群集共生为实践形态的生态体验理论,探索出了一种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魅力德育实践样式。学生生命主体的参与,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认同道德,滋养德性,养成德行。生态体验教育论为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终极目标,为深化学校的德育改革提供了很有借鉴意义的途径和方法。

回顾近年来生态体验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校德育工作,我们愈加真切地认识到,德,关键在养。因为“养”出来的德性丰润、厚重、坚实、长久。

一、营造校园体验场,让学生在自然生态中养德

学校无论大小,其本质上都是一个体验场,其中蕴含着教育人无穷智慧和教育意图的自然生态对人的影响不可小觑。我们追求的自然生态,朴素而不失雅致,自然而不失庄重,恬静而不失灵动。

1.颜色养德

在整体维修和装饰学校外墙的时候,我们向全校孩子征求外墙主题色的意见。海报上这样写道:你希望生活在怎样的色彩中呢?你的选择将决定楼体衣服的颜色,更决定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以少先队干部为主要成员的中标小组收到了几千条意见和建议。最后,我们确定了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题色。因为,有了这些最基础的颜色,就能够调和出任何五彩的颜色,寓示着小学的学习就是打好人生底色,只有底色坚实敦厚,人生方能五彩斑斓、繁花似锦。

2.标识养德

少先队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名的命名,课间文化旗的图标、学校校刊——《天性教育》的刊徽、主题活动的背景墙等的设计,孩子们都参与其中。

教学楼和花坛之间是一条长一百多米的小路,路牌设计和道路命名的征集,在同学们中掀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浪潮。深度的参与让孩子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真实感悟。

3.标语养德

“假山虽假,安全不假”“踩去小草的生命,降低你的形象”“用普通话,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网络在生活中,而非生活在网络中”“一个强大的民族一定是一个读书的王国”……校园里的标语都出自孩子之手。深度的参与中,孩子们学会了行为自律。

4.景点养德

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墙一室、一人一事都具有濡染、熏陶、默化的功能。北二小“多彩校园”寓意的是顺应天性,道法自然;“北二之星”寓意的是名人就在身边,人人皆可成才;“论语走廊”寓意的是继承传统文化,积淀人文情怀;“楼道故事”寓意的是美德励志劝学,成人成才成家;“血色长城”寓意的是胸怀伟大祖国,志存高远理想;“吉尼斯榜”寓意的是勇于挑战极限,敢于超越自我;“主题浮雕”寓意的是传承灿烂文明,拥抱美好未来。

理念支撑下的自然生态是有灵魂的,对人的影响必然是深刻而久远的,因为它彰显着导引者对教育的理解和执着,它体现着体验者对教育的期待和追求。

二、营造班级体验场,让学生在类生态中养德

班级是孩子生活最多的地方。班级类生态是人与人、人群及文化关系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生命的社会依托、心智模式的经验源、生命发展的平台。

1.在共同愿景的规划中明确目标

愿景,是希望实现的一种愿望或到达的一种境况。每个班的所有任课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了班级愿景的规划中。孩子们这样表述自己的愿景:

“四(五)班的我们是一群爱读书的少年。以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滋养童心,增长才干。”“六(4)班的我们推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人生哲理,相信厚积薄发的成长规律,涵家国情怀的国际视野,养正气、志气、秀气和灵气。”

2.在小组共建的成长中学会尊重

小组成长过程性评价是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力推的一项工作。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每个班科学组建了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从学习、纪律、卫生、荣誉和成绩几个方面整体评价各小组。采取课内为主,课外为辅;校内为主,校外为辅;加分为主,扣分为辅的评价。小组同学在愉快合作、荣辱与共中培植团队意识;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培植质量意识;在挑战自我,公平竞争中培植竞争意识;在崇尚一流,追求卓越中培植卓越意识。

3.在整体形象打造中积淀气质

学校每月都会进行“北二形象班”的评比,活动主旨是促使各班类生态的深化。当一个个书香班级、花香班级、墨香班级、健康班级、爱心班级、快乐班级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时候,一个个带有班级浓郁文化气质的孩子们像跳动的音符,在自尊、自律、自信、自强中开启天性、发掘潜能、回归天良、释放灵性。

4.在班本课程的实施中滋养德行

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倡导用班本微课程来发展学生个性,滋养学生德行。以各班班主任为班本课程开发组组长,建立起以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为成员的微课程小组。微课程小组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一群“教育人”集中在了一起。小组成员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医生妈妈带来了“我们从哪里来”;消防爸爸带来了“生命只有一次”;专职妈妈带来了“舌尖上的中国”;语文教师带来了“奇妙的语言”……

班本微课程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们每天都期盼着班本课的到来,如向日葵般自觉主动地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恩泽。

三、营造活动体验场,让学生在内生态中养德

内生态是人与其身心灵的关系,是生命存在的载体、生命安顿的心灵居所、放飞梦想的无限时空与精神家园。

生活其实就是由无数个小事件、小任务、小现象、小变化组成的,德行养成同样如此。近年,学校以“小”为题,做出了“大”文章。

1.小现象,大德育

我们引导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做一个有品位的人。“从小中找大”活动,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的小事如走路、吃饭、入厕、穿衣、说话中,去体验、感悟。学会自己与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孩子们体验真切,感受深刻,易于内化。楼道里的敬畏心,教室里的自信心,食堂里的感恩心,厕所里的公德心就是在不断地体验、感悟后,内化为了孩子们的自觉认识和行为。

2.小故事,大道理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灵魂的感召。一个好故事往往饱含着多个深刻的道理,故事中既有着对人类核心价值虔诚的尊奉,也有着对道义与良心的不懈叩问与吁求,还保持着对教义和传统的诘难和质疑。在陶醉于故事情节的同时,学生会比照故事中的人、事、物,回眸、反思、张望和瞻望自己的人生。

3.小变化,大成长

如果有人问,有没有学生在一个集体生活六年,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赞许?很多时候,答案是——有。真如此,不难想象,一个人从来就没有被赞扬后怦然心动,从来就没有成功后的跃跃欲试,从来就没有被欣赏后的怡然自得,这样的人生将会多么灰暗和可怕!

要创造一切机会杜绝这种可怕的发生!这是全体教师发自心底的声音。“小变化,大成长”墙(也叫点赞墙)就这样出现了。墙上有每个人的一席之地,我们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这种身与心的对话不仅是今天与昨天的比较,更是肉身与心灵的交流。

4.小课间,大文明

长期以来,以铃声为界,课堂与课间俨然是二个天地,彼此格格不入。孩子们的课间文化没有价值引领的主线,小范围的有序状态掩盖不了大范围的盲从与无序。

为此学校以走操、体操、跑操、绳操为内容的四操,通过营造强大的生命体验场,让学生体验、感悟和内化,培养集体意识、审美意识、锻炼意识、拼搏意识。

实践表明,三重生态圆融互摄,意境悠远,使教育活动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使人才健康成长所需的土壤、阳光、营养、水分、空气等各种因素产生和谐共振,最终形成生态和谐的教育新图景。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寓意生态班级
班级“无课日”
模仿老鹰的乌鸦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