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类生态”德育增实效

2015-07-22 04:40杨世海
中小学德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义工德育生态

杨世海

生态体验教育理论认为,人们处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的交互影响之中,如果主体能在三重生态的深刻体验中摄能穿行,就能提升道德境界,形成开启生态智慧。在学校日常德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包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等关系的“类生态”结构,其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操作也很方便,对激发生态体验、提升德育实效作用明显。

“龙城广场生态环保行”是天成学校每周一次的德育实践活动,由初中部各班轮流进行,班主任和教师党员代表带队,组织部分学生及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到龙城广场清除地面香口胶、捡拾垃圾。本人作为教师党员代表与班主任一起参与的这次环保义工活动,特别在细节中突出了“类生态”资源的应用,产生了良好应。

一、丰富“类生态”,育人机会多

教育是复杂的社会实践,生态体验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共同体超越简单化的、单调的教育方式,生态智慧启迪我们相信并善用世界的复杂性,相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尽可能地丰富“类生态”关系,从中生成、挖掘育人的机会。龙城广场是深圳市龙岗区的知名公共活动空间,周边有大型购物中心、书城、文化中心、区政府等设施,周末有众多休闲群众、购物人群、小商小贩等在这一地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真实的“类生态”环境。广场的义工站是我们活动的大本营,义工活动过程中会碰到各种行人、小商贩、清洁工人、治安人员等。我和班主任在组建学生活动团队时,考虑男生与女生、学优生与学困生的不同组合,老师还发动家长并鼓励学生发动兄弟姐妹和朋友一起参加,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走在一起,每个人的责任心、荣誉感就显著增强了。

在这些“类生态”关系的互动中,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活动动员时,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三项任务:一是研究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主要是铲除广场地面上的香口胶),二是留意活动过程中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三是任务结束到指定地点集中总结交流,每人都要发言。虽然我们对活动效果非常有信心,但事情的良性发展还是超出了我们经验中的预期。

二、挖掘“类生态”,导引正能量

先来看看活动小组内的“类生态”正能量。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践能力是两码事,谁也不知道谁能在本次“铲胶”活动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这次机会对参加活动的每个成员都是公平的,包括教师和家长(本人在大学学的是工程力学,可是多次参加铲香口胶活动均未在优化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活动过程中,我发现L同学效率特别高,问他原因,他向我介绍了他找到的独特方法:“双手执铲、铲不离地、左右摆动、稳步推进”。经过我的验证,效果非凡,就和班主任立刻广而告之,推广L同学的铲胶法。在总结交流中,我大大称赞了L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智慧,并鼓励他将自己创造的“L氏铲胶法”工艺整理出来,参加学校“创造月”活动成果评比。在场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L同学妈妈更是兴奋不已。事后得知,该同学除了喜欢画画,文化成绩在班上却很不理想,可想而知,这件事传递的正能量对大家有多么震撼!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在丰富“类生态”中,学生的发展是必然的。

再看看活动小组与周边人等“类生态”关系中的正能量。随后的交流分享中,大家纷纷发表感想:义工站的义工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和配合,让同学们感到义工活动已成为社会风尚,我们不是另类,我们不会不好意思,相反,我们非常自豪。有同学听到行人中有妈妈对年幼的孩子说,你看哥哥姐姐好辛苦,把地面铲得干干净净,我们不要把垃圾扔到地上哦!同学们因此感到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同学们还谈到有热心群众主动前来尝试改进铲胶方法,非常感动。还有热心小贩说,你们这个行动很好,但也要考虑加大宣传力度。于是我们想到了制作宣传牌,每个二人或三人小组拿一块,轮流举牌便成了中间休息时间。偶而碰到的环卫工人则更是对我们的行动赞赏有佳,并谴责乱吐香口胶的不文明行动。当然,更多同学体验到了环卫工作的不容易,懂得自己也要讲究卫生,不要增加环卫工人的负担。

三、包容“类生态”,化解负能量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复杂的“类生态”隐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但也存在让学生面临负能量刺激的风险(这方面,在以前的生态体验教育实践中关注得比较少),需要我们导引者做好包容、化解的思想准备。这次活动,没有发生学生被讽刺挖苦的情况,但有一组同学讲述了他们遇到“奇怪的卖菠萝大叔”的经历:该小贩要同学们去帮他收拾削落在地上的菠萝皮,说:“你们帮了我,我让你们做了好事,不是很好吗?”当然,同学们没有理会他。更奇怪的是,他在叫卖,行人不买,他竟然说:“不买就傻了!”同学们对这位小贩表示了反感。老师则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化解引导:一是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有些人年龄虽年长但素质不高,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要靠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去努力;二是这个小贩虽然品位较低,但不一定有恶意,他或许是用调侃的方式考验同学们的应变能力;三是“奇怪大叔”说“不买就傻了”这样的话,说明这位大叔心态不良,以“和气生财”的标准衡量,他赚钱会很困难,甚至会穷一辈子——这位大叔可是同学们做人做事的反面教材!

四、拓展“类生态”,活动再增值

为扩大活动影响,让参加活动的同学得到更多的反馈,也让更多人受到教育,我们的后续工作便是进一步拓展“类生态”。家长将参加活动的图片上传至微信朋友圈;班主任将活动情况上传到家长QQ群、学校工作QQ群,大家都知道了“L氏铲胶法”的故事,科任老师对L同学刮目相看了),其他家长们也获得了教育孩子的第一手资料;班主任还要求参加活动的同学写好日记,并在班级中分享;本人则帮助L同学整理成果,进行参加“创造月”成果评比的具体辅导。如此,这次活动的教育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顾明远说:“教师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实践证明,应用生态体验的思维模式,我们的德育活动效果会更上一层楼。通过这次行动,同学们传播了文明,吸收了正能量,在接触复杂的社会过程中提升了道德境界和生态智慧,人格走向了美善成熟之境。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义工德育生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带上孙子做义工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当义工,好处多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盱眙生态藕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