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验下品质阶梯课程浅探

2015-07-22 04:40吴小波
中小学德育 2015年7期

吴小波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一小以生态体验理论为支撑,以生态体验学术委员会专家为导师组进行学术引领,以19项德目为课程框架,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德育活动选题并形成序列性的实操课程,逐步形成了生态体验下的品质阶梯课程的思想框架和实践操作体系,并采取先做后汇聚、先体验后反思提升的课程开发技术路线,探索出一条在历史中发现—提升—融合—物化—课程化的道路。

(一)指导思想。围绕“诚敬修美德,敏毅成真才”的办学理念,科学架构、系统推进、精细实施,形成学校感动生命、震撼心灵的系列化生态体验德育主题活动体系,使进入一小的学生能够通过六年的生态体验活动,受到螺旋上升的诚、敬、敏、毅品质的陶养。

(二)设计思路。以生态体验理论为思想指引,以诚、敬、敏、毅为四条主线,以中小学生道德成长的19项德目为总纲,以39个生态体验例话活动及资源包为主要内容,以班队会、综合实践和校本教育为途径,以体验活动为主要教育方式,形成螺旋上升的培养序列。

(三)选题框架。选题框架是对多重因子、多个维度综合统筹、立体架构而成。以诚、敬、敏、毅为总纲,与中小学19个德目科学对接,结合学校多年来探索而形成的已有的优秀德育经验和资源,优化与创新而形成。选题框架既关注儿童生命发展中的真问题,又兼顾与自然时序(如四季、天气、物象等)和社会文化背景(如节日文化等)的同步性;既关注同一时间内各年龄段研究主题的发展性、关联性、延伸性和研究工作量的相对均衡性,又兼及总纲下各年龄段选题数量的均衡性,和不同年龄段之间选题内容和教育目标的螺旋上升。

(四)课程目标体系。①总目标。引导学生诚实做人、真诚待人、诚信做事、忠诚于祖国和民族;帮助学生懂得敬畏自然、敬仰民族文化,敬爱祖国、尊敬师长、敬重他人、悦纳自己,开启生命智慧,融通生态关系;在陶养小学生奉献、利他、诚信、宽容、和平、感恩、尊重、孝亲、爱国、勤劳、节俭、环保、合作、创新、规则、自律、知耻、公正和责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时,指导学生敏于行,回归生活世界,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开始,改变自己,优化行为方式,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培养学生坚持和坚毅的品质,将道德体验和实践内化成稳定的、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

②分目标。从诚、敬、敏、毅四个维度,按照低中高年级围绕30个关键词设定39个目标,标明所属德目,给出选题和活动建议。

(五)开发与落实的途径。在全国生态体验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开发出生态体验理论支撑下的低中高三册校本实验教材,共计39个课例及配套的资源包。所有班主任、德育教师作为开发人员,每人负责1个活动课例的开发。课程开发采取培训、活动设计、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参与以体验式活动为主导的课程研发与实施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需求,关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间、学生间以诚得诚、以敬得敬,师生间以诚育诚、以敬育敬。开发后的课程,主要通过德育活动课和大型仪式体验实施,每个活动例话都围绕一个主题体验活动开展,以破解学生人格和学业发展中的一系列真问题。

通过生态体验下品质阶梯课程的立体架构,学校以深入心灵的教育资源和科学方式,让学生渐次体认具有诚、敬、敏、毅基因特质的现代人格。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