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15-07-22 04:40
中小学德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陌生人事物道德

张正江、彭泽平:生活德育与知识德育的统一性

张正江、彭泽平在《中国教师教育学报》2015年第3期撰文指出,生活德育与知识德育在理论上并不构成一对矛盾,生活德育离不开知识,因为在生活中建构道德,在道德引导下建构生活,都需要知识来加以引导,没有知识的生活是蒙昧、黑暗、封闭的生活。知识德育有两种,一类是实然的知识德育,另一类是本然的知识德育。实然的知识德育是客观上实际存在的知识德育;本然的知识德育是本真的、没有发生变异的知识德育,即知识德育的本来面貌。生活德育论所批判的只是当今中国把道德知识变异为“关于道德的知识”的实然的知识德育。本然的知识德育从生活经验开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掌握道德真理,实现道德自觉。所以从本然的知识德育的特点来看,本然的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是有相同点的,是可以结合、统一在一起的。这种统一性表现在:知识德育开始于道德生活经验、道德感性知识,感性知识与经验经过总结、提炼,上升为理性知识(道德知识),又以理性知识具体化而指导生活,形成实践知识、智慧。因此,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德育、知识德育的特点,小学应以生活德育为主,高中、大学应以知识德育为主,初中则二者兼有。

杨晓:让身体回到教学

杨晓在《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2期撰文指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质是“让人回到教学”的教学哲学的变革。“让人回到教学”的根本就是让身体回到教学。身体回到教学的理念:第一,身体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相互作用是教学的起点。第二,通过身体确定学生的主体性。第三,通过身体进行教学促进学生身体认知和逻辑认知的协调发展。身体回到教学的路径有,第一,师生作为“陌生人”直面事物本身。教师即陌生人意味着在面对习以为常的事物时,能够从陌生人的角度重新体验事物和事件,用新的眼睛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学生成为陌生人,就是学生从身体主体感受出发,充分运用身体感受事物,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重复课本上的话,或者说大家认为正确的废话。第二,进行教学探险之旅的实践,教学过程不是熟悉常规的复制和既定程序的重复,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事物的一个冒险之旅。第三,通过身体的教学,把教室与自然、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一方面,拓展教学的范围,把教室延伸到窗外,把学校延伸到社会,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另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叙写自己的生命故事,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

猜你喜欢
陌生人事物道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单独中的洞见
道德
谨防陌生人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谨防陌生人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