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使用的几点体会

2015-07-24 21:07张现勤王英
地理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

张现勤 王英

摘要:本文结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实践,总结出使用中图版地理教材的体会:紧扣课程标准要求,利于构建知识框架,高度重视人地关系思想渗透和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关键词:课标要求;知识构建;人地关系;能力培养

笔者使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已经十年。十年间,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一直伴随着笔者和各级学生一起成长。在教学摸索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使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几点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紧扣课程标准要求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表现在课文的章节和标题上,即章节名称和小标题明确点出课标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发挥好教材这一优势,有利于落实三维目标。例如,与人口有关的课程标准要求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2册与之对应的第一章标题就是“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高度概括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同时,第一章的正文内容则对应课标要求分成三节,每节的小标题也紧扣课程标准。以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为例,正文小标题依次为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这种编写模式与课程标准高度吻合,方便使用者落实课程标准,从而较好地达成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要求,完成学习目标。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每一级新生的第一堂课,都能使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这一优点,方便他们在学习之前明确该节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较好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的大小标题紧扣课程标准的优点还表现在利于学生成功解题。做习题时把握住中心词非常关键,中心词往往是地理科学的核心概念,如城市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工业因素等。 这些中心词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清晰明确,往往直接出现在标题里,并用大号字体,玫红、鲜绿等亮丽色彩标出,非常醒目。这种呈现中心词的方式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利于学生快速把握知识要点,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解题。

二、完善知识框架构建

学生地理能力是高中地理重点培养的能力。高中生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从中调动相关知识,再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要点清晰,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个优点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2册体现得尤其明显,如农业区位因素从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讲述,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交通、政策和农业技术等几方面详细讲解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到劳动力、地价也是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同时,这些因素分别被醒目地列在一个玫红色圆点后面。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提示,很容易建立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知识框架。

三、重视人地观念渗透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的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人文地理部分,在编写时按照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在各专题中或采用课标渗透,或浓墨重彩用较长文字篇幅描述,或以言简意赅的图表等来揭示人地关系。

以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2册为例: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提到生态环境因素,第三节中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列为影响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中编写“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中编写“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从中可看出,教材在呈现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地域联系之后,紧接着展示前者对环境的影响,这种编写方式一方面直接突出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展示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反作用,同时也揭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大多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为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内容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2册的编写内容不仅体现对课程标准的尊重和对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利于学生认识当前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理解人在地理环境发展中的作用并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为学生成长为有思想的人打下基础。

四、强化地理能力培养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不仅正文内容丰富详实,要点清晰,还设计“学习指南”、“思考”、“ 讨论”等探究系统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阅读、名词链接等形式补充拓展正文内容,并配置图文并茂、深浅得当的作业系统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作为学生的第一手学习资料,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编排非常利于学生自学。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材该特点,先安排学生预习或课上自学,再对点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则起到答疑解惑、订正、补充和拓展的作用。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获取信息能力、阅读图表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实现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2册每节课正文前都用“探索”的方式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设置情境,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每节课后教材又用“案例研究”形式丰富学生知识,对正文内容进行扩展。笔者在上新授课时经常从教材的“探索”起步,让学生带着探索的情境、问题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课后再让学生学习“案例研究”。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符合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