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非营利组织优化社会共生关系的行动策略
——以s市H社区服务中心为例

2015-08-01 00:06徐增辉
行政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非营利义工社工

◎徐增辉

◎王 欢(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民间非营利组织优化社会共生关系的行动策略
——以s市H社区服务中心为例

◎徐增辉

◎王 欢(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改革浪潮,使民间非营利组织通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得到较快的成长,为提升自身合法性地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分别在政治共生系统、经济共生系统以及文化共生系统内与政府、企业、高校、媒体等多元主体进行资源互动,以优化自身的社会共生关系。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民间非营利组织;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共生关系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的兴起使得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互构成为可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转变催生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如今,民间非营利组织已成为承接供给公共服务的新生力量。然而,围绕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成长发展,人们产生一系列疑问:民间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何以成为可能,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是如何与其他行动主体互动的,是如何获取资源来维持并提升自身生存的合法性的。这些问题的及时回答有助于推动民间非营利组织更好地承接公共服务。

本文以S市H民间非营利组织为调查对象,以社会共生理论为分析视角,探究民间非营利组织为优化自身的社会共生环境而采取的行动策略。S市H民间非营利组织从2000年开始从事社区服务,2003年开始承接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而H社区服务中心是H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下设机构,于2012年3月成立,4月开始进驻社区。H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专业化的公益服务,打造“一站式”的社区服务平台。该社区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人,其中户籍7 500人,暂住人口6 500人。

根据社会共生论的理论内涵,为了生存和“自我实现”,两个主体之间存在斗争与妥协互动。所谓妥协,是指主体之间形成的关于利益交换和分享的相对平衡,也就是在利益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建立共生关系——共生秩序[1]。社会共生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关于资源的交换关系,包括资源交换和资源分享。

一、H社区服务中心优化政治共生关系的行动策略

所谓政治系统的和谐共生,即是指社会各行动主体在合理的范围、规则内分享政治资源,将公共权力的使用、分配以及监督纳入合理的程序。在公共服务合作化供给过程中,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当政府给予民间非营利组织制度规范上的认可时,也就为非营利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行动的边界和规则,只要组织在政府规定的制度和范围内,按照多元福利发展的逻辑来供给公共服务,就可以广泛自由地开展社会活动,并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规则指导。

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迫于生存利益的需要,不得不主动去适应外部环境,配合政策规范的模式,在组织合法性的驱动下,进行组织结构的变迁[2]。这是共生系统中的行动主体在充分衡量诸多约束条件下,而选择的适合组织发展的行动路径和组织策略。由于社区公共资源大多由政府支配,H社区服务中心就需要主动接受“上级的领导”,符合“上级的政策”,寻求“上级的支持”,以获得中心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政治资源。

(一)紧跟政策形势,寻求政治认同

党的十七大后,我国更加注重以民生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民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发挥执政党及其政府的主导作用,而且需要通过社会参与制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3]。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也因此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基于对民生事业的关注,S市尝试推动社工制度,2007年11月出台的“1+7”文件,综合考虑了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人、财、物和政策配套,以大力推动社工机构在S市的培育与发展,并提出推行“社工+义工”模式,形成“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新模式,建立社工、义工联动发展的机制。

据S市民政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自2011年S市在全市大规模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以来,全市共运营了448家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是所有社区服务中心的基本服务内容之一,平均每家社区服务中心约有250名的志愿者。

在S市大力推行双工联动,实行全城志愿的背景下,为配合政府政策的实施,H社区服务中心也紧跟形势,组建了社区义工队,邀请社区居民加入到社区建设中来,倾听他们对社区的意见,并且发动社区义工参与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通过开拓志愿服务项目,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并形成比较稳定、持续的服务队伍。

为了给想出门但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开阔视野的平台,2014年6月,H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关爱老人微旅游活动”,共20位社区高龄老人在30位社区老年义工以及15位义工司机的帮助下进行了景点游览。在该活动中,H社区服务中心就充分利用了老年义工队和社会志愿服务队的力量,将“社工+义工”双工联动模式在社区服务活动开展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服务中心C先生表示:为赢得政府购买服务的机会,我们决定把“社工+义工”模式作为服务机构的特色服务项目,在竞标计划书中作为我们机构的一大重点服务内容。不过志愿者模式也很符合我们机构发展的宗旨,一方面,志愿者工作与社会工作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彼此是同根同源的关系;另一方面,志愿者队伍也有助于我们社区活动的开展,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访谈资料C20140712)

H社区服务中心之所以利用志愿服务队的力量开展“关爱老人微旅游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符合政府的某种政策规范,从而获得上级部门的选择和扶持。换言之,当社会组织的行为和做法是符合制度环境要求的,得到社会规范承认,并合乎情理和逻辑,将会为大家所接受,获得主体资格上的认同。H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工+义工”双工联动模式的良好应用,将有助于帮助中心获得政府的认可,减轻组织在制度环境中生存的动荡性,使中心更容易获得资源,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承认,获得开展活动、提供服务所需的合法性基础。

(二)依照文件履责,获得行政授权

行政认可是一种形式上的合法性,其基础是官僚体制的程序和管理,主要表现为行政机关的承认和参与。一般来说,对活动的行政认可主要包括主管单位对组织所提供活动的同意和认可,即以机构文书、领导人同意以及机构符号和仪式等形式予以承认[4]。

根据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原则上,社会组织是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自主运作或运营便民服务的,但是各项服务项目的开展必须体现出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体的特征。因而,社会组织在项目活动的规划中必须明确自己“该做什么”,这一职责的确定关乎合作供给的稳定基础。依据《S市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运营标准(试行)》文件,H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的每一项公共服务都遵循了政府文件的要求和规定,各项活动的开展以不超出行政范围为原则来供给服务。

在H社区服务中心最初开展项目时,为了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中心会定期向街道汇报工作,将项目进展的情况逐一反馈给政府部门,主动接受街道部门的领导,减少政府对服务中心工作开展的疑虑,通过主动汇报,及时反馈,将组织项目的进行处于政府的掌控范围之内,以获得项目开展的合法性。

服务中心B先生表示:其实并非我们服务中心不想搞创新活动,但是这些活动的开展必须是基于基础服务完成之后,政府文件上所规定的服务内容虽然不是硬性要求,但是一般我们都按照文件上的标准来开展活动,毕竟在这个框架内行事至少不会错嘛。平时我们也会定期向街道部门汇报我们的阶段性工作,不过这不是上级部门的要求,一般他们购买服务后,是不管我们的,但我们还是要多和他们打打交道,沟通联络感情,这都是人之常情啊。(访谈资料B20140716)

在社会共生系统中,如果共生主体不能准确地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在约束条件的框架范围内合理、合规地开展活动,那么不仅可能会遭到其他主体的排斥,还将无法获取组织发展所必需的各种系统资源[5]。依照文件行事,把握自身职责的行动策略使H社区服务中心获得了生存的合法性。根据S市政府公布的关于申请参与承接社会服务供给的社会组织资质审核的结果显示,H社区服务中心是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的市级社会组织之一。

(三)重视政府参与,寻求行政认可

政府机构和官员的权威及影响力对组织的项目运作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政府部门是项目的授予方,而作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则是项目的竞争者,在项目的审批、评估中,政府的决策不可或缺,因而民间非营利组织自然也会积极营造其与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以此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从H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到项目运营阶段,组织十分重视政府的参与,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会邀请街道的领导出席参加,并与政府部门共同协办活动。政府领导参与项目的仪式、出席活动的形式都是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意义,一方面,行政资源为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使得组织具有一定的行政合法性;另一方面,行政领导的参与可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服务中心E先生表示:一般我们举行活动,都会给上级领导部门发邀请函,他们不来我们没办法,但是我们一定是会提出邀请的,不过偶尔街道部门的领导也会出席我们开展的活动,他们的参与就是对我们活动最大的肯定,因为一开始我们进社区开展活动是很艰难的,不容易获得居民的认同,如果街道领导参加,居民会对我们组织更加信任,这无疑对我们的活动给予实质上的认可。(访谈资料E20140719)

“高龄老人看S市,传递爱心大接力”的关爱老人微旅游活动正是由街道社区、老年人协会和社区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一方面,在与政府进行合作时,H社区服务中心自身具备的能力是其获得政府支持和展开合作的最重要因素,因而要向政府展示自身的资质和能力。共同协办的活动开展模式能够让政府部门参与仪式、出席活动,一方面,以实实在在的活动让政府看到机构的能力,充分获得上级部门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政府领导的参与给予民间非营利组织行政上的认可,通过允许同意的方式增强H社区服务中心活动的空间,以提升组织在社区内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表1 H社区服务中心活动开展情况

二、H社区服务中心优化经济共生关系的行动策略

经济共生是指社会系统内的各利益主体对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分享。各独立的主体通过对同类资源进行共享或者对异类资源进行互补,从而形成资源效率的优化配置。

社会共生论将组织所处的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多元主体彼此共生的系统里,当组织间存在经济资源配置上的相互依赖时,组织为了获得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在与其他主体的互动中,会不断调整行动策略以保持资源的互换和供给,从而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以满足非营利组织的异质性需求,确保共生系统的最优环境。具体到H社区服务中心,其优化经济共生关系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提供服务,获取主要资金

S市政府购买服务主要包括岗位购买和项目购买两方面,H社区服务中心的成立主要是参与政府项目购买这一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签订为三年有效期,一年一签,每年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为45万元,并由市区两级财政拨付,年终时将由评估机构对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决定下一年的资金给付情况。

根据H民间非营利组织与民政局、街道办签订的服务协议,H社区服务中心2014年开展的社区活动情况,见表1。

(二)灵活变通,解决资金缺口

在H社区服务中心的运作过程中,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规定,一年向其提供45万元的资金以维持组织正常服务活动的进行,资金是由两级财政拨付,根据机构的评估情况分三批来发放款项。在H社区服务中心的项目运作中,政府购买项目主要的资金主要是用于支付员工工资、活动经费和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但这并不能满足提供服务所需要的财政经费。

服务中心A先生指出:随着物价的上涨,我们也会提出经费不够的诉求,但经过一级级反馈,所需的时间很久,45万的经费只能基本维持机构的运作,如果想在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创新活动和大型项目,根本没办法维持生存。(访谈资料 A20140712)

为了维持组织的生存需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H社区服务中心采取了灵活的方式来解决资金匹配问题。一方面,服从上级的领导,注重保持和发展具体的工作联系,在与街道部门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下,向基层领导争取资源,请求帮助解决办公场地问题,借用部分日常设施及办公器材,这样节约了服务中心的成本,相当于政府部门给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了资金;另一方面,机构积极开发创新性特色项目,以其他计划服务开展的名义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街道部门会根据相应的情况适当地批准机构的项目申请,以弥补机构生存经费上的不足。

(三)结交盟友,实现互惠互利

为缓解资金短缺的现状,H社区服务中心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建立资源库,主动与合作单位和爱心企业结成盟友,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让各企业单位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联合发掘整合社区资源,以提升社区服务中心的影响力。

G汽车公司作为S市老牌出租车企业之一,一直以来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参与,曾多次对H社区服务中心举办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在中心举办的“关爱老人微旅游”活动中,老人出行所用的车辆与车队司机均是由G汽车公司提供的,尽管这些活动所耗费的财力精力与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并无直接关系,但G汽车公司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参与公益活动的目的并非为了提高企业效益,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同时,G汽车公司的合作参与也为H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公益活动、提供公共服务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人力上的支援,促进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在二者互动合作的过程中,资源互换是组织的行动策略,共同的目标为彼此的共生关系提供了合作的基础。

三、H社区服务中心优化文化共生关系的行动策略

文化共生是指社会各主体在合理的范围内对文化资源的分享。为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的文化资源,组织会通过资源交换与分享的方式与其他主体进行互动,以维持文化共生关系的优化与和谐。

(一)吸引人才,提升专业化水平

与高校联动,培养专业人才的合作项目一直是H社区服务中心发展中的一个固有运作方式,从2008年至今,该服务中心已与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港澳台院校及社会服务机构联合创办职业专业培训,通过借助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或实习的机会,来弥补服务中心专业人员的不足,以加强服务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

从专业性角度来说,与高校联合,可以吸纳专业人才进入服务中心,扩大机构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国社会组织内部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专职人员较少,缺乏具有专业服务技术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机构的活动服务创新力不足,实务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专业化水平不高引发的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到社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供给能力,严重制约组织的发展壮大。基于此,H社区服务中心通过高校学者前来考察调研的机会,积极与各学校建立联系,主动提供素材配合高校开展项目调研,协助他们获取学术成果。在与高校学者合作的过程中,除了获得专家们对于服务中心生存发展的政策建议,还利用学术精英的影响力来构建服务中心的社会关系网,这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服务中心的社会合法性地位。

从合作对象的选择上,H社区服务中心联合的高校重点倾向于内地的学校,虽然内地许多高校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但大多是“拿来主义”,直接将国外的理论生搬硬套,书本里的社工实务跟实际工作的需求差距很大,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与专业设置并不匹配,就业率不高。基于此,内地的一些高校也具有较大的意愿与组织签订合作意向,建立实习基地的计划,这也为H社区服务中心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志愿联动,扩大社会参与度

志愿者群体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对服务中心的生存来说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如果没有社会的参与,服务中心将无法从事众多的志愿服务项目,也无法实现使命。一方面,志愿者的参与可以缓解服务中心人员的不足,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能够根据社会实情有针对性地为项目的开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志愿者主动、自发参与活动的规模和程度,也是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力的标志之一[6]。志愿者在公共服务的参与中,可以通过社会关系帮助组织构建良好的关系网络,拓展社会影响力,寻找社会资本。同时,当志愿者的公益行动得到社会认可时,会激励更广泛的群体参与其中,扩大了组织获取资源的渠道和途径。

自成立以来,H社区服务中心一致非常重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组建老人义工队,探索“老人义工银行”,发展“以老助老”服务;组建社区家庭亲子义工队,以家庭的形式参与社会服务,促进亲子沟通、家庭和谐;组建外来工、青少年义工队,参与社区建设,增进社区责任感。多项社区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服务中心C先生说:利用志愿者服务首先可以缓解社工在人力资源上的困难,一些大型活动的开展,只有借助志愿者才能保证活动质量;其次,志愿者的服务具有较好的宣传和感召力,社工机构利用这点可以招募到更多的服务对象和其他志愿者;再次,某些政府项目的推行必须借助本地志愿者才能收集更多的信息,更加方便了解服务重点,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最重要的就是让广大社区居民广泛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更好地了解我们组织……(访谈资料C20140720)

从志愿者招募的偏好来看,H社区服务中心倾向于发展中老年志愿者,比如:退休教师、老党员和退休公职人员等。

服务中心C先生说:通过宣传招募来的志愿者,大多数是比较有热情的,出于兴趣来承担志愿工作,所以对各类服务工作都还比较热心,因而中老年义工是我们比较偏向的选择类型,他们非常具有参与意识,是主动要求分配工作的一类人,所能提供的服务都是一些群众性工作,对社工项目来说具有基础作用。(访谈资料C20140720)

作为共生系统中的两个主体,一方面,作为“参与者”的老年义工队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分享了社区资源,丰富了老年生活,扩大了社会参与面,维持了社会角色;另一方面,志愿者力量也是社工机构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对社区工作的开展、社会网络的建设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H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的日常休闲和社会参与提供了平台,社区志愿者通过开展服务回馈社区,其志愿服务更能及时回应居民需求,志愿参与从某种程度上很好地完成社会资本、社区影响力以及个人能力的整合和动员,社区居民的社会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政府部门对服务中心的态度,对服务中心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三)借助媒体,增强社会影响力

媒体具有很好的传播和放大功能,媒体动员就在于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和内容来唤起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引导公众意识,帮助民间非营利组织实现公益性目标,扩大社会影响力。

从2007年起,H社区服务中心开通了社工热线,通过电话、短信、网络、QQ群等通信平台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提供各种信息及政策指导,与居民深入交流,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辅导。同时,H社区服务中心本身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定期更新中心新闻、社区服务、社工咨询以及社工学院等多个主题板块,对组织开展的活动进行介绍和宣传,吸引公众的注意力,通过建立网络宣传平台,提高中心的社会知名度。在“关爱老人微旅游活动”及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活动中,社区服务中心均主动与媒体进行联系,对活动的过程进行报道宣传,

善于利用媒体、吸引媒体是H社区服务中心的行动策略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借助传媒的力量向社会各界展示组织的公益性及良好的工作效率,从而赢得社会的承认,扩大组织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公民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不断壮大服务中心的规模和活动能力,从而赢得实质的合法性和社会信任[7]。

H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传媒的力量努力提高系统外的知名度,以扩大组织在文化共生系统内的影响力,增强其社会资本和资源动员能力,这种共生关系使组织获得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优化了组织的共生系统,使得服务中心在社区中的合法化地位不断强化。

四、小结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改革浪潮下,民间非营利组织通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得到了较快的成长,作为新生的社会力量,为了维持基本生存,并得以稳定发展,必须获得具有稀缺性的资源。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本身受到了组织目标、组织资源、组织服务能力以及结构性权力等条件的制约,因而需要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共生系统内与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媒体等在内的其他行动主体进行互动合作,通过采取符合其自身利益的行动策略来获取维持其生存的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是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具体包括法律法规的认可、资金、办公场所、人力资源、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影响力等。而民间非营利组织获取以上资源的主要行动策略包括资源交换、资源妥协以及资源分享等形式。

[1]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上海:复旦出版社,2006:51-52.

[2]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5.

[3]袁峰.论中国式民主的民生特色[J].江淮论坛,2014,(4):29-34.

[4]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2):100-109+207.

[5]刘伟.社会共生视野下的草根组织合法性问题研究——一个基于上海市G社区文化团队的实证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6]唐斌.禁毒非营利组织及其运作机制研究——以上海市S社会工作机构为个案[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92-93.

[7]康晓光.NGO与政府合作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65-67.

(责任编辑:温美荣)

C912.2

A

1005-460X(2015)06-0084-05

2015-06-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政策议程设置机制创新与政府社会问题治理能力提升研究”(12YJC810028)

徐增辉(1974—),男,四川绵阳人,政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王欢(199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非营利义工社工
青春社工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我要当义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