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推理“句意”明

2015-08-04 14:42张颖洁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托勒密句意演绎推理

张颖洁

家喻户晓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经常能从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之中找到线索,或者从混乱不堪的犯罪现场找到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还原犯罪过程。他的这种特殊能力就是我们熟悉的“演绎推理法”。

所谓演绎推理其实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要求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能很大程度上纠正主观判断上的偏差。对于严谨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演绎推理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快速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下面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为例来谈谈如何演泽推理。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重要的句子”具有哪些特点。一般地,它们在文中的位置并不固定,可能出现在文中的任何地方。这点与“狡猾的罪犯”似乎有共同点。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继续追踪下去。一般来说拥有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点或几点,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称为“重要的句子”:1. 表达作者观点、揭示对象本质特征、概括文章或各层次的中心句;2. 总领句、总结句、重要的过渡句和反复出现的句子;3. 结构上超常组合,或是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或是内涵丰富可多角度解读而增加了理解难度的句子。

尽管它们出现在文章的不同地方,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不同的含义,但解读句意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将这种普遍的规律,即“一般性前提”运用于具体的句子,破解作者在这些句子中“设置的迷局”,从而探寻句子的含意,这就是论述文中的“演绎推理法”。下面以课本为例,来谈谈答题方法。

例1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中国建筑的特征》)

解读这句话,可以运用两个演绎推理法。

一是写作意图追溯法。一篇优秀的文章如同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必须浑然一体,中间容不得半点不协调因素。换言之,文章中的每一句话对文章整体而言都是有意义的,都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归纳论点和分论点的方法来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在课文第18自然段很容易找到文章的分论点“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这句话紧承分论点,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引出“词汇”和“文法”的比喻,来继续说明建筑“可译性”的问题。

二是表达技巧还原法。各种表达技巧优化了我们的阅读体验,但同时也给句子的本意蒙上了一层面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些句子“返璞归真”,去掉修饰,只要基本含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我们有必要找到本体和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所幸后面的文字为我们解决了本体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表达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同样,我们也会用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来实现相同或相近的建筑意图。

再看看下面一句话:

例2 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宇宙的未来》)

运用上下文来推导重要句子的含义或作者说这句话的原因,也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大多数文章上下句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作者说这句话的原因就在这句话之后“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初始状态下的小改变在这个时间尺度将增长到两倍”三句上。超出这些范围作出的主观臆断,显然就是错误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语言非常准确。例1中的“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例2中的“遥远的未来”都表现了作者思维上的严谨。我们要像福尔摩斯一样,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有时候一个字的改变都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不过我们也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理解不等于“校对”。考点强调的是对句子含义的准确理解,而不是纠缠于个别字句的不同表达上。有时候选项会换一种说法,或变肯定为否定,或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上做文章,或主客体颠倒,或在长短句之间转换。变换之后的意思是否和原句一致,就需要我们细心地从内容上准确把握了。例如:

例3 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的边疆》)

换而言之,宇宙广阔无垠,地球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人类更是渺小。人类对宇宙的存在也许毫无意义。这两句话的表述不同,但它们表达的含意却是完全一致的。这种考题倾向于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解答过程中,除了需要学会运用前文提及的几点推理方法以外,如果碰见较长的句子,还需要划分句子层次。因此,高中生对基本语法的学习和掌握是必要的。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重要考查内容。只要掌握了论述文阅读中的演绎推理方法,按照正确的方式训练,我们的理解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

有些人喜欢将托勒密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体系混为一谈,进而视托勒密为阻碍天文学发展的历史罪人。在中国人熟悉的文献中,李约瑟“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僵硬的同心水晶球概念,曾束缚欧洲天文学思想一千多年”的说法堪为代表,至今仍被一些中文著作所援引。而这种说法明显违背了历史事实。亚里士多德确实主张一种同心叠套的水晶球宇宙体系,但托勒密从未表示赞同这种体系。况且,亚里士多德学说直到13世纪仍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多次禁止在大学里讲授,因此无论是托勒密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根本不可能“束缚欧洲天文学思想一千多年”。托马斯·阿奎那在论证水晶球宇宙体系时,曾引用托勒密的著作来论证地心、地静之说,到1323年罗马教皇宣布他为“圣徒”,他的经院哲学体系被教会认可为官方学说,亚里士多德的宇宙体系这才开始束缚了欧洲天文学思想约二三百年,而这又怎么能归罪于托勒密呢?(《一个改变了世界的历史伟人》)

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往往被人们混为一谈,李约瑟的说法堪为代表。

B.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根本不可能“束缚欧洲天文学思想一千多年”,因为直到13世纪,他仍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

C. 托勒密被误解,主要是因为他的理论被用来支持同心叠套的水晶球宇宙体系。

D. 直到亚里士多德被罗马教皇宣布为“圣徒”,他的宇宙体系才开始束缚了欧洲天文学思想约二三百年。

转基因作物具有抵抗力的基因经过不受控制的传播,会不会催生出一些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恣意蔓延的“超级植物”,使生态平衡被打破?直到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预示着生态环境将被颠覆。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可能会出现一些继承了对某种害虫或某种杀虫剂具有抵抗力基因的野生植物,这可能会使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受到干扰,并使食物链受到干扰。“具体地说,这要看这种抵抗力的获得能否使该种野生植物的繁殖变得更有效。”亨利·达尔芒希指出。如果是这样,那么它就可能会迫使另外一个物种从生存环境中消失。“设想一下,如果有某种昆虫是专门以这种受转基因植物威胁的植物为食的。” 亨利·达尔芒希进一步推论,“它就不得不改变食物,或者是消失。继而,由于它的消失,又可能会造成某种鸟类的消失。我们所担心的,就是这种情况。”(《食用转基因食品有危险吗?》)

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证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会导致生态环境将被颠覆。

B. 亨利·达尔芒希认为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会导致植物链受到干扰。

C. 一个物种的过度繁殖会导致另一个物种的消失,从而导致以这一物种为食的昆虫或鸟类的消失。

D. 植物链是否受到干扰的关键是继承了抵抗力基因的野生植物的繁殖能否变得更有效。

猜你喜欢
托勒密句意演绎推理
托勒密定理的一个妙证
托勒密定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
托勒密定理的多种证明及其应用例谈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
Step Ⅲ
2014.3新高考高二数学配送练习参考答案“推理与证明、复数”测试卷
演绎推理的准确表述与另一类非演绎推理
——兼论数学证明中的推理
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4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