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风采的人生最有思辨的考查

2015-08-07 00:48自永军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思辨性风采作文题

自永军

高考结束,许多学生和家长对我说,这次的作文不好写,和平时有所不同,让考生比较谁更具风采,不好比较呀。考生和家长的担心是对的,因为今年的题目更趋向于考查学生的思辨性、批判性思维。

今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作文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涉及省份广、考生多,而且如果明年全国统一一套卷子的话,那么分析新课标全国卷Ⅱ作文题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材料为什么要提供三个人的事迹

命题人所给材料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要求考生将三个故事联系起来思考。三个故事都来自生活,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更有利于考生思考,方便考生书写。在考场上考生为了打开自己的话语系统,应该有这样的问题意识,命题人给了三个人的事迹,很明显是要让考生进行比较,在分析概括的基础上找出异同。

小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此外,他具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优点;老王与小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业内新的突破,但是他认真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因而具有“爱岗敬业”的特点。小刘却又是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但注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的作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三人来自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业特点、兴趣特长,他们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都能在某一领域内做到很好,都有自己的精彩,都有评为当代风采人物的理由。他们都是“可爱”的人。因此可以得出,无论何种岗位,只要做好本职工作,都能有自己的精彩。比较三人的异同是考生在审题时必须认真思考的,知道三人的异同才能为后面的写作打开思路。同样是材料作文,和去年(2014年)的动物园禁止游客喂动物食物的作文题相比,审题立意相对容易一些,常规写法只需从三个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而去年则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由此,我再次建议,作文备考复习时,一定要慢审题,把握材料作文的特点,有时命题者只给一则材料,有时给多则材料,有时只给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对所给材料我们不妨多问问为什么,多比较分析材料,找到材料的内存逻辑联系。不管何种材料作文的题,审题时都需要聚焦,聚焦某一概念、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概括。

二、让考生比较谁更具风采的目的是什么

此次作文往什么方向写,有人提出就是在三个人中强行选择一个自己相对喜欢的类型作文,说自己喜欢和选择的理由即可,因为题目有明确的要求“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可从主流思想的角度看,其实考生也会想到人生各有各的风采,劳动不分贵贱,职业不分高低,用毛主席的话说都是“为人民服务”。从逻辑学的角度说,三个人也没有可比性,分类不同、范围不同的事物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这就像让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和省长比,谁更具时代风采一样。二者不可比,职业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所做的事不同。而命题人故意问“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如果从常规思维角度出发,从咬文嚼字的角度回答,就不能忽略“更”字,否则都是答非所问。试想:假如我们与命题人面对面交谈,人家明明白白地问你:他们三人谁更具风采?我们却答XX有风采,或者XX精彩……这都是错误的。

这时好多考生和老师都犹豫了,不回答谁更有风采又不符合题意,如果强迫自己作出取舍,回答XX更具风采又不好比较。这不就是二难选择吗?

我宁可认为,这是命题人故意设置的一个“陷阱”,在思维上为难考生一下,看考生能否绕过来,职业精彩,各有各的,没有更与不更的问题,也就是说考生敢不敢笑看命题人的“肤浅”,命题人故意设置了干扰信息,考查考生的批判性、思辨性思维。

就如女朋友问:你妈妈和我同时落水,你先救谁?这不能正面接招,选择先救谁都不是满意答案。生活工作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再如党和国家领导人答中外记者问也有许多这方面的经典例子。在数学、物理学科上,好多考题都会有干扰信息或者叫无用信息,这就需要考生去筛选、鉴别。

此时,考生可以有两选择,一是避而不答谁更具风采,他们都精彩,他们都是时代的风采人物,可以重点指出某一人物有精彩之处及分析原因;二是另外谈出自己认为风采观点,结合自己、结合身边的人、事。也就是说不要只在材料上打转,要跳出材料看风采,比如华裔女“学霸”的哈佛故事——庄小威,“拆弹专家”的一曲壮歌——于尚清,廉政为民的好干部——杨善洲,等等。题目要求比较和权衡。比较和权衡的标准没有对与错之分,但要符合普世价值,说得读者心悦诚服。

由此我建议考生在作文复习时,加强思维训练,当然要从文字上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同时更要有一定的批判性和思辨性,平时可以多看看答中外记者会,那里的一问一答充满着智慧,有很高的思维价值。有些时候我们不要被命题人牵着鼻子走,走入死胡同,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换种思维,也许更能出采。我们强调咬文嚼字细审题,可也应强调如何远离思维陷阱,如果只有咬文嚼字细审题的思维那么就容易跳入对方设置的思维陷阱中,这方面每年的重点大学单招考试面试题会给我们许多启发。

三、命题人永远绕不过去的是什么

文以载道,命题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任何种作文题都是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从高考的特点出发,都在弘扬人世间的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都需要考生向世界发出温暖的声音。但是语文考试就是语文考试,不能完全沦为政治的工具,于是命题人的命题指向只能暗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引发人们对劳动者的思考。

回看30多年的高考作文题,不都有时代的烙印吗?

站在国家层面,我们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公德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这些话题都值得我们每一人去思考,谁来命题都离不开这些价值理念,建议备考复习时,分门别类,逐一积累,专题研究。此外,每年全国两会上领导人的讲话,都是一种引领,一种信号,师生都应该认真学习,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到了考场上才能思接万仞。

总之,我认为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作文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引发考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恰恰需要我们改变直通通的思维方式,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思辨性和批判性。

[作者通联:云南大理州弥渡一中]

猜你喜欢
思辨性风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庆丰收 展风采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